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亮
越來越多的人拿到體檢報告后會發現繼血糖、血脂、血壓外,尿酸異常升高也在向您頻頻示警。據統計,我國約有1.2億高尿酸人群,雖然高尿酸血癥并不一定全部發展成為痛風,但是仍有約1 200萬人在飽受痛風發作時關節“紅、腫、熱、痛”的煎熬。
可以說痛風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因為體內血液中尿酸異常升高,尿酸鹽在關節腔內逐漸沉積形成結晶,免疫系統發現“異物”,便會驅使各種白細胞、巨噬細胞去吞噬和清理這些結晶,過程中產生各種炎癥因子,進而引起關節炎、皮下痛風結石、腎臟結石或痛風性腎病等一系列表現。
得了痛風,切莫輕敵,應盡快就醫,除了應用秋水仙堿、糖皮質激素類以及非甾體抗炎藥起到抗炎、降尿酸、鎮痛的作用外,還可以選擇中醫藥治療,有效回避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和肝腎功能的損害。中醫學通常認為痛風急性期是濕熱瘀毒之邪多生于內,致脾失健運,脾臟升清降濁功能失職,腎主氣化功能障礙。關節紅腫疼痛是病之表象,嘌呤代謝失常才是病之根本,標本兼顧是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急性期主要癥狀的基本原則,故治療應把握基本病機,應用清熱利濕、通絡化瘀等法,通過中藥內服、中藥泡洗、針灸及刺絡放血等方式達到安全性高、成本較低、痛苦較少的理想臨床療效。
同時,也要積極改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做到嚴格控制高嘌呤飲食攝入,主要包括動物內臟、高果糖和谷物糖漿的飲料(如奶茶、果汁、碳酸飲料等)、濃湯、貝殼類的海鮮等;發作期和進展期要嚴格禁酒,每日飲水量保證在1 500毫升以上,多吃草莓、香蕉、橘、橙等;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喝蘇打水,對尿酸的中和有一定好處,但攝入太多小蘇打(即碳酸氫鈉)會導致水鈉潴留,不適合高血壓人群及心衰患者。
好多患者一旦關節疼痛緩解后,就自認為痛風已經“好”了,不需要再看醫生,也不需要再治療,然而痛風防治關鍵恰恰在于慢性期,包括合理飲食、適當運動、關節保護,以及必要時使用降尿酸藥物,使血尿酸控制在一定水平,避免痛風性關節炎反復發作。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本文作者: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