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意媽媽談育兒
在家長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懂事,就是因為這樣父母能夠稍微省心一些,甚至認為一個懂事的孩子才能變得更加優秀。
有些家長看見別人家懂事的孩子還會非常的羨慕,但是一個孩子太懂事真的好嗎?生活中的例子就會告訴家長,其實越懂事的孩子反而越不幸福。
鄰居家就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姐妹花,姐姐今年5歲,妹妹今年也才3歲,別人家看著這兩姐妹花都非常羨慕她們的父母,有這兩個小棉襖,以后一定會非常的幸福,而媽媽從小也教育姐姐,一定要懂事,遇到事情要讓著妹妹。
有一次小姐妹因為一個玩具鬧了矛盾,當媽媽發現的時候,就看見妹妹在那里哭,于是媽媽就說:“懂事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姐姐是懂事的孩子,把玩具讓給妹妹玩好不好。”聽到這里姐姐才滿臉不舍的將玩具交給了妹妹。
在家長看來姐姐的行為是非常懂事的行為,但是背后隱藏的是姐姐的委曲求全,也是姐姐“心窮”的表現,認為自己這樣的委曲求全才是好孩子的表現。家長傳授的“懂事”思想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不知道家長發沒發現一個懂事的孩子都是以父母的意見為中心,其實這樣的表現就是證明著孩子內心是自卑的,只能用這樣的“懂事”來獲取父母的認可,這樣的孩子會無比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所以當父母希望自己做到什么事的時候,孩子都會非常努力的做到,但是這樣的孩子就非常的心疼。
其實懂事的孩子在做事的時候,可能肯本就不是自己發自內心想做的,僅僅是父母想讓孩子做的,但是這就是這樣的希望,綁架著孩子去做自己根本就不想做的事情,逐漸都會讓孩子養成委屈自己的習慣,為這樣的孩子以后步入社會后,也會有這樣的習慣,強迫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樣的孩子是注定不幸福的。
懂事的孩子從小的行為準則都是按照別人的意愿行事,這才會在父母的心里留下懂事的印象,所以孩子根本就沒有選擇的機會,以至于從小孩子就不敢抒發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沒有自己的想法,變得沒有自己的主見,這樣會讓孩子以后的生活變得非常的被動,更別提會過的非常幸福了。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懂事就是聽家長的話,但殊不知這樣的聽話,只是孩子的內心非常的貧乏的表現,所以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就需要更加關注孩子的精神教育,這樣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也會有自己的主見,這樣孩子以后才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太懂事的孩子往往心里都是非常自卑的,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自信,這樣孩子才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在別人的面前展示自己,當孩子慢慢的變得自信的時候,才有可能變成一個優秀的孩子。
懂事的孩子往往會伴隨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這樣的孩子是不會拒絕別人,因為孩子在父母那里已經學會了委曲求全,即使在別人的要求下,孩子也會勉強自己達到別人的要求,所以家長要教會孩子說“不”,這樣孩子才能生活的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