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7月,《魯迅雜感選集》由青光書局印行,瞿秋白在序言里把魯迅比作希臘神話中的萊謨斯,是野獸的奶汁所喂養大的,是封建宗法社會的逆子,是紳士階級的貳臣,而同時也是一些浪漫蒂克的革命家的諍友,他從自己的道路回到了狼的懷抱。他不慚愧自己是私生子,他詛咒自己的過去,他竭力地要肅清這個骯臟的舊茅廁。
瞿秋白說,在新文化運動中,大家都不免想做青年的新的導師,而魯迅卻愿意做一個“革命軍馬前卒”。他揭穿胡適之流反理想重經驗的假面具,指出他們所謂經驗正是皇帝和奴才的經驗;他揭穿“籌安會六君子”及北洋軍閥這些卑劣、怯懦、無恥、虛偽而又殘酷的劊子手和奴才的假面具,諷刺章士釗、陳西瀅等脖子上掛著小鈴鐸的“山羊”,幫助北洋政府制定奴役人民的規則,文飾地主官僚和資產階級社會的丑惡;他批評郁達夫、張資平、郭沫若、成仿吾等創造社成員,要“包辦”工人階級文藝代表的事務,只圖自己說的暢快,中了才子加流氓的毒。
瞿秋白總結道,歷年的戰斗和劇烈的轉變,給了魯迅許多經驗和感覺,經過精煉和熔化之后,流露在他的筆端,形成了魯迅雜感的四個重要價值:一是最清醒的現實主義,取下假面具,真誠的,深入的,大膽的看取人生,并且寫出他的血和肉來;二是“韌”的戰斗,主張多一些獸性,一口咬住就不放,拼命的,刻苦的干下去;三是反自由主義,主張痛打“落水狗”,不做“叭兒狗”,反對中庸之道,不可半途而廢;四是反虛偽的精神,魯迅雜感簡直可以說全是反虛偽的戰書。
經過瞿秋白的提煉和總結,魯迅由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提升為思想家和精神界的戰士。雖然這時的瞿秋白已經從黨的領導崗位上撤了下來,但他這篇序言在黨內影響之大,毋庸諱言。可以說正是這篇序言啟發毛澤東作出了魯迅雜文作為“投槍和匕首”的論斷,從而奠定了魯迅在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