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湯乃婦科要方,對婦人經、帶、胎、產、乳諸癥,臨床常加減使用,為治療婦人病之良方,故有調血要方之稱謂。
四物湯由當歸、川芎、炒白芍、熟地或生地組成。方中當歸補血、養血、和血,白芍柔肝、舒肝、養血養陰,熟地滋腎大補陰血,以上三味藥共起補血養陰之功,立方即應“婦人陰類也,以血為本”的特點。川芎活血化瘀,與當歸、白芍、熟地組方,則使四物湯補陰血而不滯,也說明了婦人之血,宜動而不宜滯,動則血盛,滯則血瘀。故四物湯補血和血,柔肝養陰,補而不滯,為血家名方。
臨證加減:
1.婦人血虛腎虧,四物湯方中重用熟地30~50克,當歸15~30克;
2.肝氣不舒則重用白芍10~20克,氣滯血瘀用川芎10~15克,同時去白芍宜赤芍10克,當歸宜用當歸尾10~15克,
3.血熱陰虛,去熟地用生地15~30克。
4.月經先期而至,證屬血熱者,生地四物湯加知母、黃柏、丹皮、梔子、麥冬、黃芩,名為先期湯。
5.月經后期而至,屬宮虛寒者,加艾葉、官桂、吳茱萸、生黃芪、川續斷、香附為暖宮湯。
6.氣滯血瘀,經行腹痛者,加桃仁、紅花、元胡、川郁金、丹皮、香附、枳殼、木香,實則桃紅四物湯加減,用于調經活血止痛。
7.氣血雙虧月經不調者,常合四君子湯為八珍湯以氣血雙補,或加生黃芪、肉桂為十全大補湯,治療婦人氣血不足之癥。
8.婦人肝氣郁結,月經先后無定期,伴頭痛肋脹乳脹者,加柴胡、香附、枳殼、木香、青皮、烏藥以舒肝解郁。
9.若見陰血不足,經行不暢,頭暈口干,消瘦乏力,四物湯常合二至丸,或加元參、麥冬、枸杞子、山茱萸等。
10.若見月經過多,四物湯加阿膠、芥穗炭、黑艾葉、黑杜仲、川斷、地榆等,以養血收斂止血。或加黃芪、焦白術、升麻以固攝止血。
11.若證見肝腎虧虛腰痛,或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者,四物湯加杜仲、桑寄生、川斷、金毛狗、山茱萸、枸杞子等。
12.不孕癥也常用四物湯加覆盆子、沙苑子、女貞子、菟絲子、五味子、車前子、香附等品。一則養陰血,二則取“以子種子”之意,此方用于臨床有良好的促排卵安胎作用。
13.若血分濕熱帶下,臨床也常以四物湯加知母、黃柏、車前子、炒山藥、炒芡實、炒薏仁、土茯苓、蒼術、梔子,有良好的健脾扶正、利濕止帶作用。產后身痛,四物湯加秦艽、威靈仙、雞血藤、桑寄生、獨活,也即取“治風先和血,血和風自滅”之意。
婦人之病,以血為本。治療之法,只可使其盛,不可使其衰,故婦科用藥,大辛、大熱、大苦、大寒、峻下、攻伐皆為不宜,而四物湯則治以養血補血,多年來為臨床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