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簡單了解這個神奇的氣穴。氣穴屬足少陰腎經,其出自古籍《針灸甲乙經》,又有別名稱胞門穴、子戶穴。本穴的定位是相對簡單的。古籍《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氣穴位于腹正中線臍下3寸,旁開0.5寸處。”中醫教材《針灸學》則記載:“氣穴位于下腹部,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仰臥取穴。”如果你還是找不到穴位,它還有一個簡便的取穴方法,本穴就位于臍中至恥骨聯合上緣的上3/5與下2/5交點處,旁開中線0.5寸處。
上文提到氣穴作用堪比腎氣丸,其可補腎氣助陽氣,能治腎虛腰痛膝酸軟。這個觀點其實穴位的名字就已經給出了答案。氣穴的氣指腎氣,而穴即孔穴,所以本穴是腎氣藏聚的穴位。所以刺激本穴不僅可以起到調暢腎經經氣的效果,還能起到補腎氣助腎陽的良好功效。所以本穴作用堪比腎氣丸,能補腎氣助陽氣,治腎虛腰痛膝酸軟。古籍《針灸甲乙經》就有記載:“上下引腰脊痛,氣穴主之。”《針灸大成》也有記載:“氣穴主奔豚,氣上下引腰脊痛。”
那么我們應當怎樣使用氣穴來補腎氣助陽氣呢?其實方法是很簡單的,大家只需掌握艾灸法以及按摩推拿法即可。艾灸法首先需要準確找到穴位位置,然后可使用艾炷灸3~5壯或者艾條灸5~10分鐘,以局部感到溫熱感為宜。按摩推拿法也是簡單便捷且安全可靠的治療手段。在確定好穴位位置后,可使用食指指腹部順時針方向揉按穴位3-5分鐘每次,以局部感到酸脹感為宜。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本穴補腎氣助腎陽配合上關元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其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