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江姐》優(yōu)質教案設計(共1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您。
《江姐》優(yōu)質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 自主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對話部分,讀出人物相應的語氣,背誦課文第4、5自然段。
3 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描寫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句子了解人物的內心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4 激發(fā)學生對革命先烈的敬仰與懷念之情,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教學重難點
由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江姐的英勇無畏和視死如歸的崇高品質。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朗誦詩詞,導入新課,了解江姐
1 師激情朗誦《紅梅贊》一詞,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從這首詞中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指生暢談,感受紅梅傲雪的精神。)
2 出示《紅梅傲雪圖》和《紅梅贊》一詞,生有表情地朗誦。
3 講述梅花的品質。繼而引出:幾千年來,我們中國出了許多有氣節(jié)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他們就是梅花一樣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人。江姐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板:江姐)
4 出示關于江姐的文字資料,讓學生抓住資料中最能觸動自己心靈的文字談感受,了解江姐。
5 過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關于江姐的一個片段,看這個片段又能帶給你哪些心靈的震撼。
二走進文本,感知文意,了解故事起因
1 輕聲細讀課文,要求:
(1)把課文讀通讀順,難讀的詞語或句子多讀幾遍。
(2)思考:課文講述的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事情?
2 讀后交流:
(1)出示文中生詞和一些較難讀的詞語,學生開火車讀,老師口頭解釋渣滓洞、陰丹士林布等詞語的意思。
(2)快速瀏覽全文,看課文講述的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事情?(讓學生明白課文講述的是江姐臨刑前發(fā)生的事情)
3 哪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找出來讀一讀(生讀第1段)。
4 這一段中,點明故事起因的一個關鍵詞是什么?(轉移)對江姐來說,這次轉移意味著什么?你是從哪些句子讀出來的?(以文中的語句為依據,讓學生明白江姐轉移的實質)
5 作者為什么還要在這一段開頭交代當時的天氣情況,有什么別的用意嗎?
6 面對所謂的轉移江姐又有著怎樣的表現呢?接下來,我們將與她進行面對面地交流,深入她的內心世界。
三抓好事件,品讀細節(jié),感悟江姐的品質
1 用心默讀2?5自然段,思考:面對所謂的轉移,江姐都做了哪些事?
2 讀后交流。(師相機板書:塞好提綱梳妝打扮)
3 再次細細咀嚼這幾段文字,哪些細節(jié)最讓你心動,就在相應的文字旁寫下自己的體會。(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重點交流江姐梳妝打扮的細節(jié)(出示),師做好朗讀指導)
4 過渡:就在江姐梳妝打扮的同時,特務在門外不停地催促,于是江姐準備告別女室的同志。下文就是江姐與同室難友深情話別的場景。(板:深情話別)
(1)出示715段(11、12、13、14段用省略號代替)在音樂的伴奏下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注意人物說話的表情、語氣),練讀完畢,再在全班展示讀。問難友扮演者:作為江姐同室的難友,此刻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問江姐:能告訴大家你此刻的心情嗎?(讓學生學會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2)老師提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詞語(第8段中的接過和遞還)這一接一還,接還的僅僅是一個布包嗎?(交流感受同志之間的深情厚誼。)
5 引導學生找出省略號省略的部分,并把教學重點鎖定在第12、13自然段鼓勵戰(zhàn)友的細節(jié)(出示),通過朗讀交流,感受江姐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板:激勵戰(zhàn)友)
6 江姐又是怎樣做的呢?一起走進最后一段。(出示,指生讀)(1)透過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從江姐和這些革命志士身上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生談感受)(2)伴著《紅梅贊》歌老師作激情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
四再讀資料,升華感情
1 看板書總結全文,感受江姐的品質。
2 出示關于江姐的第二段文字資料(寫給親友的信),讓學生明白:無數的革命后代會繼承先烈們的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yè)而奮斗,直到勝利的那一天!
3 讓課文留下思考(作業(yè)):
(1)想對包括江姐在內的革命先輩們說些什么,動筆寫下來。
(2)課外閱讀《紅巖》這部小說。
板書設計
塞好提綱
梳妝打扮從容不迫
江姐深情話別視死如歸
激勵戰(zhàn)友
[原創(chuàng)]《江姐》教案設計
[原創(chuàng)]《江姐》教案設計21江姐
教學目標
1. 養(yǎng)成讀書的良好習慣,邊讀邊思,深刻領會詞句的意思。學會“推敲”詞語的方法。
2. 學會11個生字,1個多音字,理解2個詞語。
3. 能理解課文的思路,認識插敘的段落,懂得插敘的作用。
4. 能辨析反問句和設問句,進一步了解設問句的作用。
5. 感受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鋼鐵般的堅強意志,體會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不忘革命先烈的斗爭業(yè)績。
重點和難點
重點:細讀課文第二、三段,理解通過具體事例說明江姐高貴品質的表達方法。
難點:認識插敘的段落,懂得插敘的作用。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生字和有關詞語。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那些值得我們敬仰、懷念、紀念和永遠不忘的優(yōu)秀人物、英雄人物的偉大事跡。
2. 初讀課文。
(1) 聽錄音讀課文。
思考:江姐是怎樣的人?從課文中哪一句話可看出來?
