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育兒大師欄目在微博里進行了一次公開投票,家長最擔心男孩子出現的問題,排在第一位的是怕男孩軟弱嬌氣,排在第二位的是怕男孩沒擔當、沒責任。
之所以很多男孩的家長擔心孩子長大后軟弱嬌氣、沒擔當、沒責任。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男孩子表現確實沒有女孩子好。這就造成了很多男孩家長的過度擔憂。
其實男孩和女孩本身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差別不但表現在身體結構上的不同,甚至他們的心理、思維方法、以及大腦的構造上都有很大的差別。
男性的左右腦幾乎沒有連接,都是獨立的。而女性的左右腦連接比較密切,所以女孩的直覺特別敏感。這些差別造就了他們的表現不同,所以從表面上看起來,女孩子要比男孩子表現好很多。
孫云曉曾經寫了一本書,書名叫《拯救男孩》,在這本書里他提到,男孩在學習成績方面和女孩相比明顯是處于劣勢的。在比較糟糕的狀況方面,比如多動癥、智力障礙、自閉癥上男孩也都是高于女孩的,包括心里的抗壓性也都是明顯低于女孩的。
所以男孩在幼兒園和學校是處于相對弱勢的群體,因為好孩子的標準都是按照女孩子的特點定的。比如安靜的坐著、守秩序、字跡工整、不能隨便發出聲音、能完整的聽完一堂課等等,所以在小學階段三好學生,大部分都是女孩子,男孩子占少數。
針對男孩的特性該如何教養呢?
01
在孩子需要你接納他的時候請接納他
很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勇敢擔當的目的,當孩子摔倒后要求孩子自己拍拍身上的塵土,自己站來,認為這樣就讓孩子經歷了一次勇敢有擔當的教育。
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當媽媽非常殘忍的看著孩子在哭,然后說,自己站起來、不疼的時候,其實你這是在告訴孩子我不接納你、我看不起你,是在給他傳遞負面的信息。
孩子的勇氣是從他覺得我自己是重要的,我有支持者開始的。所以男孩子在6歲以前,更需要媽媽給他愛,給他認可、給他關注。你可以扶他起來給他關懷之后,在告訴他勇氣這件事情。
所以孩子在需要你接納他的時候請先接納他。總有一天,他會說,沒關系不用扶我,我自己會起來。
02
媽媽學會示弱
媽媽越強大,孩子的依賴性就越強,懂得向孩子示弱的媽媽反而成就孩子的強大。媽媽一定要理解,示弱不是軟弱,示弱也是一種育兒的智慧。媽媽借助孩子渴望獨立的心理,適當的向孩子示弱,會激發孩子的自主潛能和自信心。
例如,帶孩子出去旅游的時候,說媽媽可以靠著你睡一會嘛,我好累啊,千萬不要覺得我是超人是女強人,你要是超人,男孩子就會越懦弱。
03
爸爸帶孩子運動
爸爸帶孩子進行體能活動,只有當家長尤其是爸爸通過本身的運動鍛煉行為和對待運動鍛煉的態度來樹立其良好的榜樣,并且陪伴孩子一起進行身體鍛煉時,才會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男人的氣魄。
尤其是需要互動的運動。比如踢球,你提給他,他提給你。首先爸爸帶孩子動起來,并不斷的給孩子鼓勵和信心。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信心就會不斷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