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阮先楚
來源:中醫界
1993年我買了本《中國針灸急癥驗案》,不論在家里還是在外打工,我都按書中的配穴(不是完全套用書里的配穴,有時加入師傳的穴位)給人艾灸,效果都很好。
2007年,我因感冒延誤治療患上病毒性心肌炎,后在武漢的醫院治愈了,2008年又復發了,醫生要我馬上住院救治,否則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但我決定不再用西醫,而是運用艾灸自己給自己治病。在自制的灸架上先點然一根艾條(自己卷的,里面加有中藥粉)灸大椎穴(激發全身陽氣),再把九根艾條都點燃,從下往下一處一處地灸,到腰部結束(久病必虛,五臟俱傷,直接灸五臟俞穴補五臟之氣)。
因為自己給自己艾灸,不好灸,就是灸也灸不準,而背部的俞穴是必灸的極為重要穴位,只好用九根艾條同時灸,感覺燙的時侯身體移開一點,感覺溫度不熱時身體移近一點,從大椎穴到腎俞穴,每個部位至少40分鐘。在給胸部艾灸時,把膻中穴、巨闕穴這一塊作為重點艾灸,延長灸時。在艾灸腹部時把神闕、關元作為重點,延長灸時,前胸每個穴位灸30分鐘。在艾灸手腕部心經與心包經的八個穴位時,把燃燒的艾條(在灸架上)放置在兩手腕中間,這樣做才能完成兩手腕的穴位同時灸,四肢每個穴位灸25分鐘。我自制的灸架可以上下移動,每根艾條之間的距離也可調整,分開多大距離與合在一起都很好移動。所以艾灸腿上的穴位(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太溪穴、涌泉穴)更方便。
艾灸到第四天,我有明顯的效果;到第十三天,心煩胸悶心慌、晚上睡覺呼吸困難這些癥狀基本上都沒有了。就是早搏有些麻煩,每到下午或饑餓就發生早搏。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于是試著在艾灸的同時盡量做到每晚八點半睡覺,在菜里適量的放點豬油(西醫院的醫生讓我不吃動物內臟、下水與肉),盡量不生氣。就這樣又治了七天,早搏就沒有了。
因為艾條灸必須暴露穴位,所以這種灸法在寒冷的冬天不能灸。如果是馬氏溫灸,不用暴露穴位,穿著衣服可以艾灸,也可以在被窩里艾灸,配穴與艾條灸一樣。
中醫界小編有話說:
這篇文章是中醫界的一位讀者投來的稿件,作者阮先楚,是湖北的一位農民,雖然文章寫的不夠華麗,卻是迎面而來質樸樸的真實。作者說早年自學中醫針灸,雖沒能盡愈他人,卻解決了自己心臟早搏的病癥。作者以自己的自學親身經歷,驗證了中醫古老灸法的神奇。
灸法雖然有用,但并非適應所有病癥,熱癥不宜灸、陰虛者不宜灸、頭面部不宜灸,每個人都要弄清楚自己的體質,再來決定適不適合用灸法,切忌盲從。現在一些養生館不分青紅皂白,不分陰陽、不辨體質,過分夸大艾灸作用,實際上就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商業利益,我輩中醫愛好者也應該擦亮眼睛。
⊙版權聲明:文章為中醫界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