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課題組在京發布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5》顯示,無論是依據寬口徑還是依據窄口徑判斷,中國的主權資產凈額均為正值,中國政府擁有足夠的主權資產來覆蓋其主權負債。因此,在較長時期內,中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應為小概率事件。
主權資產負債表中的主權資產是指政府擁有或控制的資產,包括其它可動用的資源;主權負債是政府的直接負債以及隱性擔保所產生的或有負債。
報告顯示,2000-2014年,中國主權資產從35.9萬億元增加到227.3萬億元,增長191.4萬億元,年均增長13.7萬億元。在此14年間,國有企業資產特別是非金融國有企業資產,以及國土資源性資產的增長最為迅速。其中,國有企業資產增長126.4萬億元,年均增長9萬億元(非金融國有企業資產增長100.2萬億元,年均增長7.2萬億元);國土資源性資產增長49.5萬億元,年均增長3.5萬億元。國有企業資產對主權資產增長的貢獻率為66%(非金融國有企業資產對主權資產增長的貢獻率為52.4%),國土資源性資產對主權資產增長的貢獻率為25.9%。
2000-2014年,中國的主權負債從21.4萬億元增加到124萬億元,增長102.6萬億元,年均增長7.3萬億元。在此14年間,國有企業債務,以及地方政府債務增長非常迅速。其中,國有企業債務增長55.2萬億元,年均增長3.9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增長26.4萬億元,年均增長1.9萬億元。國有企業債務和地方政府債務對主權負債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3.8%和25.7%。
2000-2014年,主權資產凈值從16.5萬億元增加到103.3萬億元,增長86.8萬億元,年均增長6.2萬億元。
根據最新的估算,按寬口徑匡算,2014年中國主權資產總計227.3萬億元,主權負債124萬億元,資產凈值為103.3萬億元。考慮到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變現能力有限以及國土資源性資產使用權無法全部轉讓的情況,以窄口徑來統計,即扣除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13.4萬億元,并以2014年的土地出讓金(4萬億元)替代當年的國土資源性資產(65.4萬億元),中國的主權資產將由227.3萬億元減少到152.5萬億元。由此,窄口徑的主權資產凈值為28.5萬億元。2011年,我國窄口徑的主權資產凈值為21.6萬億元。如此算來,2011-2014年,我國窄口徑主權資產凈值增加6.9萬億元,年均增長2.3萬億元。
報告指出,無論是依據寬口徑還是依據窄口徑判斷,中國的主權資產凈額均為正值,這表明,中國政府擁有足夠的主權資產來覆蓋其主權負債。因此,在較長的時期內,中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應為小概率事件。但是,包括養老金缺口以及銀行顯性和隱性不良資產在內的或有負債風險值得關注,一旦經濟增長速度長期持續下滑并致使“或有”負債不斷“實有”化,中國的主權凈資產的增長動態有可能逆轉,我們面臨的債務風險絕不可掉以輕心。
對于國內外都非常關注的全社會杠桿率問題,報告估算了居民、非金融企業、政府與金融機構這四大分部門杠桿率的基礎上,加總得到全社會總的杠桿率。2014年末,中國實體部門(不含金融機構)的債務規模為138.33萬億元,實體部門杠桿率為217.3%。2014年末中國經濟整體(含金融機構)的債務規模為150.03萬億元,全社會杠桿率為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