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腰痛是常見的病證,雖然看著問題不大,但中醫講“腰為腎之府”,其實背后隱藏著的很有可能是腎虛的大問題。如何判斷是不是腎虛引起的腰痛?在臨床中有沒有針對此治療的效驗方?在今天的文章都有答案——
曹某,男,56歲,居民,重慶市渝北區人。
2018年10月26日首診:間斷頸部不適伴頭脹半年。患者半年前開始出現頸部僵硬感,活動不利,嚴重時引起肩胛區不適,于某院檢查,診斷為“腦梗死”,予以口服藥物治療,癥狀并沒有改善,非常苦惱。刻診:頸部僵硬感,活動不利,伴肩胛區活動不舒服,上肢活動受限,頭部脹滿,易于汗出。舌質淡,苔白,脈弦細。
西醫診斷:腦梗死,肩關節周圍炎,高脂血癥。
中醫診斷:頸痹,肩痹。
辨證:營衛不和,經絡失養。
治法:調和營衛,養血通絡。
主方:桂枝加葛根湯合當歸補血湯、芍藥甘草湯。處方:
桂枝10g,白芍30g,赤芍12g,葛根30g,丹參20g,黃芪30g,當歸15g,威靈仙15g,秦艽15g,水蛭6g,雞血藤30g,川芎15g,山楂18g,桑枝30g,蔓荊子18g,杭菊花18g,甘草10g。3劑,水煎服。
辨治思路及心悟:本例患者主癥為頸部僵硬感,活動不利,伴肩胛區活動不舒服,上肢活動受限,頭部脹滿,易于汗出,考慮為營衛不和,經絡失養所致,選用桂枝加葛根湯去姜棗解肌舒筋;芍藥甘草湯柔肝舒筋,緩急止痛;當歸補血湯益氣養血;加水蛭、丹參、雞血藤、川芎養血通絡;桑枝、威靈仙、秦艽祛風濕,通經絡;山楂祛濕濁,通血瘀;蔓荊子、菊花清利頭目。
主方:桂枝加葛根湯合當歸補血湯、四物湯、芍藥甘草湯。處方:
土鱉蟲10g,狗脊15g,蔓荊子18g,杭菊花18g,姜黃15g,丹參18g,黃芪30g,雞血藤30g,赤芍12g,川芎15g,當歸15g,桑枝30g,秦艽15g,威靈仙15g,大棗18g,甘草10g,葛根40g,白芍30g,桂枝10g,山楂18g。5劑,水煎服。
辨治思路及心悟:藥中病機,諸多癥狀均明顯改善,再合四物湯養血活血,土鱉蟲活血續骨,狗脊補肝腎以增強療效。
土鱉蟲性寒、味咸、歸肝經,有小毒,具有破血逐瘀、續筋接骨之功效,用于跌打損傷、筋傷骨折、癥瘕痞塊、血瘀經閉、產后瘀阻腹痛等。現代研究表明,土鱉蟲具有溶解血栓、抗凝血、抗腫瘤、促進骨折愈合、調節血脂、耐缺氧等十分廣泛的藥理作用。目前,土鱉蟲在外科、婦科、心腦血管等疾病的臨床應用日益廣泛。筆者將此藥運用于腦血管疾病(如活絡復遂湯治療中風后遺癥)、腰痛等,療效顯著,常用量一般為12g。
需要注意的是,蟲類藥以祛邪為主,《神農本草經》多將其列為下品,故不宜久服,中病即止,體虛慎用;又蟲類藥富含異體蛋白,過敏體質者和孕婦忌用;另外,土鱉蟲有毒性,故應嚴格控制用量,并注意炮制方法和服用方法,以免中毒。
分享臨床十年的所感、所獲、所悟——
2018年11月21日三診:自訴服藥后上述癥狀消失,療效非常滿意,但是3天前出現胸腰部脹痛,平臥時明顯,起床受限制。胸腰椎MRI示胸腰椎多處突出,且有神經壓迫之象,建議手術治療,患者為求保守治療來我處。查舌質淡,苔白,脈弦細。