(2) 討論上面的問題。(竹簽子是竹子做的,但共產黨員的意志是用鋼鐵鑄成的。)
(3) 簡介江姐的情況。出示人物照片、全家照片。
(4) 默讀課文,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
3. 檢查自學情況。
(1) 多音字組詞。
解(jiě jiè) 強(qiáng qiǎng jiàng )
(2) 注意下面的字的正確書寫。
萬籟俱寂 匪首
(3) 理解詞語的意思。
令人心悸 萬籟俱寂 懦夫
4. 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課文反映了江姐怎樣的崇高品質?這些品質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來說明的?
(a.江姐奉命去農村工作,遭受丈夫被叛徒殺害的打擊,她強忍悲痛,留在丈夫工作的地方工作。B。江姐經受了一夜的殘酷折磨,堅貞不屈。)
(2)根據課文內容的改變,給課文分段。
-1-
5. 布置作業(yè)。
(1) 指導完成作業(yè)本第1、2、3題。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 細讀課文第一、二、三大段,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
2. 理解通過具體事例來表現江姐的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1. 復習檢查。
(1) 讀準下面的字:倔強 解送 屏息
(2) 解釋下面的詞語:萬籟俱寂 令人心悸 通夜未眠
2. 學習課文第二段。
(1) 聽錄音,思考:江姐被捕前哪些表現特別感人?
(2) 自由讀課文,分別用一句話概括這一段中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全班交流。
要點:
a. 江姐暫時與丈夫斷絕通訊聯系。
b. 江姐奉命去奉節(jié)跟丈夫聯系。
c. 江姐得知丈夫犧牲。
d. 江姐強忍悲痛,離開奉節(jié)。
e. 江姐留在丈夫工作過的地方工作,因叛徒出賣在萬縣被捕。
(3) 默讀課文第5、6自然段,劃出體現江姐不顧個人安危,強忍悲痛的堅強意志。討論交流,理解重點詞句。
A. 她抬起頭,強壓住內心的悲憤……踏著泥濘的路走了。
B. 她沒哭,嘴唇微微抖動,平靜的吐出了仿佛經過千百次考慮的話。
(參考課后習題)
(4) 小結:這兩句寫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表現了人物的思想品質。
3. 學習課文第一段、第三段。
(1) 自學課文,思考:這一夜江姐怎樣經受殘酷折磨的?
(2) 理清課文內容后分層。(提審――受審――回牢房)
(3) “提審”與第三段哪句話連接?(“這天夜里帶她出去,看來也不會例外。”)
(4) 敵人帶江姐去干什么?(出示女牢房、刑具的`圖片)
在敵人的毒刑拷打面前,江姐堅貞不屈,表現出鋼鐵般的革命意志,有感情地讀課文。
(5) 概括段意。
4. 布置作業(yè)。
(1) 完成作業(yè)本上第4、5(1)、(2)題。
(2) 讀課文。
-2-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 細讀課文第四段,總結課文。
2. 理清課文地層次,懂得插敘的作用。
教學過程
---------------------------
1. 學習課文第四段。
(1) 自學課文,思考:難友們從江姐的英雄行為中受到了怎樣的鼓舞?江姐又是怎樣對待同志們的關懷和慰問的?
(2) 理解重點句。
“竹簽子是竹子做的,但共產黨員的意志是用鋼鐵鑄成的。”
用“鋼鐵鑄成的”跟“竹子做的”做比較,為了說明什么?
完成作業(yè)本第5題的第3小題。
2. 總結課文。
(1) 課文第一、三段主要記敘了什么?(江姐經受一夜折磨的經過。)
(2) 第二段主要記敘了什么?能不能把這一段插敘去掉?(第二段的插敘給江姐的英雄事跡做了必要的補充和鋪墊,把事情的起因交待清楚了。)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寫江姐在刑訊室里堅貞不屈的
《江姐》第三課時教案設計
一、出示信的內容
師:同學們,我在讀這篇課文時,被深深地感動了。特別是文中難友們寫給江姐的這封信,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師動情地誦讀。
請大家自由地讀一讀,讀完后想想你從這封信里讀懂了什么?(重點在慰問,關心,敬愛、敬仰)
二、讀悟第三段
那么江姐到底為什么這么值得集中營的同志們的敬受和崇敬呢?我們來讀讀課文的7—18小節(jié),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江姐的堅強不屈的。把這些地方劃下來,讀一讀,問問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讀,劃句子后讀動情之處。引導學生重點讀悟文中表現江姐堅貞不屈的句子,并根據匯報內容相機點評:并進行朗讀指導)
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句子:
1、竹簽子一根根地釘在江姐的指頭里
2、連嘴唇都咬破了。
3、一陣令人心悸的聲音沒聽到一聲呻吟。
點評:
滅絕人性的敵人啊,殘無人道!竟用了如此狠毒的刑罰!
是啊,鋼鐵般的革命意志讓可惡的敵人也是無計可施、無可奈何。可這江姐要忍受多大的肉體上的折磨啊!
平時我們割破一點肉也痛得直咧嘴。同學們,俗話說:十指連心吶!這是一種怎樣的痛苦啊!
這樣一整夜的折磨,常人誰能受得了,扛得住呢?但江姐卻做到了。
是啊,江姐的痛苦也就是戰(zhàn)友們的痛苦,江姐的一舉一動,江姐的不屈聲音。牽動著每一個戰(zhàn)友的心,撩拔著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再來讀讀
齊讀:讓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無比悲壯的心情,深情地讀讀這段課文。
三、再次讀信
師:江姐,她是一個身體瘦弱的女子,但她更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這怎么不讓難友們肅然起敬呢?
