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15109152239
淇奧學塾 2017-08-09 09:00
《千字文》咱們解讀了二十句了,這是第一次出現將一句話講兩章的。要怪咱只能怪古人寫文章太簡練了。“始制文字”一句我們需要講兩章,重點就在“始”這個字上面。
上一章,我們學習了“始”這個字的字義,咱們簡單的回顧一下。
“始”的本意指的是家族的形成和繁衍。衍用之后,將最初做一件事的行為叫做“始”。
所以在上一章,我們給“始制文字”下了一個定義:最初制定文字的人是倉頡。
但其實還有另一種解讀,“秦始皇統一天下,制定了統一的文字使用規范”。這樣來解釋這一句話,其實也是沒有問題的。
既然兩種解讀都有可能是對的,所以在這里,我將第二種解讀也說一說。
秦始皇,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政、秦政。生于公元前259年,卒于公元前210年。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之前我們說過《千字文》的來歷,而《千字文》的作者周興嗣,生于公元469年,卒于公元537年。他比秦始皇小了整整728歲。
秦始皇一生中,極具里程碑式的事件就是“統一六國”。
戰國末期,中華大地上碩果僅存的諸侯國還剩下七家,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而嬴政正是秦國的國君。
《中庸》里提到的“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說的就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做的幾件事。
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咱們以文字為例,說說這個情況。
諸侯國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朝建國定都之后將全國劃分為數百份大小不一的諸侯國,并將它們獎勵給有功之臣,比如“齊”就被獎勵給我們熟悉的姜太公姜子牙了。
這些諸侯國的國土有大、有小,土地有貧、有富。但卻都是真正的國家,因為它們都有著頒布錢幣、制定本諸侯國文字的權力。
隨著諸侯國的強盛和滅絕,等到戰國末期,諸侯國還剩七家的時候,各個諸侯國所使用的文字還是存在這差別的。
這對于剛剛統一六國的秦始皇來說,造成了嚴重的整理推廣、文化交流障礙。因此在統一六國后,秦始皇就命人對文字進行了整理。以李斯為代表的文字整理工作小組,以秦國文字為基礎,參照六國文字,創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筆畫簡略的新文字,稱為“秦篆”,又稱“小篆”,作為官方規范文字,同時廢除其他異體字。
除了統一文字以外,秦始皇還統一了貨幣 、度量衡 、車軌等等。原因其實和統一文字是想類似的,咱就不多贅言了。
秦始皇的這一系列舉措,對于當時來說,為他的統治權威性形成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同時也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起到了決定性的幫助。
中華文明在幾千年的延續中,多次遭受過外來文明的入侵,比如元、比如清、比如你懂的、但這些入侵卻從未成功過。這其中統一的文字帶來的統一的文化傳承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統一的文字像一只鐵桶一般將整個中華大地包裹其中,外來的文化不斷嘗試,卻始終找不到可以讓其攻擊的短板,結果要么就是離開,要么就是融入,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千字文》這一句“始制文字”也確認了秦始皇統一文字對于中華文明的重要性,所以周興嗣才沒有將這一句寫成“始制貨幣”或”始制車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