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紙
云間寄意·箋上留痕
云書與你:共賞壁紙
【1】
貧不學儉,卑不學恭。
《資治通鑒·魏紀·魏紀一》
釋義:人在貧窮時,不需要學習如何節儉,因為生活所需自然會讓他變得節儉,人在地位卑微時,不需要學習如何謙恭,因為環境的影響自然會讓他保持謙卑的態度。”
還記得增廣賢文中有一句話“人不風流皆為貧,馬行無力皆因瘦”,放到資治通鑒中同樣有這一句“貧不學儉,卑不學恭”警醒世人。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對一個人的塑造,往往都是采用最原始的方式,打得你無力抬頭。
當我們身處困頓之中,我們自然而然地學會了節約和謙卑,但無論如何,一定要記住那句俗語:“窮不掉志氣,富不掉本色。”在逆境中,我們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志向;在順境中,我們保持謙遜與本色。
【2】
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
《資治通鑒·魏紀五》
釋義:抵御寒冷沒有比厚實的皮衣更好的了,阻止別人的誹謗,也沒有比加強自身修養更好的辦法。
人生之路,風雨兼程。當寒風凜冽時,我們會尋找厚實的衣物來御寒,就如同“救寒莫如重裘”。而在人生的旅途中,當我們面對外界的誤解與誹謗時,又該如何自處呢?
止謗莫如自修
外界的誹謗,如同寒風,無處不在,防不勝防。有人或許會選擇與之對抗,但更有效的做法,是加強自身的修養。當我們內心足夠強大,足夠純凈,那么任何風雨都只能成為我們人生路上的風景,而無法撼動我們的內心。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的嘴,但可以修煉自己的心。當我們足夠強大,足夠純凈,那些曾經的誹謗與誤解,都將成為我們人生路上的墊腳石,幫助我們走得更高、更遠。
【3】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資治通鑒·唐紀·唐紀十》
釋義:在猛烈的大風中,才能看出哪種草是強勁的;在劇烈動蕩的時代里,才能識別出誰是忠貞不貳的臣子。
在平穩的日子里,每個人都可能表現得溫文爾雅、從容不迫,但只有在嚴峻的挑戰和動蕩面前,人的本性和能力才會被真正檢驗。
“在危難之時,才能看出誰是真正的朋友。”動蕩與變遷是歷史的常態,也是人生的試煉場。在這樣的時刻,那些依然堅守初心、不改其志的人,便是最可貴的誠臣。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面臨挑戰和困境,但正是這些經歷塑造了我們。如同“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的智慧,沒有經歷挑戰和磨礪,又怎能知曉自己的極限與可能?
【4】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資治通鑒·唐紀·唐紀五十》
釋義: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每當遇到一件特別具有嘲諷的事情,下面經常出現一句話“都怪袁爺爺把你喂得太飽了”。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很多人往往容易被無盡的欲望所牽引,不斷地索取,卻忘記了節制的重要性。
節制并非禁欲或苦行,而是一種理性的自我約束。它要求我們在追求中不失度,在享受中不忘形。當我們面對琳瑯滿目的誘惑時,節制提醒我們要有所選擇,不被欲望所左右。這種自我控制的力量,正是我們成為更好自己的關鍵。
懂得節制,方能掌控,節制自己也是再掌控自己!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