現在我們再來回過來讀讀難友們的信。你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你一定會比剛才讀得更動情更精彩。
(重點放在鼓舞斗志上。指導朗讀當我們當我們當我們不軟弱不動搖,不投降)
四、讀悟江姐的回信
1、引讀
2、理解重點句子。談談理解
竹簽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
是啊,江姐的鋼鐵般的意志鼓舞著集中營的'同志們與敵人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他們和江姐一樣,頑強地等著黎明的到來,等著勝利的槍聲,迎接著1949年的春天。可是,喪心病狂的敵人卻在解放軍的炮火快攻克重慶的時候,當集中營的同志們就要與親友們團聚的時候。在他們逃離重慶的前一天夜晚,將關在牢中的1000多名的共產黨員殺害在革命勝利的前夕。
同學們,書讀到這里,你想為江姐,為這些為國損軀的革命烈士說些什么呢?把你的感受寫下來吧。(插圖旁)
交流完之后聽歌曲《紅梅贊》要出示歌詞
同學們,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封飽含著深情的信吧。讓這頑強的紅梅永遠盛開在我們的心中,讓這不屈的聲音永遠響徹在我們的耳邊。
小學語文《江姐》優(yōu)秀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 養(yǎng)成讀書的良好習慣,邊讀邊思,深刻領會詞句的意思。學會推敲詞語的方法。
2. 學會11個生字,1個多音字,理解2個詞語。
3. 能理解課文的思路,認識插敘的段落,懂得插敘的作用。
4. 能辨析反問句和設問句,進一步了解設問句的作用。
5. 感受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鋼鐵般的堅強意志,體會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不忘革命先烈的斗爭業(yè)績。
重點和難點
重點:細讀課文第二、三段,理解通過具體事例說明江姐高貴品質的表達方法。
難點:認識插敘的段落,懂得插敘的作用。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生字和有關詞語。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1. 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那些值得我們敬仰、懷念、紀念和永遠不忘的優(yōu)秀人物、英雄人物的偉大事跡。
2. 初讀課文。
(1) 聽錄音讀課文。
思考:江姐是怎樣的人?從課文中哪一句話可看出來?
(2) 討論上面的問題。(竹簽子是竹子做的',但共產黨員的意志是用鋼鐵鑄成的。)
(3) 簡介江姐的情況。出示人物照片、全家照片。
(4) 默讀課文,通過或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
3. 檢查自學情況。
(1) 多音字組詞。
解(jiě jiè) 強(qiáng qiǎng jiàng )
(2) 注意下面的字的正確書寫。
萬籟俱寂 匪首
(3) 理解詞語的意思。
令人心悸 萬籟俱寂 懦夫
4. 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課文反映了江姐怎樣的崇高品質?這些品質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來說明的?
(a.江姐奉命去農村工作,遭受丈夫被叛徒殺害的打擊,她強忍悲痛,留在丈夫工作的地方工作。B。江姐經受了一夜的殘酷折磨,堅貞不屈。)
(2)根據課文內容的改變,給課文分段。
5. 布置作業(yè) 。
(1) 指導完成作業(yè) 本第1、2、3題。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 細讀課文第一、二、三大段,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
2. 理解通過具體事例來表現江姐的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1. 復習檢查。
(1) 讀準下面的字:倔強 解送 屏息
(2) 解釋下面的詞語:萬籟俱寂 令人心悸 通夜未眠
2. 學習課文第二段。
(1) 聽錄音,思考:江姐被捕前哪些表現特別感人?
(2) 自由讀課文,分別用一句話概括這一段中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全班交流。
要點:
a. 江姐暫時與丈夫斷絕通訊聯系。
b. 江姐奉命去奉節(jié)跟丈夫聯系。
c. 江姐得知丈夫犧牲。
d. 江姐強忍悲痛,離開奉節(jié)。
e. 江姐留在丈夫工作過的地方工作,因叛徒出賣在萬縣被捕。
(3) 默讀課文第5、6自然段,劃出體現江姐不顧個人安危,強忍悲痛的堅強意志。討論交流,理解重點詞句。
A. 她抬起頭,強壓住內心的悲憤踏著泥濘的路走了。
B. 她沒哭,嘴唇微微抖動,平靜的吐出了仿佛經過千百次考慮的話。
(參考課后習題)
(4) 小結:這兩句寫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表現了人物的思想品質。
3. 學習課文第一段、第三段。
(1) 自學課文,思考:這一夜江姐怎樣經受殘酷折磨的?
(2) 理清課文內容后分層。(提審受審回牢房)
(3) 提審與第三段哪句話連接?(這天夜里帶她出去,看來也不會例外。)
(4) 敵人帶江姐去干什么?(出示女牢房、刑具的圖片)
在敵人的毒刑拷打面前,江姐堅貞不屈,表現出鋼鐵般的革命意志,有感情地讀課文。
(5) 概括段意。
4. 布置作業(yè) 。
(1) 完成作業(yè) 本上第4、5(1)、(2)題。
(2) 讀課文。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 細讀課文第四段,總結課文。
2. 理清課文地層次,懂得插敘的作用。
教學過程
1. 學習課文第四段。
(1) 自學課文,思考:難友們從江姐的英雄行為中受到了怎樣的鼓舞?江姐又是怎樣對待同志們的關懷和慰問的?
