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葫蘆科多年生宿根草質藤本植物
栝樓的干燥塊根。產我國南北各地。
秋冬季采挖,洗去泥土,刮去外皮,
切成段、塊、片,曬干。
【性味歸經】苦、微甘,寒。
歸肺、胃經。
【功效】清熱生津,消腫排膿。
【應用】
1、用于熱病熱邪傷津,口干舌燥、煩渴,以及消渴證口渴多飲。
天花粉能清胃熱,降心火,生津止渴。配伍蘆根、茅根、麥冬等用于熱病煩渴;若與葛根、五味子、知母等配伍,可用于消渴證,如玉液湯。
2、用于肺熱咳嗽或燥咳痰稠,以及咳血等證。
本品能清泄肺熱,降膈上熱痰并潤肺燥。常與貝母、桑白皮、桔梗等同用,如射干兜鈴湯。
3、用于癰腫瘡瘍,熱毒熾盛,赤腫焮痛之證。
本品內服、外用,均有清熱瀉火、排膿散腫功效。內服多與金銀花、貝母、皂角刺等配伍以內消腫毒,如內消散。
此外,用于中期妊娠引產。以天花粉針劑肌注,能使胎盤絨毛膜滋養細胞變性壞死而引起流產。試用于惡性葡萄胎及絨毛膜上皮癌,也有療效。
【用量用法】10~15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調敷。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大便滑泄者忌用。
▲▲▲
中藥天花粉
【文獻摘要】
《日華子本草》:“通小腸,排膿,消腫毒,生肌長肉,消撲損瘀血。治時熱狂疾,乳癰發背,痔瘺瘡癤。”
——年代及作者未知
《滇南本草》:“治癰腫腫毒,并止咳嗽帶血。”
——明·蘭茂
【附注】《本經》原名栝蔞根。
《神農本草經》認為栝樓根:
栝樓根,味苦,寒。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絕傷。一名地樓。生川谷及山陰地。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
栝樓根,味苦,性寒。主治消渴,身體發熱,胸中煩滿嚴重發熱,具有補養虛損,安和內臟的作用。能接續筋骨折斷傷。又叫地樓。產于河谷地帶或山陰之地。
【陳修園曰:】
瓜蔞根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而入腎與膀胱;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而入心。火盛爍液則消渴,火浮于表則身熱,火盛于里則煩滿大熱,火盛則陰虛,陰虛則中失守而不安,瓜蔞根之苦寒清火,可以統主之。
其主續絕傷者,以其蔓延能通陰絡而續其絕也。實名瓜蔞,《金匱》取治胸痹,《傷寒論》取治結胸,蓋以能開胸前之結也。
【張隱庵日:】
半夏起陰氣于脈外,上與陽明相合而成火土之燥;花粉起陰津于脈中,天癸相合而能滋其燥金。《傷寒》、《金匱》諸方用半夏以助陽明之氣,渴者燥熱太過,即去半夏易花粉以滋之。圣賢立方加減,必推物理所以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