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劉先生經常熬夜加班,加之應酬多,天氣炎熱,便患上了口腔潰瘍。潰瘍多發生在在上下唇、牙齦和舌邊處,飲食有礙,痛苦不堪。于是劉先生就去附近的藥店購買藥品。接待劉先生的是該藥店的馮藥師。馮藥師發現他脈弦細數,舌質紅苔黃,伴有心煩、小便黃,考慮此乃心火上炎。
“不用擔心,吃點牛黃清心丸就可以了!”馮藥師笑著說。
一旁的店員小方從柜臺拿了藥,遞給劉先生。
馮藥師一看,連忙把藥拿回來,換了另一種牛黃清心丸交給劉先生。
小方很納悶,都是牛黃清心丸,它們有區別嗎?
“有區別!”馮藥師斬釘截鐵地說。
三種清心丸,組成各不同
廣泛應用于臨床的牛黃清心丸,有局方牛黃清心丸、萬氏牛黃清心丸和同仁牛黃清心丸3種。從組成上看,它們有明顯的區別。
局方牛黃清心丸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要成分是牛黃、麝香、羚羊角、水牛角、黃芩、苦杏仁、茯苓、朱砂、雄黃、冰片、人參等20余味中藥。
同仁牛黃清心丸則是在局方牛黃清心丸的基礎上,去掉了雄黃和朱砂這兩味有毒的中藥,更適合長期服用。
萬氏牛黃清心丸源自明代萬全的《痘疹世醫心法》一書,因此被冠以“萬氏”之名,其由牛黃、朱砂、黃芩、梔子、郁金、黃連共6味中藥組成。
在推薦藥物時,務必認清其藥物組成,才能結合藥效合理對證推薦。
清熱或補虛,療效有側重
在局方牛黃清心丸和同仁牛黃清心丸里,牛黃清心解毒、豁痰開竅,羚羊角平肝熄風,水牛角清心涼血,麝香、冰片清心開竅為主藥;輔以黃芩、白蘞清熱解毒為主;柴胡疏肝解郁,麥冬白芍滋陰柔肝,阿膠滋陰液熄內風,人參、茯苓、山藥、大棗、白術、神曲、當歸和川芎健脾胃補氣血,肉桂、干姜振奮中焦陽氣,防風疏散外風;杏仁、桔梗一降一升以開暢氣機,并可祛痰,共佐使藥。
此二方既清熱又補虛,能益氣養血,鎮驚定神,清心化痰,溫涼協調,不寒不熱,清中有補,補中有清,無論虛實之人,體質強弱者,皆可服用。用于痰熱上擾證,表現為胸中郁熱、驚悸虛煩、頭目眩暈、中風不語、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清、昏迷、痰涎壅盛、舌紅、苔黃等,同時兼有氣血不足之證,有乏力、精神不振、頭暈、面色蒼白、說話聲低、舌邊有齒痕等表現。用于治療現代醫學的腦出血、腦梗塞及其后遺癥,還有眩暈、癲癇、神經衰弱、高血壓等疾病。
在萬氏牛黃清心丸里,用牛黃清心豁痰,開竅為主藥;輔以黃連、梔子、黃芩清熱解毒;佐以郁金開竅豁痰,朱砂重鎮安神,六藥配用使火去痰自開,功能清熱解毒,鎮驚安神。本方無人參一類補藥,無補虛之力,重在祛邪。這是與局方牛黃清心丸和同仁牛黃清心丸最大的不同。故用于純屬痰熱內閉證,表現為高熱、昏迷、抽搐,或有口舌糜爛,舌紅,苔黃厚等,現代醫學的腦出血、腦梗塞及其后遺癥、眩暈、高血壓、口腔潰瘍、咽炎等疾病,如辨證為痰熱證,即可應用。
用量有差別,有時不宜用
局方牛黃清心丸:大蜜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次。
同仁牛黃清心丸:水蜜丸,口服,每次40~80粒,每日2次;大蜜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萬氏牛黃清心丸:大蜜丸,口服,每次1丸,嚴重者每次2丸,每日2次。
3種牛黃清心丸在救急時可以嚼碎服或加少量水研磨后吞服,嚼碎研磨后藥物與口腔黏膜的吸附面積增大,吸收加快,療效增強;吞咽困難者將藥物用水研磨后從患者一側口角少量頻頻灌服。
注意:大汗虛脫、霍亂泄瀉、久吐久瀉不止、大失血導致陰血虧虛的抽搐患者,不宜用這3種救治;四肢冰冷、額頭冷汗、二便失禁的虛脫型患者及孕婦也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