(2) 理解重點句。
竹簽子是竹子做的,但共產黨員的意志是用鋼鐵鑄成的。
用鋼鐵鑄成的跟竹子做的做比較,為了說明什么?
完成作業(yè) 本第5題的第3小題。
2. 總結課文。
(1) 課文第一、三段主要記敘了什么?(江姐經受一夜折磨的經過。)
(2) 第二段主要記敘了什么?能不能把這一段插敘去掉?(第二段的插敘給江姐的英雄事跡做了必要的補充和鋪墊,把事情的起因交待清楚了。)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寫江姐在刑訊室里堅貞不屈的那部分和難友們給江姐寫的致敬信。
3.布置作業(yè) 。
(1) 完成作業(yè) 本上的練習。
(2) 背誦難友們給江姐的信。
《江姐》教學設計之二
佚名
教學目標
1、養(yǎng)成讀書的良好習慣,邊讀邊想,深刻領會詞句的意思,
2、學會11個生字,1個多音字,理解33個詞語的意思。
3、能理解課文的思路,初步認識插敘的段落,懂得插敘的作用。
4、能辨清反問句,初步理解設問句的作用。
5、感受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鋼鐵般堅強的意志,體會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不忘革命先烈的斗爭業(yè)績。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初步了解整篇課文的內容,學習生字和有關詞語。
教學過程
一、揭題,初讀全文。
1、揭題,質疑,幫助設疑。
(1)江姐是誰?她是一個怎樣的人?
(2)課文寫了江姐的什么事?為什么寫這些事?
2、自讀課文,邊讀邊想上述題(1),并用“____”劃出文中有關江姐身份和品質的句子。
3、檢查討論第(1)題,并隨機教學生字“彭”和詞語“白區(qū)”,介紹有關《紅巖》和有關的歷史背景。
4、聽錄音,邊聽邊想第(2)題,聽后同組討論交流答案。
5、檢查。板書:痛失丈夫、熬受毒刑
二、輕聲朗讀全文,讀準生字字音,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完成作業(yè)本1、3兩題,再集體校對。
三、作業(yè)。1、作業(yè)本第2題和第4題。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細讀課文,理解通過具體事例說明江姐高貴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檢查作業(yè)本第4題。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江姐的哪幾件事。
二、學習第一個事例:痛失丈夫
1、輕聲讀2、6自然段,找出江姐說的話,齊讀。板書:
這算得了什么!
2、聯系上下文,默讀思考:
(1)這指什么?
(2)是“算不得什么”嗎:
學生朗讀有關句子時,教師板書:打擊、殘酷、強忍悲憤、微微抖動、平靜吐出
(3)出示反問句:“這算得了什么?”與原句“這算不得什么!”比較,體會表達的不同感情。
3、消費者:江姐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她最親的人,雖然內心痙萬分,但她把個人的不幸和安危放在一邊,以革命事業(yè)、黨的利益為重。她,是我們黨忠誠的戰(zhàn)士!
三、學習第二個事例:熬受毒刑
師引:“這算不得什么!”當江姐痛失丈夫的時候,她這樣說。可下文中江姐又第二次說“這算不了什么!”這里的“這”又指什么?
1、指名朗讀7-8自然段,邊聽邊思考:敵人是怎樣折磨江姐的?江姐又是怎么忍受的?
2、指導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說說江姐熬受釅刑的經過說話提綱如下:
學生口述江姐受折磨經過時,教師板書:竹簽釘指,沒有呻吟。結合理解“令人心悸”。
3、分“江姐”和“特務”兩條線有感情地朗讀9-15自然段。先由師生對讀,再讓男女生對讀。
4、這天夜里,渣滓洞牢房里的人們通夜未眠,大家懷著異樣沉痛的心情。仿佛看見親愛的江姐_______________?
5、多么頑強的戰(zhàn)士啊!(引讀第17自然段)當朝霞透過山峰,陽光灑滿山谷地,高墻邊的黑漆鐵門一響,人們聚在風門口張望。只風______________。她熬受一夜的折磨,__________________。
6、嚴刑拷打,竹簽穿指,十指連心哪!江姐是怎樣忍受這撕心裂肺的痛楚的`呢?
學生回答時教師板書:緊咬牙關、咬破嘴唇
7、想象:江姐受刑時,緊咬牙關,她當時心里怎么想?
8、小結:是的,無論敵人用了怎樣殘酷的刑罰,我們的江姐寧死不屈。
四、作業(yè)
抄寫生字新詞或課文段落。
先是 瘋…… 不能……
然后 冷笑…… 倔強……
并又用 竹…… 昏……
潑涼水 沒有
又潑涼水 沒有……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層次,懂得插敘的作用,練習背誦難友們給江姐的信。
教學過程
一、填空練習,創(chuàng)設情境,進入意境。
二、抓住兩個具體事例,給課文分段,理清層次。
1、先抓住兩個具體事例的起訖,把課文分為四段,并說說其他兩段段意。
2、研究第7自然段的承接過渡作用,不是那一夜發(fā)生的,是“插敘”。為什么要插敘呢?
三、學習文章下、四段,繼續(xù)體會“夜晚提審”、“關懷慰問”兩段對表達文章中心的作用。
1、老師范讀第四段,思考:難友們從江姐的英雄行為中得到鼓舞?江姐又是怎樣對待同志們的關懷和慰問的?
