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雖然說法有些夸張,但是足以說明腸道的地位,真的比我們想象中重要很多,它們不僅是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的消化吸收場所,而且很大程度上決定這我們的心情是否愉悅、皮膚是否光滑透亮、口氣是否清新、免疫在不在狀態等等好多事情。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關于腸道,我們還不知道的那些事!
1、腸道的尺寸:每個人都自帶300平米的大房子
房子是人類的剛需,一路飆升的房價讓絕大多數北上廣的年輕人苦不堪言,可是你不知道的是,我們每個成年人的腸道黏膜的面積加起來居然有300平方米之多,簡直是復式豪宅。
人體腸道包括小腸、大腸和直腸3大段。小腸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盤曲于腹腔內,上連胃幽門,下接盲腸,全長約3-5米,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分。十二指腸位于腹腔的后上部,全長25厘米。它的上部(又稱球部)連接胃幽門,是潰瘍的好發部位。空腸連接十二指腸,占小腸全長的2/5,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回腸位于右下腹,占小腸全長的3/5。大腸的起始部和回腸相連,末端終于肛門,分為盲腸、結腸和直腸三部分,全長約1.5米。小腸內的食物殘渣進入大腸,經結腸吸收其中的水分后,逐漸形成糞便。
2、腸道經常發出的求救信號:腹脹、腹瀉、食欲不振、便秘
(1)脹氣。正常人的腸道里每天都會產生大約7—10升的氣體,脹氣則是腸道出現了多余的氣體。造成脹氣的原因很多,如吃東西的速度太快,或是邊吃飯邊說話。某些食物本身就易引起脹氣,如豆類、蘋果、桃子、洋蔥、甘藍、谷類,以及紅薯、馬鈴薯等。
(2)腹瀉。急性腹瀉多因腸道細菌感染、細菌毒素損傷腸黏膜造成。腸易激綜合征是典型的慢性腹瀉,學生每逢大考時心理負擔加重,財務人員月底算賬時工作壓力增加,或者是家庭關系不和諧等,都會引發腹瀉癥狀。
(3)食欲不振。這可能是由于腸道的消化、吸收或運動功能發障礙造成的。不過,引起食欲下降的原因很多,除了胃腸道疾病外,也可能由精神因素、藥物反應或其他臟器疾病造成。
(4)便秘。最常見的原因是飲食中膳食纖維和水分攝入不足引起,經期或者孕期激素的變化、壓力的突然增加、補充劑攝入不當、腹部肌肉力量薄弱以及一些器質性病變也可能引起便秘。
此外,長痘痘、膚色暗沉、心情煩躁等都可能是腸道疾病的表現,如果問題再嚴重,會誘發痛經、長肚腩、失眠、記憶力下降,甚至心血管等多種疾病,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3、人體最大的情緒器官:心情美不美,腸道說了算
腸道是人類的“情緒器官”,據估計,人體50%的多巴胺和95%的5-羥色胺是在腸道里面合成,它們并不進入大腦,但會通過益生菌對中樞系統發出信號。人類情緒的很大一部分受腸道神經系統影響,甚至,人類幸福感的體驗也依賴于從腸道這個第二“大腦”向上傳至大腦的信息。反過來,人的心情不佳、壓力過大、生氣郁悶時,會影響腸道消化酶的分泌,進而影響到食物消化吸收的過程,會導致情緒進一步惡化,陷入惡性循環。
腸腦也能夠思考、記憶和學習,它主要負責我們下意識的活動,也即對情勢或環境的直觀感受。當你不能決定是否要離開一個地方或者不想在某個人身上浪費時間時,或許應該聽聽腸道告訴你的“直覺”。很多離家多年的游子還能記住小時候媽媽做的某道菜的味道,就是腸道的“記憶”功能在作怪。
4、腸道是個大型微生物社區:成員多達100萬億
在成人胃腸道中定殖著約1014個微生物,其數量是人體體細胞總數的10倍。嬰兒出生一兩天內,細菌便乘機進入體內,并在嬰兒腸道內“安家落戶”,成為人體終生“伴侶”。在嬰兒時期,由于食物相對單一,嬰兒腸道內擁有龐大的有益菌群,其中最顯著的是雙歧桿菌的有益菌群。隨著嬰兒的成長和食物的多樣性攝入,腸道中有益菌群的數量開始慢慢減少,有害菌的數量則日益增加,腸道中龐大的菌群(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之間已經形成相對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并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腸道中維護人體健康的天然防線完全形成。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腸道中的有益菌群就會不斷地減少,腸道生態的平衡便被打破,種種相應的疾病將接踵而至。而當生命趨于終結時,腸道的有益菌群將消耗殆盡。所有有“人的衰老是從腸道衰老開始”這一說法。
5、母乳喂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腸道內有益菌群的作用很大,它能幫助人體合成B族維生素、維生素K、葉酸等難以通過食物補充的人體必需的維生素;人體腸道中重要的有益菌—雙歧桿菌的增殖,不僅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長,維護腸道生態的平衡,而且雙歧桿菌在繁殖時能分泌有機酸,有機酸一方面能刺激腸道的蠕動,增加腸道的排便能力,另一方面能促進營養成分在身體中的吸收。而且雙歧桿菌在腸道中的增加,能協助增強機體的防御能力,從而間接提升人體的免疫能力。
嬰兒出生的前兩周,胃酸分泌極少,這個階段母乳中的雙歧桿菌能順利通過寶寶的胃,在腸道終身定植,成為ta一輩子的“保護菌”;而配方奶喂養的寶寶腸道有害菌的比例,如腐敗梭菌、腸桿菌的檢出比例更高。研究發現,人工喂養的寶寶成大后發生便秘、腹瀉的幾率遠遠高于母乳喂養的寶寶。
6、腸道年輕,你需要遵守這些紀律:
(1)注重膳食纖維的攝入,每天都吃粗糧、蔬菜和水果;
(2)保證飲水量至少1500毫升,白開水或者淡茶水;
(3)常喝益生菌酸奶,優先脫脂、無糖的產品;
(4)摒棄重口味的烹調習慣,少吃深度加工、過度精細的食品;
(5)規律、合理、全面低安排飲食,不盲目節食也不暴飲暴食;
(6)與壓力、煩惱和平相處,盡量保持愉悅情緒;
(7)積極鍛煉,增強核心力量練習,有利于促進腸道蠕動;
(8)戒煙酒;
(9)合理用藥和選擇膳食補充劑;
(10)重視睡眠質量,盡量減少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