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印正》是明代篆刻家甘旸編著的一部集古印譜。全書共五卷,末附《印正附說》。本文即據《印正附說》部分整理而成,內容是作者甘旸對不同材質印章的認識及評價。甘旸有長期的摹刻、篆刻實踐,其論印章可謂本色當行。作為篆刻史上一部早期的系統性著作,對于了解古人對印章的認識無疑具有重要價值。
漢“魏霸”玉印
三代以玉為印,唯秦漢天子用之,私印間有用者,取君子佩玉之意。其文溫潤有神,愈舊愈妙。
漢“石洛侯印”金印
金印,漢王侯用之,私印亦有用者。其文和而光,雖貴重,難入賞鑒。古用金銀為印,別品級耳。
南北朝“掃寇將軍章”銀印
漢二千石,銀印龜鈕,私印因之。其文柔而無鋒,刻則膩刀,入賞鑒不清。
戰國“牢羊司寇”銅印
古今官私印俱用。其文壯健而有回珠。舊者佳,新者次之。制有鑄、有鑿、有刻,亦有涂金商銀者。
青金石印章
寶石,古不以為印,私印止存一二,今未有之也,且艱于刻。
瑪瑙印章
瑪瑙,亦無官印,私印間有之,硬不可刻。其文剛燥不溫,用為私印,近俗。
元代白釉磁印
上古無磁印,唐宋始用以為私印。硬不易刻。其文類玉、稍粗。其制有龜鈕、瓦鈕、鼻鈕。舊者佳,新者次之。亦堪賞鑒。
水晶印“大中丞章”
水晶,古不以為印,近有用者,但硬而難刻。其文滑而不涵,唯用之飾(左“食”,右“上‘人’下‘方’”)玩則可。
明代文彭刻“琴罷倚松玩鶴”青田石印
石質,古不以為印,唐宋私印始用之,不耐久、故不傳。唐武德七年,陜州獲石璽一鈕,文與傳國璽同,不知作者為誰。石有數種,燈光凍石為最。其文俱潤澤有光,別有一種筆意豐神,即金玉難優劣之也。
象牙印
漢乘輿雙印,二千石至四百石以下,皆以象牙為之。唐宋用以為私印。其質軟,朱文則可,白文無神,且涉于板,時欲朱文深細者用之。
三獅戲珠犀角印
漢乘輿雙印,二千石至四百石,以黑犀為之,余印不用。好奇者用以為私印,其質粗軟,久則歪斜、不足玩。
作者簡介
甘旸,又名旭,字旭甫,號寅東,江寧人,生前隱居雞籠山,以書刻自娛。他精于篆刻,尤嗜秦漢璽印,嘗嘆顧從德《集古印譜》木刻本(即《印藪》)摹刻失真、神理不存,為“辨邪正法”,乃依秦漢原印為范本,用銅玉摹刻,于萬歷丙申年(1596年)成《甘氏集古印正》五卷。是書為明代摹刻秦漢印譜中的上乘之作。
版權聲明:
部分圖片或文字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敬請告知,我們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