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老年人有脾腎兩虛、氣血不足的情況,如果出現了畏寒足冷、腰酸背痛、肢麻腳腫、納少便溏等癥狀,可以試試下面這個泡腳方。
藥物:川椒10g,桂枝20g,紅花10g,艾葉10g。
用法:上藥加水800~1000ml,煎煮至400~600ml,去渣,貯瓶備用。每晚睡前置溫水(水溫約40℃左右)約1000ml于盆內,加入藥汁1份(約130~200ml)。
將雙足浸入水內,兩足相互搓揉,水溫下降時將雙足提起,適當加入熱水,以雙足能適應為度。水可逐次加至踝關節以上。使藥水逐漸溫暖雙足,直到浸至雙足暖和,皮膚發紅為止。如皮膚無過敏反應,可連用10~15天。冬季可連用1~2月。
功效:川椒辛大熱,善治心腹冷痛,《本草綱目》記載,花椒有散寒除濕、解郁結、消宿食、通三焦、溫脾胃、補右腎命門、殺蛔蟲、止泄瀉等功效;桂枝辛甘溫,《本草征要》記載,“和營、通陽、利水、下氣、行瘀、補中為桂枝之六大功效”;紅花辛溫,有活血通經、去瘀止痛的效果,《本經逢原》謂其“能行男子血脈,通婦人經水,活血,解痘毒,散赤腫”;艾葉苦辛溫,有散寒除濕、溫經止血之功。四藥之性皆屬溫熱,共具溫中通陽、散寒除濕、行氣活血之用。
此泡腳方中所用藥物有鼓舞氣血、疏通經絡、安和五臟的功用。溫浸兩足,使藥性直達足之三陰三陽經脈,旁通手之三陰三陽經脈,貫串全身十四經脈。足之三陰三陽經脈與脾胃、肝腎有直接聯系,脾與腎是人的生命之本。常用此法泡腳可增強脾腎功能,有益于身心健康。冬季運用本法能助陽生熱、溫暖肢體、抵御寒邪,并可預防凍瘡。
《黃帝內經》中記載:“(女子)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指出人的一般生長規律,女子42~49歲、男子48~64歲左右,體質漸衰,臟腑功能、氣血生化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此時如科學合理地運用養生方法可延緩衰老,有助健康。
此泡腳方尤其適用于體弱多病的老年人,用后兩足溫暖、極易入寐者有之;食量增加、精神矍鑠者有之;身輕體健、筋骨強壯者有之;原有腰酸、肢麻、胃痛等癥完全消失者亦有之,可見此方有保健良效。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
本文轉自: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時樂 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