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畫中的藝術家多數(shù)都命運不濟、官運坎坷。但在乾隆時期,有一位“狀元畫家”,他一路官至畫苑領袖,是乾隆皇帝身邊的大紅人。他的創(chuàng)作集詩、書、畫為一體,使他成為了乾隆時期最受倚重的文臣之一。
作者錢維城為乾隆年間的大臣兼畫家,字宗盟,號稼軒,江蘇武進人,乾隆十年進士,官至工部右侍郎。工書畫,繪畫初學寫折枝花果,后習山水,宗法[四王]流派,風格細密沉厚。
他曾供奉內廷,為畫院領袖,當隨乾隆在木蘭之岳樂守獵,帝以神槍殪虎,遂命維城繪畫刻石紀事,又當奉旨繪[平淮圖]長卷,用山水畫來表現(xiàn)平定淮喀爾部達瓦齊叛亂的戰(zhàn)事形式頗為獨特。
乾隆時期正值清代宮廷藝術的鼎盛之際,仰承祖、父輩的涵養(yǎng)積淀,加之乾隆本人的熱衷,不僅使內府庋藏超邁前代,且在藝術鑒賞、創(chuàng)作方面空前活躍,而尤以書畫為盛。那些由科舉入仕,書畫兼能的文學侍從之臣在政務之馀或奉敕恭制,或曲意奉獻,成為宮廷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體,頻邀睿賞,錢維城就是活躍其中的佼佼者。
錢維城自幼甚喜繪畫,開始從族祖母陳書學習畫寫意折枝花果,勾描渲染,隨類賦形,氣聯(lián)意合,整體協(xié)調。后來得到了畫家董邦達指導,學畫山水。所畫山水,山勢逶迤,流泉飛瀉,煙靄飄浮,水光蕩漾。構圖井然,意境清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