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趙跑來找我吐槽:他怎么能這樣做,虧我還把他當兄弟,沒想在背后說我壞話。
他會生氣,是因為要好的同事發現他的項目計劃中有個漏洞,勸說他不聽,后來跑去向總監反饋,計劃就被叫停了。
我勸說:從對工作負責的角度來說,他的做法確實沒有很大毛病,你不要太主觀。
小趙仍不滿:我知道,但怎么說也是好朋友,這樣太不仗義了。難道同事之間就不能做朋友嗎?
我搖了搖頭,小趙的性格就是如此,處理不好和同事的關系,容易走極端。
我見過很多年輕的職場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和困惑,在我看來,同事間最好不要做朋友,畢竟存在利益關系。但也不能太疏遠,工作時需要建立一定的默契合作。
同事間最好的相處距離,是做個最熟悉的陌生人,能聊得來,能客觀看待合作關系,彼此把握好工作和相處的度。
我在同事面前通常都會強調自己的原則底線,尤其是面對平時關系比較好的同事,會更強調公私分明,并解釋清楚原因。
很多事情一開始就說清楚,反而不會影響到彼此的關系相處。會引發問題的往往是因為模棱兩可的態度,不說清楚,大家都在試探,矛盾就出現了。
所以提前把界線分明的度擺出來,更省心省事。比如這次的項目,我有不同的做法,先和你說清楚,希望盡量不會影響到我們的關系。
為人處世上也盡量要界限清晰,比如我下班后就很少會參與同事聚會,有點不太習慣,希望你們不要太介意。工作上我肯定會配合合作,大家一起努力把事情做好。
如果是比較喜歡和同事親近的,則要把公私分明的界線劃清楚,比如:平時喜歡和大家親近,一旦進入工作狀態,我就有點公事公辦了,希望大家理解。
利益是最同事相處最敏感的點,能把握后其中的度,在辦公室里的人際關系通常都不會太差。反之,自私自利的人通常都會受到大家的排斥。
曾經有個前輩,情商不高,做人做事很比較刻板,很少參加團隊活動或社交場合,但在辦公室里的人緣卻不錯。
原因就在于,他在利益關系上很懂得謙讓,哪怕這項工作是他主導完成的,也會把功勞分給大家,也經常會為顧全大局,而稍微犧牲個人利益。
利益協調最重要的度就在于,在不損害個人利益的前提下,盡可能照顧到所有人的利益關系,每個人都能分到蛋糕。
做得到這點,很多事情就能夠相互理解了,即便是不懂人際,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不要只盯著自己的那點利益,懂得讓利,是高情商的處世行為,也是利益協調最好的度。
老話說:最了解你的,往往是你的敵人。同事間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這不是壞事,良性的競爭可以使雙方一起成長起來。有對手,更有動力,進步也更快。
和同事間的競爭,盡可能從雙贏的角度去協調。不要用卑劣的方法去踩對方,而是主動學習對方身上的優點和好的經驗,來補充我們的不足。
競爭對手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榜樣之一。當某個同事得到老板的認可,或是晉升提拔時,不要去嫉妒。靜心觀察,為什么對方能得到老板的垂青,其身上必然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對競爭對手也要有多防備,話說七分,留有三分,不要留人口柄。
把握好這些度,則能夠在辦公室人際關系中進退自如,理性處理好人與事。你覺得呢,在和同事相處的過程中,你會注意哪些相處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