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標志是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突襲波蘭,英國、法國分別向德國宣戰,于是就開啟了世界大戰的序幕。究其原因還是一戰留下來的禍根。
1.德國在一戰后被削弱的太狠,種下仇恨的種子。
德國一戰戰敗后,戰勝國法國要求瘋狂削弱德國,根據《凡爾賽合約》規定,德國失去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16%的產煤地以及近一半的鋼鐵鋼鐵工業,德國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都被英國和法國瓜分。
這還不算完,協約國為了德國的戰爭賠款問題,專門成立了一個賠款委員會,最終決定讓德國賠款2260億馬克,折合113億英鎊(395.5億美元),按照當時的黃金計價,等于9.6萬噸黃金。這是一個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賠償的數字,當時的世界第一工業國美國產值也只有880億美元,德國一下要承擔賠償半個美國產值,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協約國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壓垮德國,讓其永世不得翻身。
如同詛咒一樣的天文數字賠款最終激起德國人的仇恨,加上1929年的經濟危機的肆虐后,德國人把他們的魔鬼推上了歷史舞臺,他就是希特勒,開始了納粹德國的群魔亂舞的時代,后來經過英國法國對納粹德國的綏靖政策,助長了希特勒的野心,最終希特勒把德國帶進了深淵,也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
2、日本軍國主義在發動918事變后,助長了其稱霸亞洲的野心。
918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了我國東三省,但此時的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求助,但并沒有得到積極回應,西方列強實行綏靖政策,加上民國沒有組織像樣的抵抗,最導致日本帝國主義的野心越來越膨脹。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再也安奈不住自己的野心,發動了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戰爭開啟,企圖占領我國,稱霸亞洲,后來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場部分。
3、經濟危機讓意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認為,要通過對外戰爭轉嫁危機。
二戰中,法西斯國家如果只有意大利的話,真的起不到多大的危害,因為意大利軍隊的戰斗力太弱,在軸心國集團中就是個湊數的,但盡管如此,意大利法西斯黨魁墨索里尼卻認為意大利很牛,也有模有樣學其他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他國。1929年的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意大利也遭到重創,墨索里尼認為領土擴張可以轉嫁經濟危機,最終決定再次入侵埃塞俄比亞,1935年發動了對埃塞俄比亞的入侵。
以上就是“大正”對于該問題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