2、指導朗讀難友們的信,重點讀好“當我們…當我們…當我們…”排比句,抒發(fā)難友們對江姐的敬愛之情,以及江姐對他們的鼓舞。練習背誦。
3、幻燈出示最后一句:“竹簽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作對比,為了說明什么?
4、齊語法第一段,指導讀出反問句和設問句中難友們關心的語氣。
四、感情朗讀課文,作整理和.總結。
1、通過本文的,你們學會了什么本領?
2、有感情地齊讀全文。
五、作業(yè)。
1、背誦難友們的信。
2、聽寫詞語。
3、把江姐的故事說給家人聽,課外閱讀《紅巖》一書。
《江姐》教學設計之二由本站會員分享,版權歸作者所有,請注明出處!
《觀滄海》優(yōu)質教案設計
《觀滄海》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詩歌賞讀課文,那么,《觀滄海》教案應該怎樣設計呢?
教材分析:
《觀滄海》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古體詩。這首詩描寫了詩人登山望海所看到和想到的景象,大海吞吐日月,其氣勢雄偉,尤為壯觀。詩人以此來展示自己闊大的胸襟和豪邁樂觀地進取精神,抒發(fā)自己渴望統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2班的學生相對來說學習積極性較高,理解力相對較好,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都比較弱,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做淺入深出的引導和分析。
教學目標
1、了解曹操,積累有關的文學常識。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寫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3、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4、品味語言,體味詩詞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整體把握課文,體會詩詞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品味語言,體會意境(難點)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 品味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蘇軾在他的《赤壁賦》中寫道:“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古一世之雄也。”大家知道蘇軾在文中稱贊的是誰嗎?(由此引出曹操及其詩作《觀滄海》)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分別請幾位同學介紹作者及作品,其他同學補充、糾正。
明確: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代表作有《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以慷慨悲壯見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了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三、朗讀《觀滄海》,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
2、指導詩歌朗讀方法:停頓、重讀、語調、延緩。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請幾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四、合作探究,理解詩歌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探究下列問題: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寫想象的?
(3)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胸懷?
(4)詩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2、小組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學評價。
(1)學生回答,其他同學補充、糾正并評價。
(2)明確:以“觀”統領此詩。
三層。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以“觀”統領此詩。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最后兩句詩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實景:樹木叢林,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虛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首詩描寫了海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日月、星漢。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以豐富的想象表現了大海浩瀚壯闊、包容天地的宏大氣概與形象,顯示出詩人博大的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五 品讀賞析
賞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學生在小組內展示,然后在班上交流。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全是寫虛景,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 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運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涌丁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匯到詩里,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六、小結
師問:實景是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虛景能把我們帶進一個極其開闊,博大胸懷的境界,你能悟出詩人寫實虛景的感情嗎?
理解:詩人描寫實景實際上在謳歌祖國壯麗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詩人目睹祖國山河壯麗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統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虛景描寫是詩人實際借助豐富奇特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愿望,以滄海自比,勾畫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詩人博大胸懷和豪邁氣魄。
這是一首以寫景為主題的名作,通過對登山觀海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七、拓展延伸
師問: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但全詩卻沒有哪一句是寫情的詩句,情寓于景中。你能說出古代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嗎?
理解: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等等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
八、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課外閱讀有關曹操詩句。
板書設計
觀 觀——水 島 樹 草
滄 博大胸懷
海 感——日月 星漢
教師思考:
設計特色:自主賞析,開放式學習。
信息資料:
1、師生查閱有關西湖、泰山、香山、大海以及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資料。
教學目的:
1、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
3、圖文結合,自主賞析,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
4、借助搜集的資料,進行開放式、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
1、讓學生展示搜集到的有關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資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錄象片或投影片,引導學生按先局部后整體,先山水后其他的順序觀察。思考:桂林山水與上面的四處景觀有什么水同之處?
(通過四處景觀與桂林山水風光的比較,凸現桂林山水的特點,渲染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暢談觀看后的感受。
(鼓勵學生表達,利于發(fā)現學生對畫面的觀察能力水平,同時也使學生接受了一次言語表達的訓練。)
二、朗讀課文,自學字詞。
(通過自學、小組交流的形式,為下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三、自主發(fā)現,自主賞析。
1、自讀,尋找欣賞點,填寫記錄。
我最欣賞的(字、詞、句、段、標點、其他)理由是。
(尊重學生語文學習的主人地位,必須解放他們。欣賞點是學生眼睛發(fā)現的文章精華,必須堅持以讀為本,自讀自找自賞析,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閱讀興趣,才能形成個性的體驗,才能達到積累語言,增強語感的.目的。)
2、交流、賞析、結合資料談體會。
采用小組賞析或全班賞析的方法。讓學生針對自己的欣賞點,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對課文有關內容的個性感受。賞析的辦法可由學生自由選擇。如
(1)感情誦讀:聯系上下文,感悟用詞的準確,句段語言的優(yōu)美。
(2)自問自答:如自己提出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自己解答。
(3)換、刪、增詞對比: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去掉句中的真、啊或后半句的內容等,與原句比較,體會表達效果。
(整個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其閱讀理解、語言表達、交流合作等多種能力的發(fā)展。)
四、朗讀全文,升華情感。
在自主賞析的基礎上,采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課文。
(通過誦讀,進一步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第二課時
一、觀看影片引入,回顧上節(jié)內容。
1、利用錄象或投影片,展示桂林山水圖,師生共同感情朗讀全文,也可試著背下來。
2、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內容,抓住桂林山水的整體特點。(水:奇秀險
山:靜清綠)
二、匯報交流資料,教師吸收反饋。
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課下搜集的的有關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信息資料。
(匯報交流自己搜集資料的過程,實際是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過程,是交流交際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吸收反饋信息的過程,教師可以從中發(fā)現教學的新的切入點,學生知識技能新的增長點,利于教學目的的新構建。)
三、提示學習建議,小組合作學習。
結合學生的資料情況以及學生的不同層次,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如下學習建議,或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學習的主題。
1、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練習感情背誦。并試著說出你喜歡的理由或為什么這樣讀、背。
2、結合學習談談學習文中哪部分
師:我們前面還學過哪兩個字跟這個字讀音相似?
