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某,女,49歲。1981年11月24日初診?;颊咧髟V:眩暈伴有嘔吐2天。從前天開始自覺周圍影物晃動,不能直立行走,若站立則振振欲擗地,伴有口吐清水、心動悸、不能入食、食則吐。檢查:舌質淡,苔白稍膩,上腹部有振水音,四肢發涼,脈沉弱。投以加味苓桂術甘湯:桂枝12克、白術10克、蒼術10克、甘草10克、澤瀉10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水煎服。復診:服上方3劑后,其癥狀無明顯改善。
病重藥輕,乃轉為溫腎健脾利水之重劑,投真武湯合五苓散加味:熟附片14克、白芍10克、茯苓12克、白術10克、蒼術10克、生姜15克、桂枝10克、澤瀉10克、豬苓10克、半夏10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水煎服。三診:服上藥3劑后,小便通利,眩暈和心悸消失,嘔吐止。守法又投2劑以善其后,追蹤1年未發作?!督浄脚R床應用》
論:真武湯者,就是苓桂術甘湯的升級版本。
柳某,男,52歲,技術員。1984年11月5日初診。病者自謂眩暈日劇,發作時頭?;?,眼發黑,身體形塞,四肢不溫,必飲熱水后,方慢慢平靜。甚者一日發數次,少則10多分鐘,多則半小時,無法堅持工作。病者形體偏胖,面色清蒼,四肢疲乏,大便稀軟,脈細弱,舌淡潤。血壓110/70mmHg。心電圖正常。處方苓桂術甘湯加味:茯苓20g 桂枝10g 白術15g 炙甘草5g生黃芪20g 靈磁石15g囑服5劑。每日1劑,分2次溫服。
二診:11月5日。病者服上藥后,眩暈有所改善,發作時間少,每日一二次。其他病癥未見好轉,血壓仍如前。脈細弱,舌淡潤。處方改用真武湯加味:制附片10g茯苓20g 白術15g 白芍10g生黃芪20g遠志10g 靈磁石15g生姜3片囑其久煎,每日1劑分2次煎服。
三診:11月25日。服前方10劑后,眩暈已失,精神好轉,四肢溫和,飲食正常,大便日一行,成形。脈緩有力,舌薄潤。改用六君子湯,調理善后。隨訪多年,身體健康,未復發病。
按:本例眩暈,病機屬陽虛水邪上泛。除眩暈之外,所現均為陽虛,脾腎不足之證。用苓桂術甘湯,只是健運脾胃,小有轉機,未能切中病機。后改用真武湯加黃芪,稍佐靈磁石之沉降,服之明顯好轉,真所謂“離照當空,陰霾四散',腎陽振奮,水邪退卻,眩暈自止。用六君子湯調理,崇土制水,脾肺俱旺,水能敷布運輸,病卻身健,取得扶正固本的功效?!秱畬嵺`論》
論:水氣病而善后者,一定是扶陽抑陰,溫燥脾腎。而不是瀉濕,無寒哪來濕,無寒哪來水。水氣病善后者,一定要扶陽。
美尼耳氏綜合病征
患者劉某,男性,42歲,1966年9月22日初診。自今年6月初發現頭暈,且呈發作性增劇,暈甚則突然不能活動,伴以耳鳴惡心、脊背發冷、手足發涼,20余日來逐日增劇。既往有多年胃病史。查其舌苔白膩,脈象沉小微弦,血壓110/80毫米汞柱,心肺無明顯改變,腹部平軟,肝脾不能觸及,心窩部有振水音,眼球水平位振顫(+),綜觀上證,乃脾腎陽虛水濕上泛,擬溫陽利水法,用算武湯加味;云苓12.0克 赤芍12.0克 干姜12.0克 白術15.0克制附片10.0克生龍骨2.0克生牡蠣24.0每日煎服1劑,服用6劑后,頭暈手冷消失,除下肢稍涼之外,其他癥狀均消失。仍用前方將附子加至12.0克,又服6劑而諸癥狀消失痊愈,唯舌苦仍白膩,又與香砂養胃丸轉治其胃為其善后?!秱撆R床研究》
