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探珠
【題注】
田橫(?—公元前202年),秦末起義首領。原為齊國貴族,在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后,田橫與兄田儋、田榮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據齊地為王。后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田橫不肯稱臣于漢,率五百門客逃往海島,劉邦派人招撫,田橫被迫乘船赴洛,在途中距洛陽三十里地的偃師首陽山自殺。海島五百部屬聞田橫死,亦全部自殺。
原文
田儋,狄(狄縣,今山東高青東南)人也,故齊王田氏之族也。儋從弟榮,榮弟橫,皆豪桀,宗強,能得人。儋召豪吏子弟曰:“諸侯皆反秦自立,齊,古之建國(國,此處指國家。國與邦、都、邑的區別:國原意為都城,邦本義為國家,后來漸漸兩者同義。西漢初年避劉邦諱,邦字少用,國字常見。邑本義是人群聚居的地方,商代甲骨文即有城市之意,比國字用的早。后來,諸侯的國都稱國,大夫的封地稱邑;國君經常居住,且祖廟所在的城市稱都。),儋,田氏,當王。”遂自立為齊王。章邯夜銜枚(古代行軍時口中銜著枚,以防出聲。)擊,大破齊、楚軍,殺儋于臨濟(即狄縣,東漢永初二年改名臨濟縣)下。儋從弟榮收儋余兵東走東阿。榮兵敗,走平原,平原民殺榮。榮弟橫收齊散兵,得數萬人,復收齊城邑,立榮子廣為王,而橫相之,政事無巨細皆斷于橫。
定齊三年,聞漢將韓信引兵且東擊齊,齊使華毋傷、田解軍歷下以距漢。會漢使酈食其往說王廣及相橫,與連和。橫然之,乃罷歷下守備,縱酒,且遣使與漢平。韓信乃渡平原。襲破齊歷下軍,因入臨菑。王廣、相橫以酈生為賣己而亨(即烹字,先秦烹、亨、享三字通用)之。廣東走高密,橫走博,守相田光走城陽,將軍田既軍于膠東。楚使龍且救齊,齊王與合軍高密。漢將韓信、曹參破殺龍且,虜齊王廣。漢將灌嬰追得守相光至博而橫聞王死自立為王還擊嬰嬰敗橫軍于贏下橫亡走梁歸彭越。
漢滅項籍,漢王立為皇帝(皇,本為形容詞,指“大”,帝本指祭祀天神的祭禮——禘,后代指天神。春秋戰國時期用來指人間帝王,改用皇稱呼上帝,如“東皇太一”,后皇字也用來稱呼人間帝王,如“三皇”。“皇帝”一詞《尚書·呂刑》中就有,原指上帝。秦始皇時成為帝王的專稱。),彭越為梁王。橫懼誅,而與其徒屬五百余人入海,居隝(同“島”)中。高帝聞之,以橫兄弟本定齊,齊人賢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有亂,乃使使(前一“使”字為動詞,后一“使”字為名詞,古人為區別意義,將動詞意者讀為四聲,音是。古文中名詞作動詞意時皆如此讀。)赦橫罪而召之。橫謝曰:“臣亨陛下之使酈食其,今聞其弟商為漢將而賢,臣恐懼,不敢奉詔,請為庶人,守海隝中。”使還報,高帝乃詔衛尉酈商曰:“齊王橫即至,人馬從者敢動搖者致族夷!”乃復使使持節具告以詔意,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來,且發兵加誅。”橫乃與其客二人乘傳(《康熙字典》云:“古者以車駕馬,乘詣京師,謂之傳車。凡四馬高足為置傳,四馬中足為馳傳,四馬下足為乘傳,一馬、二馬為軺傳。”《史記》《漢書》經常有“六乘傳”的說法,就是指“六匹馬駕的車”。)詣雒陽。
至尸鄉(今河南偃師)廄置(驛站。裴骃曰:廄置,置馬以傳驛也。),橫謝使者曰:“人臣見天子,當洗沐。”止留。謂其客曰:“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北面事之,其愧固已甚矣。又吾亨人之兄,與其弟并肩而事主,縱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動搖,我獨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見我,不過欲壹(副詞,表強調,不翻譯,如: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見我面貌耳。陛下在雒陽,今斬吾頭,馳三十里間,形容尚未能敗,猶可知也。”遂自剄,令客奉其頭,從使者馳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起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非賢哉!”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為都尉(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設置的武官,比將軍略低。西漢景帝改郡尉為都尉,輔佐太守管理全郡的軍事),發卒二千,以王者禮葬橫。
既葬,二客穿其冢旁,皆自剄從之。高帝聞而大驚,以橫之客皆賢者,吾聞其余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至,聞橫死,亦皆自殺。于是乃知田橫兄弟能得士也。
1.對文中畫線的句子進行斷句。
漢將灌嬰追得守相光至博而橫聞王死自立為王還擊嬰嬰敗橫軍于贏下橫亡走梁歸彭越。
參考答案:漢將灌嬰追得守相光/至博/而橫聞王死/自立為王/還擊嬰/嬰敗橫軍于贏下/橫亡走梁/歸彭越。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北面事之,其愧固已甚矣。又吾亨人之兄,與其弟并肩而事主,縱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動搖,我獨不愧于心乎?