生:娃娃的娃。(板書:娃)
生:山洼的洼。(洼)
師:它們右邊相同,只是左邊偏旁不同,所以我們可以利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住這個字。
師:那么青蛙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又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讀讀這個故事。聽好老師的要求:讀課文的時候,把字音讀正確,不添字,不漏字。同時一邊讀,一邊思考,課文寫了誰和誰的故事?他們?yōu)槭裁词露鵂幷?
二、初讀熟知
1、師:小朋友們認真讀書的樣子特別可愛,誰能大膽地告訴我們故事講的是誰和誰?他們?yōu)槭裁词露鵂幷?
生:課文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的故事,他們爭論天有多大。(板書:小鳥 天有多大)
師:你學會了一邊讀一邊思考,老師真為你高興。
師:青蛙坐在井里,那小鳥呢?你從課文哪里知道的?
生:小鳥落在井沿上。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
師:哪兒是井沿?(出示插圖,請一生上臺指出。)
師:井沿就是井邊。那么桌子旁邊叫什么?
生:桌沿。
師:你還能說什么“沿”?
生:床沿、河沿……
師:怎樣記住這個“沿”?
生:左邊一個“三點水”,右邊一個“幾”。
師:是個“幾”嗎?沒有鉤。這個字的右邊跟我們以前學的哪個字的右邊完全相同?
生:船。鉛。
師:它們是怎樣爭論的?請小朋友拿起筆,邊小聲地讀課文,邊用“_____”劃出他們的對話。(生讀課文劃句子,師巡視)
生讀出他們的三次對話,師在屏幕上出示三次對話。
三、精讀課文
1、①師:他們的對話可有趣啦!請一位小朋友朗讀第一次對話,其他人邊聽邊想,你知道了什么?(生自由讀)
生 1:我知道了青蛙不知道小鳥從哪兒來。
師:你真會讀書!
生 2:我知道了小鳥從天上來,飛了很遠很遠。
②師:青蛙說的話后邊是什么符號?
生齊:問號。
師:誰想讀讀它。
生 1:(讀)你從哪兒來呀?(只讀通順了,但沒感情)
師:你讀得很流利,要是把疑問的語氣送到句子里就好了。
生 2:(讀)你從哪兒來呀?(有疑問語氣)
師:不錯,讀出了疑問的語氣,要是把“哪兒”強調就更棒了!
生 3:(讀)你從哪兒來呀?(很棒)
師:掌聲送給她!像她這樣練習練習。(生練習。)
師:一起讀讀。(生讀)
師:我仿佛看見了那只充滿疑問的青蛙。小鳥回答說。
生:(讀)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師:這句話里有兩個字很像,是哪兩個字啊?
生:“渴”和“喝”。
師:誰有辦法把它們區(qū)分開來?
生:渴了想要水所以三點水的是“渴”,喝水要用口所以口字旁的是“喝”。
師:小鳥從……來,飛了……里,這都是青蛙想知道的,所以讀的時候應加重語氣,誰來試?
2、師:小朋友們讀得真投入,小鳥和青蛙的對話更精彩,請看屏幕。(出示第二次對話)生讀句子,質疑。
生 1:青蛙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大?
(師板書:井口大?)
生 2:小鳥為什么說天無邊無際?
(師板書:無邊無際?)
生 3:大話什么意思?
師:小朋友們真會提問,請小朋友抬起頭,看看天花板,和你自己比較天花板大,還是小?你們看到的是全部還是部分?
生:天花板很大,我們看到的是全部。
師:我們現在來做個實驗。像老師這樣把練習本卷成圓筒狀,然后透過圓孔看天花板,說說現在卷起圓筒看到的天花板與剛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生 1:剛才看到的天花板很大,現在看到的天花板很小。
生 2:剛才看,天花板有多大,我們就能看到多大,現在透過圓筒看到的天花板只有圓筒口那么大。
生 3:我們的視線被圓筒擋住,所以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紙筒那么大。
師:大家觀察很仔細,也善于動腦筋,那你們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齊):井口大。
師:因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的視線被井壁擋住,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擦掉問號)。
3 、師:小鳥為什么說天無邊無際呢?請小朋友觀畫面,看哪位小朋友看得最仔細,小鳥飛過哪些地方,看到過什么?(出示圖片)
師:小鳥飛呀飛,它看見了什么?(出示句式:小鳥飛呀飛,它看見了……)
生:小鳥飛呀飛,它看見了……
師:小朋友們的語言真豐富。小鳥飛過這么多地方,卻從來沒有見到天的邊際,所以小鳥說天無邊無際(擦掉問號)。小鳥飛過的地方多,看到的東西多,知道也就多。
生:青蛙天天坐在井里,看到的東西少,知道的也就少。
師:對,這是一只見識廣的小鳥;這是一只見識少的青蛙。
4、師:什么叫大話呢?
