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習慣與人格的關系
一、什么是習慣
1.習慣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鏈接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定義來闡述:習慣就是人的行為傾向。也就是說,習慣一定是行為,而且是穩定的,甚至是自動化的行為。我們每個人身上一定有很多好習慣,也一定有些壞習慣。
2.習慣是德育實施的保障
德育,簡而言之,是培養人品德的教育。
心理學研究發現,整個小學階段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
3.習慣是構成人格的基本成分
4.習慣向人格的轉化具有關鍵期
年齡越小,習慣對人格的影響越大;年齡越大,人格對習慣的影響越大。因此,在兒童時期重在培養良好的習慣,就是為健康人格奠定基礎。
5.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兒童健康人格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良好行為習慣是促進少年兒童能力發展的重要生長點
(2)習慣是實現個體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
(3)習慣促進了兒童人格特質的形成和人格結構的優化
二、習慣養成的重點內容
1.少年兒童要重點培養做人、做事和學習好習慣
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12項重點研究內容:
少年兒童12個重點“人格化”習慣對應的主要具體行為習慣示例:
2.習慣的分類
3.習慣的層次
第四節 習慣培養的方法和不良習慣的矯正
一、習慣培養的步驟
1.習慣培養的第一步——提高認識
2.習慣培養的第二步——明確行為規范
3.習慣培養的第三步——適時進行榜樣教育
4.習慣培養的第四步——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
5.習慣培養的第五步——及時評估和獎懲
對孩子最有效的獎懲是按照雙方約定的規則來執行。
6.習慣培養的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環境或風氣
五個培養閱讀習慣的關鍵環節:
二、如何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
矯正不良習慣一定要有科學的態度和方法。
習慣決定孩子一生。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培養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徑是從培養行為習慣做起。我們抓住行為習慣培養這個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條途徑,這就是我們家庭教育最根本的任務。讓我們記住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培養習慣的學校,父母時培養習慣的老師,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我們通過培養好習慣來締造孩子的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