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梁啟超先生曾在《論幼學》中說到“人生百年,立于幼學”,意思是說人生百年,多數是立足于幼年所受到的教育。這個意思跟俗話說的“3歲定80”不謀而合,這些都充分肯定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幼年時期的教育會直接影響他人生的發展。在現代養兒育女的生活中,多數家庭都會把帶孩子的工作交給媽媽,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母親的教育影響最深。
這種影響不僅通過教育形成,還會通過母親的言傳身教形成,看看媽媽們什么性格,就大概知道孩子將來有多大出息了。
1. 急性子、愛發脾氣、沒耐心的媽媽
小丹的爸爸是個急性子,愛發脾氣,小丹自小很害怕爸爸,在他面前戰戰兢兢,所以到長大后,發生什么事都不會主動跟父親說,因為對她來說,父親始終沒法給到她安全感。
因此小丹成家后一直警惕自己要溫柔對待孩子,沒想到孩子漸漸長大,小丹覺得日益增多的問題堆積頭上的時候,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對孩子更沒耐心。有一次竟然還動手打了自己孩子幾巴掌,鼻血都流出來,那刻才知道父親對自己的影響原來這么深遠。
為此她花費了好多年時間去改掉壞脾氣,從孩子不敢正視小丹眼睛,到現在能夠正常交流。
由此看出,其實孩子就是父母的縮影,即使現在意識不到,可能在成年后,都會無意識地重復父母的行為。不是說每一位急性子、愛發脾氣的媽媽都會帶出一個同樣急躁愛發脾氣的孩子,但即使沒有被這些性格影響到,也會因此變成一個唯唯諾諾、膽小的小孩。而這些性格一旦形成,可能就根深蒂固,要改變就都很難。
2. 強勢的、嚴苛的媽媽
“這都不會,教了你多少次了”
“我看你這樣還有什么出息”
“沒了我看你怎么辦”
這些話語小王從小聽了無數遍,小王的媽媽對他非常嚴厲,同時也是一位很強勢的媽媽。所以28歲的小王,在母親的嚴苛教育下,比同齡人更早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早早就實現經濟獨立,買房買車,但也比同齡人少了很多與母親間親密交流的愉悅。
他表示,雖然現在自己經濟很獨立,但他與家人的距離也很遠,很少回家,對于原生家庭可以說是一點也不開心,還是希望能做一個跟媽媽撒嬌的孩子。
小王已算是這種管教下發展得比較理想的一種,雖說“管教子女須嚴,考驗品行須苛”、“嚴師出高徒”,但如果孩子不懂得調解自己,還會導致自卑心理,長大后更是不懂得如何去愛,這樣的“優秀”是你想要的嗎?
3. 性格謙遜、懂得尊重孩子的媽媽
曾有一位高考文科狀元在放榜后接受采訪時說,她最感激的人是媽媽,因為媽媽充分尊重她的選擇,她覺得媽媽更像是自己的閨蜜。
而這位狀元媽媽也表示,她跟女兒的關系像是一種平等的朋友關系,母女之間幾乎無話不談,她會無條件尊重愛護孩子,但絕不溺愛孩子,同時也不會過多地干涉和控制孩子的生活。
這位狀元媽媽的話一出,可能會讓不少媽媽反省:自己是否足夠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讓他們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才會知道什么才是有意義的,哪些才是自己要選擇的。
毫無疑問第三類媽媽可以說是最懂教育的,因為她們清楚知道,教育要通過生活影響,而不是嚴格要求孩子做這做那來達成的。她們建議說,3歲前要多對孩子說“不”,不斷幫他糾正錯誤,幫助他養成良好習慣;3歲后就要給予他最大的信任,多多給予贊美、鼓勵和肯定。
你是哪類性格媽媽?有什么教育小妙招?歡迎評論一起交流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