生 :假話。夸口。吹牛。
師:青蛙不相信小鳥說的話是真的,誰能把不相信的語氣送到句子里。
生 1:(讀)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生 2:他只把句子讀通順了,不相信的語氣沒讀出來。
師:你能試一試嗎?(有感情地讀)
師:像他這樣練習練習。(生練讀,然后齊讀)
師:青蛙不相信,小鳥可著急了,他得努力勸說青蛙相信自己的話,該怎樣讀呢?自己試一試。(生讀得很有感情)
師:讓我們也來爭論爭論,男生讀青蛙說的話,女生讀小鳥說的話。(男女分角色讀)
5、師:學到這里,大家都已明白青蛙錯了,可自以為是的青蛙還和小鳥爭論不休,請小朋友自由讀第三次對話,邊讀邊想,青蛙和小鳥為什么笑?(生讀)
生 1:青蛙笑小鳥說的是錯的。
生 2:青蛙笑自己說的是對的。
生 3:小鳥笑青蛙錯了,還認為自己是對的。
生 4:小鳥笑自己說天無邊無際是正確的。
師:怎樣才能讓青蛙知道自己錯了呢?
生:讓他跳出井口來看一看。
師:對,眼見為實,讓他親眼瞧一瞧!(播放青蛙跳出井口動畫)瞧!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么?會說些什么?(出示句式: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它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
生 1: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它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看見天無邊無際,說:“哇!天真大呀!”
生 2: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它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看見外面的世界真美麗。
生 3: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它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想,這下可好了,我也能和小鳥一樣,到各地去看看。……
師:小朋友們的想象真豐富,語言真優(yōu)美,相信你們能用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讓我們有滋有味地齊讀第三次對話。(生讀)
6、師:你們真的很棒,相信你們的表演會更精彩,老師讀旁白,男生演青蛙,女生演小鳥。
四、小結
1 、師:學了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小鳥還是青蛙?為什么?
生 1:我喜歡小鳥,因為小鳥知道得很多。
師:你的收獲可真不少。
生 2:我也喜歡小鳥,因為小鳥知道青蛙錯了,他樂于幫助他。
2 、師:小鳥是讓人敬佩,他為了鍛煉自己,飛過了許多地方,獲得很多見識。如果小朋友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時時處處多學、多看、多聽、多想、多問,就一定能成為一個見多識廣,多才多藝的人。
看了“《坐井觀天》優(yōu)質教案設計”的還看了:
1.坐井觀天的教案設計
2.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
3.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坐井觀天
4.去年的樹優(yōu)質課教案設計
5.《A healthy life》優(yōu)秀教案設計
6.大班《掩耳盜鈴》優(yōu)秀教案設計
離騷優(yōu)質教案設計
《離騷》是一篇具有深刻現實性的積極浪漫主義作品,是我國文學浪漫主義的直接源頭。下面是離騷的優(yōu)質教案設計,以供參考。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興趣。
2、了解屈原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3、學習、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4、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和重讀。
【教學重點、難點】
1、賦和比的寫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誦。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
(解說;本文是一篇節(jié)奏感很強的古代抒情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時應以朗讀為主,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培養(yǎng)對古詩的感悟能力。在讀的過程中,教師適當點撥、引導,以完成教學目標。)
【媒體設計】
放錄音或配音朗讀。
【教學時數】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們知道,“風”是指《詩經》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詩經》《楚辭》分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離騷》,以求在文學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題
《離騷》代表了楚辭的最高成就,它不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時也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偉大的長篇抒情詩。“離”--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fā)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從中節(jié)選出來的。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⑴ 讀課文。放錄音,掃除文字障礙。
⑵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對照課文注解弄清文章內容,并進一步強化生難字(教師巡回指導)。
⑶ 學生就疑難字、詞、句提問。
⑷ 課堂訓練。
① 區(qū)別下列各組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
之:
哀民生之多艱
高余冠之岌岌兮
以:
長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兮
竟周容以為度
固:
固時俗之工巧兮
自前世而固然
②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長余佩之陸離。
⑸ 課文總理。
全詩工13節(jié),26句。前7節(jié)自述遭貶的政治原因,后6節(jié)抒發(fā)不變初衷之決心。
⑹ 放錄音,指導朗讀、背誦。
2、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具體研習課文
1、討論詩人追求的理想:
明確:
總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賢能,楚國能繁榮富強。具體表現:
⑴ 熱愛祖國、憂國憂民。
⑵ 堅持正義,堅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⑶ 加強自身修養(yǎng),追求美好的品德。
2、研習1~7節(jié):
⑴ 這一層作者自述遭貶的政治原因,請同學們找出自己的話概括遭貶原因。
⑵ 面對遭貶,屈原持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
3、研習8~13節(jié):
詩中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據此,有人認為:面對強大的敵人,屈原妥協了。請同學們朗讀后討論。
三、欣賞品味
1、品味賦的寫法:
本篇的賦既用于敘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實而易于接受。如用于抒情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如用于敘事的:“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2、品味比的寫法:
本文用花草禽鳥來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還用打比方來說理。如用“鳥之不群兮”來說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比喻君子與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規(guī)矩而改錯”比喻“黨人”破壞法制。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討論:屈原的精神表現在哪幾個方面?他的精神影響到哪些后來人?你怎樣看待這種精神?請將你的看法寫成短文。
