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檢驗科 張立群 孫晶
在臨床免疫工作中,常常涉及到一些乙肝五項兩種方法分析結果不完全一致的情況,以核心抗體多見,如乙肝ELISA試驗核心抗體為陰性,但是電化學發光法分析為陽性,而這樣的結果又多發生在老年人。但是最近,一例新生兒科的小患者,在觀察了他的檢驗結果后,讓我們不知所措。
案例經過
2017年12月12日,這名小患者中午抽血進行傳染病項目的篩查,由于錯過當天的檢驗時間(每天上午八點半收集好標本開始檢測),將血離心后放入4℃冰箱保存,于次日檢測后發出結果:
這名小患者是一位早產兒和極低出生體重兒,情況比較嚴重,孩子從出生到抽血當天未接種乙肝疫苗,而且小患者的母親乙肝五項ELISA法結果是全部陰性。主管醫生對結果表示懷疑,于12月14日中午重新抽血開出了乙型肝炎相關檢查的醫囑,結果如下:
可以看出,乙肝五項電化學發光法檢測前后是一致的(結果為三個抗體陽性),只是同一個標本乙肝五項ECLIA測定與ELISA試驗(僅表面抗體陽性)并不一致,出于謹慎醫生還開出了HBV-DAN檢查的醫囑,結果顯示正常。我們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其中表面抗體采用雙抗原夾心法;HBeAb為競爭法,血樣中的抗-HBe與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抗-HBe競爭結合包被在反應板上的HBeAg;核心抗體同e抗體檢測方法為競爭法。而乙肝五項電化學發光法,其中表面抗體為雙抗原夾心法,生物素化的HBsAg、樣本中的HBsAb和釕復合物標記的HBsAg形成夾心復合物;e抗體為競爭法,標本中的HBeAb與生物素化和釕復合物標記的HBeAb競爭結合試劑中的HBeAg;核心抗體檢測原理同e抗體。
出現兩種檢查結果不一致的情況,醫生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是什么情況讓一個沒有接種過疫苗的新生兒出現表面抗體甚至是乙肝相關的三個抗體陽性呢,經過查閱資料,得出在免疫測定中,影響結果的干擾因素較多如:1.異嗜性抗體;2.人抗動物抗體;3.自身抗體;4.類風濕因子;5.高濃度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等可造成結果的假陽性。
與臨床醫師溝通,由于患兒系早產高危兒,免疫力低下,生活能力低下,醫生于12月11日也就是第一次采血的前一天給患兒輸入了免疫球蛋白來增加其抵抗力,這就可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查閱說明書,電化學發光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測定試劑,其中干擾因素一條解釋:濃度高達3765mg/dL的免疫球蛋白IgM、濃度高達3250mg/dL的免疫球蛋白IgA和濃度高達3817mg/dL的免疫球蛋白IgG不對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造成影響。但該法乙型肝炎相關的其余四項檢測的說明書在干擾因素的解釋中均未提及免疫球蛋白對檢測的影響,不能說免疫球蛋白對它們的檢測沒有影響。
患兒于采血的前一天輸入了免疫球蛋白,其中靜脈注射的免疫球蛋白多數為IgG,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試劑針對的也是IgG類型的抗體,感染早期e抗體和核心抗體是IgM,感染持續一段時間后主要是IgG類型。那么如果輸入的免疫球蛋白與檢測項目存在相似的靶位,則會存在干擾的作用,造成結果的假陽性。ELISA方法僅表面抗體檢測受到影響,e抗體和核心抗體則沒有影響,可能與方法學及試劑檢測的相關靶位不同有關,另外ELISA試驗核心抗體血清需要稀釋30倍也是一個因素。
分析與心得
今后遇到類似情況,我們會積極與臨床醫師溝通,采用不同方法檢查,并且定期追蹤檢測,才能得出反映患者體內的三個抗體的真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