論:脊背發冷,此是督脈之陽虛,也屬少陰之臟寒。舌苔白膩者,仍是上焦有寒,仍要繼續用附子劑。
2014年圣誕節的晚上,我突然接到一個女生的電話,她說買了一點水果要送給我,以表達對我的感謝。
這位女生今年21歲,一個多月前曾找我看過病。當時的病歷記錄如下:半個月前,頭暈,鼻流清涕,服西藥感冒藥后,鼻涕止,但頭暈一直持續至今??滔拢侯^暈,晨起較輕,晚上較重(注:入夜,則陽氣漸微),看書稍久則暈甚,甚則欲仆。站立較緩,坐則甚(注:站則經脈通暢,不足之陽氣尚能上達)。食納不香,胃中偶有反酸,二便尚調。平時畏寒。眠可。5天前右上智齒冠周炎發作,遇冷則痛劇,服替硝唑4天,緩解。
舌淡略暗,略見齒痕,苔白略膩。右脈總按弦,單取寸略浮大,關尺弱,左脈沉細略弦。自述血紅蛋白偏低。月經尚調。
當時,有一位中醫專業大四的同學在場,我問他:'這個病人當用何方治療?”這個同學說:“頭暈應該是頸椎病引起的,當用葛根湯?!蔽艺f:'病人頸椎局部并無不適,因此,頸椎病的可能性不大。其頭暈應該是陽虛水飲上犯所致,我準備用真武湯來治療。”我之所以有此判斷,一方面是參考病史、舌象,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即是脈象。關于真武湯證的脈象特點,我將在“臨床體悟”部分詳細介紹。當時開方如下:制附子6g,生白術15g,赤芍20g,茯苓20g,生姜6片。服前方3副,頭暈大減。繼服3副,頭暈遂除?!督浄綔\悟》
前天,遠在北京的L叔叔打來電話告訴我,他的頭暈已經好了,而且他還說:“今天,劇烈活動了半個多小時也沒事?!?/p>
L叔叔是我一個好朋友的父親,我在北京的時候,朋友全家身體一有不適,都是在第一時間找我。
我離開北京之后,他們身體有問題,還是經常電話咨詢我。記得,我在天津時,叔叔還帶著一位親戚,特地從北京過來找我看病。因為在外地不能摸脈看舌,我后來向他們推薦了我的一位師姐,她在北中醫附院工作,找她看病會方便一些。
上個周日上午,叔叔打電話告訴我,他這天凌晨1點多起來小便,在小便的過程中,突然頭暈甚劇,甚至就要倒地。扶墻堅持,稍微緩解后,才回到床上。
“今早起床后,還一直頭暈,頭昏沉,非常難受,血壓正常。”叔叔說:
“雖然你給我推薦了w大夫,但遇到急事,我們還是想到你?!蔽覍κ迨宓捏w質是有了解的,經過一番詢問之后。辨為陽虛水泛之眩暈。處方:制附子6g,生白術15g,茯苓15g,赤芍15g,白芍15g,生姜3片。
叔叔后來跟我說,服第一煎藥后,很快頭暈就減輕了,服完第二煎藥,頭暈已所剩無幾。繼服3副,頭暈已愈。《經方淺悟》