主方:益腰湯。處方:
生地18g,山茱萸15g,山藥18g,茯苓18g,澤瀉10g,牡丹皮10g,土鱉蟲12g,丹參18g,淫羊藿18g,杜仲15g,續斷15g,桑寄生18g,懷牛膝15g,當歸15g,三七10g,白芍30g,赤芍12g,葛根20g,威靈仙15g,秦艽18g,甘草10g。5劑,水煎服。
2018年12月26日患者因家屬生病陪同來我處就診,訴服藥第3天癥狀即緩解大半,自行取藥20劑煎服,未再出現疼痛反復。
辨治思路及心悟:用藥后癥狀緩解,藥中病機,但是癥狀突轉,出現胸腰椎脹痛,起床受限制,遵循“方隨法立,法隨證轉”之旨,改從胸腰椎痛論治,選用益腰湯補肝腎,活經絡,緩急止痛。
益腰湯中含有芍藥、甘草,而芍藥甘草湯出自《傷寒論》,為誤汗傷陰,筋脈攣急而設。肝主筋,喜疏散而惡斂,故以辛為補,以酸為瀉。白芍甘苦酸,性微寒,入厥陰肝經,酸能斂陰柔肝,甘能補血養陰,酸寒之性,抑肝扶土,和血調營;甘草甘緩,通行十二經脈,性平和,能和逆氣而補脾土,二藥合用,酸甘化陰,具有緩肝和脾、益血養陰、緩急止痛之功。對因肝血不足,筋脈失養,或拘攣抽搐,筋骨疼痛等癥,用芍藥甘草湯可起到解痙鎮痛的功效。
腰痛既是中醫的一個病證,也是常見的一個癥狀,凡臨床上遇見腰痛為主要表現時,就可按腰痛來辨治。
又因“腰為腎之府”,腰痛以腎虛為本,風、寒、濕、熱、氣滯、血瘀為之標,所以,治療腰痛,當顧及腎,既治其標,又兼治本,對病初實證的腰痛,在經治癥狀緩解之后,可考慮增加補腎之品,對鞏固療效是有益的。
此外,腰痛還要著眼于“痛”字,“不通則痛,不榮則痛”,而痛則必然氣機阻滯,血脈運行不暢,故臨床中很多患者,均存在“腎虛血瘀”的情況。
在閱讀中,得到入門之法,學會中醫之用——
筆者自擬的益腰湯,就是在這樣的認識下完成的。凡是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退行性病變以及男性前列腺增生、女性老年性尿道炎等病癥出現腰痛(以酸困、疼痛為主),喜按喜揉,腿膝無力,遇勞則甚,臥則減輕,反復發作,舌淡,脈沉細或沉澀者,辨證屬腎虛血瘀者,均可以益腰湯為主治療。
本方具體由熟地黃18g,山茱萸15g,山藥18g,茯苓18g,澤瀉10g,牡丹皮10g,土鱉蟲12g,丹參18g,當歸15g,三七10g,杜仲15g,續斷15g,桑寄生18g,淫羊藿30g,懷牛膝15g,威靈仙15g,秦艽15g,白芍30~60g,甘草10g組成,具有補腎活血止痛、柔筋強筋健骨之功效。
本方實際是由六味地黃湯合芍藥甘草湯加味而成。六味地黃湯是平補腎陰的經典方,加入淫羊藿溫腎壯陽、強壯筋骨;杜仲、續斷、桑寄生、威靈仙、秦艽補肝腎、強筋骨;丹參、三七、土鱉蟲活血化瘀、通絡定痛;當歸活血行血;牛膝活血通經,補益肝腎,利尿通淋,白芍柔肝緩急止痛,甘草調和藥性,與白芍有協同功效。本方適當混合白酒或者黃酒,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