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自2019年初修訂實施,其中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提出了土地經營權,涉及土地經營權流轉、登記、融資擔保等事項。此項制度規定,有利于促進規模經營,也能增加農民的財產收入。
那么,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前提,就需要我們清楚并了解,哪些土地屬于農村土地承包法里規定的農村土地呢?
本法所稱農村土地,是指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農業的土地。
可以同時根據以下兩方面確定農村土地:
一、根據土地的性質
1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根據《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農民集體所有。
農民集體所有有三種形式:
針對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需要辦理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領取不動產權屬證書。
2 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土地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等規定,下列土地屬于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
二、根據土地的用途
《農村土地承包法》里農村土地是指用于農業用途的土地,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灘涂、荒山、荒丘、荒溝、荒灘等農用地。
農業用途是指將土地直接用于農業生產,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等。農業用途一般是和非農建設相對的概念,非農建設是指將土地用于農業生產目的以外的建設活動。農村土地的承包方未經依法批準不得將承包地用于非農建設。比如不得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礦等,不得占有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挖塘養魚等。
總之,《農村土地承包法》里的農村土地包括:農民集體所有的耕地、林地、草地及養殖水面、“四荒地”等其他農業地,以及國有所有但是由農民集體使用的林地、草地及養殖水面、“四荒地”等其他農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