患者郭某,78歲,男性,1966年8月29日初診。三年來經常頭暈,甚則如帶帽狀,且可跌倒于地,伴以頭痛、乏力、心里發煩、食欲不振,雖經多年治療未效,從外地來京就醫。既往無其他病史。舌苔白而稍膩,舌質正常。脈象稍弦。血壓120/80毫米汞柱。心肺及腹部均無陽性體征。此水邪上犯致暈,用武湯加味:茯蒼12.0克赤芍15.0克干姜6.2克白術6.0克附子8.0克生龍骨18.0克生牡蠣18.0克桂枝6,0克 甘草6.0克水煎分二次服。服用3劑后頭暈消失,但稍有咳嗽食欲不振,舌苦膩象減輕,用前方加炙杷葉6.0克,五味子6.0克又服3劑而愈。《傷寒論臨床研究》
36歲男子。體高,中等胖瘦,氣色尚好,眩暈,困倦。行步向風則眩暈,極度疲勞,無力工作,脈弱。腹診有振水音,觸之臍部動悸。夏月足軟,冬日手足冷,血壓最高92毫米汞柱,最低56毫米汞柱。
余投與半夏白術天麻湯,或真武湯,舉棋不定。如果此患者主訴頭痛,投與半夏白術天麻湯,眩暈即覺嚴重疲勞,則與真武湯。如此大約服用1個月,自覺力增,疲勞漸減,眩暈未發作。至今雖不能熟睡,但近日能安眠,晨起則無不適。(大塚敬節《漢方治療實際》)《漢方臨床應用解說》《漢方治驗選讀》
主訴眩暈的腦出血患者和慢性腎炎患者
真武湯常用于低血壓患者的眩暈,但這里所舉的是真武湯治療腦出血的病案。
患者為六十六歲女性,數日前發生輕微腦出血,出現眩暈癥狀,且步履不穩,呈欲跌仆狀。手足冷,輕微惡寒,小便自利,尿量多,大便一天一次,脈沉小。
根據上述癥狀,投予真武湯治療。服藥十七天后,眩暈停止,行走恢復常態,與平時無異,便停止了服藥。
半年后,患感冒,給予葛根湯三日量而愈。其后三個月再發腦出血,呈治療無效的衰竭狀態,一年后死亡。
一位老婦人,七十三歲,患慢性腎炎,經常訴眩暈、下肢浮腫和便秘,夜間因多尿而不能安然入睡。脈沉小,也投予真武湯,大便變得通暢,眩暈和浮腫也消除,遂停止服藥。
其后過了三年,因尿毒癥死亡。
后來考慮這二個病例,如果長期服用真武湯的話,也許可以防止疾病的再發?!稘h方診療三十年》
苗某,女,39歲,山西沁州人。2008年5月17日初診云:高血壓病十余年,今年元月腦溢血,經住院治療,肢體可隨意活動,唯眩暈頭痛,身重心悸,足附水腫,面烘熱而手足厥冷。胃納差,惡心,不思飲,小便利,大便日一行。月經后期,四月未汛,昨日至,量甚少,少腹不痛,唯腰酸耳。望其滿月臉,體胖腴,面有熱色,神情呆滯,步履不敏,舌質淡,苔白滑。切其脈,沉弦細。診其腹,膨隆若甕,臍下不仁,無壓痛?;炇覉蟾妫貉?、血糖、尿常規皆正常。心電圖顯示:v5V6、T波倒置。測得血壓180/110mmHg(日服北京0號1片、卡托普利50mg)。
脈癥相參,此脾腎陽虛,氣化失職,水飲為患之證也。正所謂陰盛則水動也。年未不惑,竟中風偏癱。今偏癱雖愈,然眩暈、頭痛,血壓如此之高,再次中風大厥,隨時可能也。其面泛紅,為虛陽上浮之象,急宜溫陽化飲,引火歸元。擬:
附子10g 白術15g 茯苓15g 白芍10g生姜10g三劑,原降壓藥繼續服之。
二診:眩暈、頭痛減,胃納增,血壓降為150/100mmHg,足跗仍腫,手足不溫。守方續服。患者持方回沁州,共服25劑,眩暈、頭痛、足附水腫消失,唯勞后小有反復 血壓降至120 ~ 140/80-90mmHg間,遂停湯藥,囑服腎氣丸以善后。《經方躬行錄》
論:本案眩暈頭痛,身重心悸,都是提綱證。下肢浮腫,寒水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