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我想這就是形容湯唯穿上旗袍的樣子。湯唯有著東方女性特有的那種含蓄、溫柔、平和的美,而旗袍更好的將這種美展現給我們,每看她一眼都覺得是千嬌百媚。
今日份分享:讓我們一起從中國的傳統服飾旗袍里遇見東方女性之美。
對于旗袍的認知,我們大都還停留在電影里的民國時期。學生的清純動人,舞廳女郎的千嬌百媚。作為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國粹和女性國服。一起來看看還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秘密。
作為中國最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旗袍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的“深衣”,形成于上世紀20年代,是民國時期最為普遍的女子服裝。也是最時尚的服飾。而鄭逸梅先生稱“原來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國后始御之”,其實在民國的時候,旗袍就成了時尚的風向標。而《申報》為佐證,認為旗袍的流行起始于1925年。張愛玲曾言:就是在沒有心肝的女子,說起她“去年那件織錦緞夾袍”的時候,也是一往情深。可見當時的她們對于旗袍是多么的熱愛。
深衣
旗袍從誕生之初就風雨飄搖,歷經百年的浮沉,依然是時尚界的寵兒。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新時代女性思想的形成和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說追捧,旗袍最能襯托中國女性的身材和氣質,大受歡迎。不僅在大陸地區,旗袍的風潮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33年在芝加哥世博會獲得銀獎。
1984年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舉行的重大活動,如奧運會、亞運會、國際會議、博覽會等都選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2011年旗袍手工藝成為國家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成為中國政府贈送給各國元首夫人的禮物。
2014年成為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的與會各國領導夫人的服裝。
旗袍的意義絕不是單純的一件衣服那么簡單。它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征之一。而外國人也將旗袍視作為中國元素代表。
開叉是旗袍的重要特征之一,但不僅限于開叉,半開襟式、立領盤托、平面裁剪等都是旗袍的重要特征。
隨著時間的推移,旗袍在樣式上也有著不小的變化,形式更加豐富多樣。
在旗袍的款式上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按袖形分:寬袖形、窄袖形、中袖、長袖、短袖、無袖。
無袖
一類按襟形分: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
琵琶襟
如果要說有什么衣服能將中國女性的美表現出來的話,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旗袍。東方女性的平和、柔美、溫柔搭配上旗袍的優雅于端莊,簡直就是絕配。
還記得大火的《偽裝者》里面的于曼麗嗎?身穿旗袍的她美到讓我一度認為她就是這部劇的女主角。宋軼的五官小巧精致,尤其是眼睛靈動飄逸。搭配上旗袍的她美的不可方物。旗袍不僅完美的將她曼妙的身材勾勒出來,更賦予了她優雅而風情的韻味。
嫵媚多姿,優雅動人,真的是回眸一笑百媚嬌。
要說宋軼是精致的美,那么《金陵十三釵》里面的倪妮就是風情萬種的媚。舉手投足間無不透露著嬌媚。
在這兩年復古風的浪潮下,你都能在不少國際大牌上看到旗袍的身影。
經過百年的發展,旗袍裝從原來人們刻板印象里的媽媽裝變得老少皆宜,無論是小孩還是老人,少女還是婦女,穿上旗袍的她總是釋放出東方女性特有魅力和不同的韻味。在飛機上、高鐵上,你總能看到旗袍的身影。
張愛玲曾言:就是在沒有心肝的女子,說起她“去年那件織錦緞夾袍”的時候,也是一往情深。可見當時的她們對于旗袍是多么的熱愛。
現在的旗袍越來越新穎,多樣,無論是古典的、時髦的、浪漫的,總能找到你喜歡的那一件。
旗袍的美在于它的不動聲色,可古香古韻、可婉轉婀娜。
中國人的內斂、含蓄、溫柔、堅韌,在旗袍上展現的淋漓盡致。
不用再刻意的去羨慕別人家有香奈兒、迪奧高級定制禮服,我們也有屬于我們自己的,表現自的美的禮服——旗袍。#今天穿什么#
文字:原創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