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中醫外治十法
湖北 遠安縣/胡獻國
鼻竇炎是鼻竇黏膜的炎癥性疾病,多與鼻炎同時存在,故又稱鼻-鼻竇炎,是臨床常見、多發病,以鼻塞、流膿涕、嗅覺障礙、頭痛、局部疼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常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冬季氣候寒冷,寒風刺激,春季百花盛開,花粉四溢,均可誘發或加重鼻-鼻竇炎。
本病屬中醫“鼻淵”范疇,多為肺氣不足、外感風邪、鼻竅通利失常所為。當以補益肺氣、疏風散邪、宣肺通竅為治。中醫認為,肺朝百脈,鼻為肺竅,與外界相通,通過治肺與五臟六腑,可治療鼻-鼻竇炎,使癥狀減輕或緩解。現介紹幾則有明顯療效的中藥外治法。
1.中藥煙熏法:辛夷花、杭白芷各10克,薄荷、細辛、杭菊花各5克,擇凈,搗成碎絨,制成卷煙抽吸,每日數次。此法簡單、方便,易于堅持,患者樂于接受,尤其適用于喜歡抽煙者。
2.中藥熏蒸法:取蒼耳子、辛夷花、白芷、細辛、鵝不食草、薄荷、金銀花各等量,擇凈,研為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物10克,置于沸水中拌勻,乘熱熏蒸雙鼻孔,每日2次,每次10~30分鐘,連續2個月。
3.中藥霧化吸入法:取法2中藥物10克,水煎取濃汁,放入霧化吸入器中霧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0~30分鐘,連續2個月。
4.中藥洗鼻法:蒼耳子15克,擇凈,加入清水100毫升,煮沸,先熏蒸雙鼻孔,待藥物溫度下降時,以消毒棉簽蘸藥液擦洗鼻腔,每日2次,2日1劑,連續1~2個月。
5.中藥滴鼻法:取中藥辛夷花、杭菊花、蒼耳子各10克,加入清水 100毫升,濃煎取汁,置于滴鼻瓶中滴鼻,每次每側2~3滴,每日2次,連續1~2個月。
6.中藥吹鼻法:冰片、細辛各3克,絲瓜絡24克,共研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先將鼻涕去除,或事先行體位引流,再取藥末適量,以紙筒納藥末吹鼻,每日2次,連續2個月。吹鼻法應屏住呼吸,以免吸入藥末引發嗆咳或噴嚏,將藥物呼出。
7.中藥塞鼻法:炒山梔30克,冰片10克,擇凈,研為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少許,用紗布包裹,或用消毒棉球以冷開水浸濕后蘸藥末塞入患側鼻孔,并留一線頭在外,以便取出棉球。每日2次,每次20~30分鐘,連續2個月。
8.中藥熱熨法:辛夷花、杭白芷、薄荷、細辛、杭菊花、蒼耳子、生姜、蔥白各適量,水煎取汁,以紗布蘸藥液,選取印堂、陽白、迎香等穴位局部熱敷,或直接在顏面部熱敷,每日2次,每次10~30分鐘,2日1劑,連續10~15劑。
9.中藥貼敷法:大黃適量,研為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5~10克,以米醋或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于雙足心涌泉穴及肚臍孔處,紗布包扎,膠布固定,每次貼敷24小時,每日1次,連續1~2個月。此法上病下取,引熱下行,有一定療效。
10.中藥足浴法:取中藥辛夷花、杭菊花、蒼耳子、川芎、白芷各3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先熏雙鼻孔,候溫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鐘,每日1劑,連續1~2個月。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本文作者:胡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