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中藥名。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
別名:木防己,漢防己。
入藥部位:植物的根。
性味:味辛、苦,性寒。
歸經:歸膀胱、肺經。
用法用量:煎服,5-10g。
功效:祛風止痛,利水消腫。
用于風濕痹痛,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疹瘡毒。
與廣防己基本上相同,但習慣上認為廣防己功用以祛風利濕為主,而漢防己以利水滲濕為主,故治風用廣防己,治水用漢防己。漢防己已配茯苓、桂枝等可治一般體弱水腫、腳氣浮腫,方如防己茯苓湯。治風濕,廣防己和漢防己都可以用。
1、用治風濕痹證。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袪風除濕止痛,又能清熱。對風濕痹證濕熱偏盛,肢體酸重,關節紅腫疼痛,及濕熱身痛者,尤為要藥,常與滑石、薏苡仁、蠶沙、梔子等配伍,如宣痹湯。(《溫病條辨》)
2、用于治風寒濕痹,四肢攣急:與麻黃、肉桂、茯苓等同用,如防己飲。(《圣濟總錄》)
3、用于治水腫,腹水,小便不利,腳氣: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熱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濕熱,尤宜于下肢水腫,小便不利者。常與黃芪、白術、甘草等配伍,用于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如防己黃芪湯。(《金匱要略》)。
4、用于治一身悉腫,小便短少:與茯苓、黃芪、桂枝等同用,如防己茯苓湯。(《金匱要略》)
5、用于治濕熱腹脹水腫:與椒目、葶藶子、大黃合用,即己椒藶黃丸。(《金匱要略》)
6、用于治腳氣足脛腫痛、重著、麻木:與吳茱萸、檳榔、木瓜等同用。《本草切要》
本品苦寒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損傷胃氣。食欲不振及陰虛無濕熱者忌用。
-完-
小伙伴們好,先跟大家說句悄悄話。
因為微信更改了推送規則,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如果不點『在看』或者沒有『星標』,可能就看不到我們的推送了!
如果不想錯過五味古法中醫的精彩內容,就趕緊星標?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