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杜甫,唐詩詩人,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他繼承和發展《詩經》以來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現實主義高峰。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統治者的罪惡作了較深的批判,對窮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有 “詩史”之稱。他的詩在藝術上以豐富多采著稱,時而雄渾奔放,時而沉郁悲涼,或辭藻瑰麗,或平易質樸。他擅長律詩,又是新樂府詩體的開創者。他的詩聲律和諧,選字精煉,“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態度的真實寫照。
【課文點譯】
【課文全譯】
獵獵秋風夾雜著猿哀聲聲。
渚青沙白飛旋著鳥兒陣陣。
無邊落葉隨秋風飄飄而下,
滾滾長江匯百川滔滔而東。
萬里漂泊深秋里他鄉作客,
登高憑吊卻又是長年抱病。
國難家愁長嘆息霜染兩鬢,
生計潦倒停掉了酒杯酒盅。
【名家點評】
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瀉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陶道恕)
【重點梳理】
【課堂演練】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1—2題。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前人評價這首詩歌的頷聯“言簡而意深,一語勝人千百”,它把詩人憂國傷時的惆悵表現得富有層次性和立體感。仔細品位,具體說說這十四個字蘊含了哪些悲愁。
2.這首詩前四句側重寫景,后四句側重抒情,但整首詩情景交融,詩意深沉。試以頸聯為例,說說它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課外拓展】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3—4題。
絕句兩首(二)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3.這首詩歌的一二兩句寫景非常有特點,試做簡要評析。
4.這首詩是詩人入蜀后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簡析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