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現如今,“三高”發病率逐年上升,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是導致人類死亡的重要“殺手”。高血糖是“三高”之一,不少人都被它找上了,然后經年累月地服用降糖藥,以期控制血糖。提到降糖藥,大家想到的多是西藥,那么,中醫如何治療糖尿病呢?名老中醫王暉在臨床中是這樣做的——
生黃芪,懷山藥,烏玄參,茅蒼術,甘枸杞,生葛根,冬桑葉,小川連。
全方八味,適用于以氣陰兩虛為基本病機的消渴(或兼尿濁、痹證、痞證、不寐)。該方以生黃芪、懷山藥為君藥,黃芪甘溫,入手足太陰氣分,補氣以止渴,山藥甘平,入肺、脾、腎三經,補脾陰之力著,明·周慎齋有“脾陰不足,重用山藥”之語。二藥相伍,氣陰兼顧,補脾之力彰矣。臣以烏玄參、茅蒼術、冬桑葉、小川連滋陰瀉熱,升陽燥濕。佐以甘枸杞、生葛根滋養和絡。
胡某,女,57歲。2015年3月5日初診。
主訴:關節酸痛、屈伸不利1年余。
病史:1年前,因關節酸痛、屈伸不利而被當地醫院確診為糖尿病并發神經血管病變,中西醫并治,西藥服用瑞格列奈、二甲雙胍腸溶片等,中藥或用“消渴方”,或用“芪歸六味”,其效了了。病經匝年,下肢諸大關節酸痛日甚,肢端麻木、肢體屈伸不利、目干澀糊、皮膚瘙癢、口干欲飲、神疲欲睡。罹患糖尿病10余年,血糖長期控制不甚理想。有高血壓及高脂血癥史。
查體:舌質淡紅,苔光凈,脈細虛。
輔檢:空腹血糖9.11mmol/L,總膽固醇5.8 mmol/L,甘油三酯3.1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46 mmol/L。
中醫診斷:消渴(逆歸期)、痹證。
辨證立法:氣陰兩虛為基本病機,絡脈空虛為階段病機,燥熱內盛為兼夾病機。治以益氣養陰、清熱潤燥,先從基本病機、兼夾病機入手。
處方:平穩降糖飲加減。
北黃芪30g,生葛根30g,烏玄參20g,茅蒼術20g,懷山藥30g,枸杞子30g,冬桑葉15g,小川連9g,天花粉30g,鬼箭羽15g,地錦草15g。水煎服,7劑。
二診:2015年3月12日。藥后,口干大解,余癥未有進退,復測空腹血糖7.9 mmol/L。此乃燥熱漸解,絡脈空虛趨于主位之候,當減清熱潤燥之品,并入和血通絡之劑,上方減黃連、花粉,加全當歸15g,延胡索30g,徐長卿30g,14劑。
此后,上方出入連服3月余,肢體不仁大為緩解。
按語:本案患者罹患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不理想,久而氣陰兩虛,損及絡脈,營血不暢,故下肢諸大關節酸痛,肢端麻木,肢體屈伸不利,目干澀糊,皮膚瘙癢,口干欲飲,神疲欲睡等。其中,氣陰兩虛為基本病機,絡脈空虛為階段病機。初診時,口干較為明顯,兼夾病機趨于主位,故以益氣養陰、清熱潤燥之法,以除兼夾病機之急;二診時,口干大減,絡脈空虛趨于主位,則以益氣養陰、和血通絡之法,以緩階段病機之本。此后病機主次未變,治則亦不變,故服藥3月余而取效。
陸某,男,48歲。2015年2月26日。
主訴:夜寐淺短多夢2年余。
病史:2年來,夜寐淺短,易醒多夢,遂投醫問診,發現血糖增高,經服西藥治療(具體用藥不詳),血糖雖日趨平穩,然時常忐忑不安,唯恐病發冠心病、腦梗死。長年憂思,夙夜難寐,神疲日增,夜尿頻多,形體消瘦,遂至于此,求緩其苦。
查體: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虛。
輔檢: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血糖7.7mmol/L。
中醫診斷:消渴、不寐。
辨證立法:氣陰兩虛為基本病機,心神失養為兼夾病機。治以益氣養陰、寧心安神,基本病機、兼夾病機標本兼顧。
處方:平穩降糖飲加味。
北黃芪30g,懷山藥30g,枸杞子20g,生葛根30g,烏玄參20g,茅蒼術20g,冬桑葉20g,小川連5g,淮小麥30g,酸棗仁20g。水煎服,7劑。
二診:2015年3月5日。藥后,夜寐淺短多夢,夜尿頻多如故。此乃氣陰兩虛,心神失養之證未有進退,故擬再守原法繼進,徐圖緩求,欲速不達。上方加炙遠志7g,劑。
三診:2015年4月2日。上方連進月余,夜寐稍有改善,血糖控制平穩。藥已中病,當擬原法繼進,鞏固療效。
按語:王暉認為,糖尿病發生起于真氣不足,故本病多有氣陰兩虛之證。本案患者性喜多思,畏懼消渴之病,仿若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而致夜寐淺短易醒,夜尿頻多,形體日漸消瘦,故心神失養乃兼夾病機,因此,治當兩者兼顧,方為合拍。《內經》有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特囑患者,藥餌之外,須怡暢襟懷,心君泰和,病方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