參考答案:起初我和漢王一樣都是南面而稱王的人物,如今漢王做了天子,而我則成了亡國的俘虜,要北面稱臣降服于他,實在是令人羞愧難當啊。況且我又煮了別人的兄長,卻要和那個人的弟弟一起為同一個主人效力,即使是他害怕天子的詔令,不敢動我,難道我心里就不感到慚愧嗎?
3.此篇是《漢書·魏豹田儋韓信傳》的節選。該傳第二部分是田儋、田榮、田橫三兄弟的合傳,此處僅節選了田橫傳記部分。請根據文本分析,班固此篇主要表現了田氏三兄弟什么特點。
參考答案:能得士。
參考譯文
田儋,狄縣人,是六國時齊王田氏的族人。田儋的堂弟田榮,田榮的弟弟田橫,都是豪杰,他們的宗族強大,又很受人尊敬。田儋召集豪吏子弟說:“各路諸侯都反抗秦國而自立為王,齊國是古代分封的國家,我田儋是齊王田氏的族人,應當稱王。”于是田儋自立為王。章邯派兵夜里銜枚偷襲,打敗了齊、楚軍隊,在臨濟城下殺死了田儋。田儋的堂弟田榮收拾齊國的殘兵向東逃往東阿。田榮戰敗,逃到平原,被當地的百姓所殺。田榮的弟弟田橫收拾齊國的殘兵,得到好幾萬人,又恢復了齊國的城邑,擁立田榮的兒子田廣做齊王,田橫來輔佐他,齊國的政事無論大小全都由田橫決定。
田橫平定齊國已經三年,忽聽說漢王的將領韓信率兵向東來攻打齊國,齊國派華毋傷、田解領軍駐守歷下抗擊漢軍。正巧漢王使者酈食其來齊國勸說齊王田廣、丞相田橫和漢王聯合攻楚。田橫答應了,于是解除了歷下的防守,兵士放縱飲酒。正要派使者和漢王媾和,這時韓信已渡過平原,打敗了齊國駐守在歷下的軍隊,進入臨菑。齊王田廣、丞相田橫認為酈生與韓信同謀,就把酈生烹煮了。田廣向東逃到高密,田橫逃到博縣,守相田光逃到城陽,將軍田既駐軍在膠東。楚國派龍且來救助齊國,齊王和龍且的軍隊在高密會合。漢朝將領韓信、曹參打敗楚軍,殺了龍且,抓住了齊王田廣。漢將灌嬰追擒齊國守相田光,來到博縣。田橫聽說齊王已死,便自立為王,返回來攻打灌嬰,灌嬰在贏下打敗了田橫軍隊。田橫逃到梁地,歸附彭越。
漢滅了項籍,漢王自立為皇帝,彭越被封為梁王。田橫害怕被殺,就和他的部屬五百多人逃往海中,住在島上。漢高祖劉邦聽說了這個消息,認為田橫兄弟本來已平定了齊國,齊國的賢士許多人都歸附于他,如今他住在海上若不收攬,恐怕以后會有變亂,于是派使者赦免田橫的罪而召見他。田橫婉辭謝絕說:“我烹煮了陛下的使者酈食其,聽說他的弟弟酈商現在為漢軍將領而且賢能,我很擔憂,因此不敢奉詔,我期望做個尋常百姓,住在海島上。”使者回來報告了皇上。高祖召見衛尉酈商,對他說:“齊王田橫將來,誰敢動他的人馬部屬,就會招致滅族之罪!”于是又派使者拿著符節把高祖給酈商的命令告訴了田橫,又說:“田橫來后,大者封王,小者封侯;如果不來,就派兵去討伐。”田橫于是帶著兩位門客乘傳車往雒陽而來。
走到尸鄉備馬傳驛的地方,田橫對使者說:“作為臣子拜見天子,應該沐浴凈身。”于是停了下來。田橫對他的門客說:“起初我和漢王一樣都是南面而稱王的人物,如今漢王做了天子,而我則成了亡國的俘虜,要北面稱臣降服于他,實在是令人羞愧難當啊。況且我又煮了別人的兄長,卻要和那個人的弟弟一起為同一個主人效力,即使是他害怕天子的詔令不敢動我,難道我心里就不感到慚愧嗎?而且陛下之所以召見我,只不過是想看看我的面貌而已。陛下在洛陽,現在把我的頭砍下來奔跑三十里,容貌還不至于腐敗,還可以看看我是什么樣子。”說完便自殺了,讓門客捧著他的頭,跟隨使者盡快給高帝上奏。高帝說:“唉,不簡單啊!以平民的身份起家,兄弟三個人相繼稱王,實在是賢能啊!”為此流下了眼淚,并且賜拜田橫的兩個門客做都尉,派兵二千人,用侯王的禮節來安葬田橫。
安葬完后,兩個門客在田橫墓邊挖了個洞,都自殺而死。高帝聽了大為驚異,認為田橫的門客都很賢能,聽說還有五百門客在海中島上,派使者詔令他們到洛陽,門客們聽說田橫已死,也都自殺而亡。由此可知田橫兄弟的確是能得到賢士擁戴的人。
主編:王濤
欄目主編:畢光蔭
責編:楊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