拓展閱讀:離騷同步練習
一、課文閱讀訓練
1、給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⑴偭( )規(guī)矩而改錯( )
⑵ 何圜( )之能周兮
⑶ 制芰( )荷以為衣
⑷ 高余冠之岌岌( )
2、下列句中加黑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高,加高。長,加長。“高”和“長”這里都作動詞。
B、“芳與澤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澤,污濁。昭質,即指詩人內懷的美德。虧,虧缺。
C、“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朕,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稱。復路,返回原路。之,這里無意義。
D、“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雖,即使。懲,懲罰。
3、對句中加黑詞的解釋錯誤的項是( )
A、背繩墨(喻準繩)以追曲兮。伏(守,保持)清白以死(為……而死)直兮。
B、不吾知(了解)其(無意義)亦已(罷了)。
C、屈心而抑(壓抑)志兮,忍尤(尤,罪過)攘(忍受)詬(恥辱)。
D、謇朝誶而夕替(貶黜),將往現乎四荒(四處荒涼、冷落)。
4、翻譯下列句子:
⑴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譯文:。
⑵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譯文:。
⑶ 民生之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譯文:。
二、基礎知識檢測
《離騷》優(yōu)質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興趣。
2、了解屈原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3、學習、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4、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和重讀。
【教學重點、難點】
1、賦和比的寫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誦。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
(解說;本文是一篇節(jié)奏感很強的古代抒情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時應以朗讀為主,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培養(yǎng)對古詩的感悟能力。在讀的過程中,教師適當點撥、引導,以完成教學目標。)
【媒體設計】
放錄音或配音朗讀。
【教學時數】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們知道,“風”是指《詩經》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詩經》《楚辭》分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離騷》,以求在文學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題
《離騷》代表了楚辭的最高成就,它不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時也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偉大的長篇抒情詩。“離”--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fā)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從中節(jié)選出來的。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⑴ 讀課文。放錄音,掃除文字障礙。
⑵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對照課文注解弄清文章內容,并進一步強化生難字(教師巡回指導)。
⑶ 學生就疑難字、詞、句提問。
⑷ 課堂訓練。
① 區(qū)別下列各組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
之:
哀民生之多艱
高余冠之岌岌兮
以:
長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兮
竟周容以為度
固:
固時俗之工巧兮
自前世而固然
②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長余佩之陸離。
⑸ 課文總理。
全詩工13節(jié),26句。前7節(jié)自述遭貶的政治原因,后6節(jié)抒發(fā)不變初衷之決心。
⑹ 放錄音,指導朗讀、背誦。
2、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具體研習課文
1、討論詩人追求的理想:
明確:
總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賢能,楚國能繁榮富強。具體表現:
⑴ 熱愛祖國、憂國憂民。
⑵ 堅持正義,堅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⑶ 加強自身修養(yǎng),追求美好的品德。
2、研習1~7節(jié):
⑴ 這一層作者自述遭貶的政治原因,請同學們找出自己的話概括遭貶原因。
⑵ 面對遭貶,屈原持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
3、研習8~13節(jié):
詩中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據此,有人認為:面對強大的敵人,屈原妥協了。請同學們朗讀后討論。
三、欣賞品味
1、品味賦的寫法:
本篇的賦既用于敘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實而易于接受。如用于抒情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如用于敘事的:“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2、品味比的寫法:
本文用花草禽鳥來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還用打比方來說理。如用“鳥之不群兮”來說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比喻君子與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規(guī)矩而改錯”比喻“黨人”破壞法制。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討論:屈原的精神表現在哪幾個方面?他的精神影響到哪些后來人?你怎樣看待這種精神?請將你的看法寫成短文。
拓展閱讀:《離騷》寫作特色
1、《離騷》是一篇具有深刻現實性的積極浪漫主義作品。它發(fā)展了我國古代人民口頭創(chuàng)作——神話的浪漫主義,成為我國文學浪漫主義的直接源頭。它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這突出地表現在詩人的馳騁想象,糅合神話傳說、歷史人物和自然現象的編織幻想的境界。它還常常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把詩人品格刻畫得異常的崇高,具有浪漫主義特質。
2、《離騷》的另一藝術特色是比興手法的廣泛運用。它“依詩取興,引類比喻”,繼承了《詩經》的比興傳統,而又進一步反之了它。《詩經》的比興大都比較單純,用以起興和比喻的事物還是獨立存在的客體;《離騷》的比興卻與所表現的內容合而為一,具有象征的性質。《詩經》中的比興往往只是一首詩中的片段,《離騷》則在長篇巨制中以系統的一個接一個的比興來表現它的內容。
3、抒情詩一般篇幅短小,沒有故事情節(jié)。《離騷》不只篇幅宏偉,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詩人大半生歷史發(fā)展的廣闊背景上展開抒情,后一部分又編造了一系列幻境,便使它有了故事情節(jié)的成分。這種內容和結構上的態(tài)度,就是波瀾起伏、百轉千回,看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轉眼卻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境界。
4、《離騷》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筆法,把詩句加長,構成巨排內,既有利于包含豐富的內容,又有力地表現了奔騰澎湃的感情。《離騷》基本上是四句一章,字數不多,亦多偶句,形成了錯落中見整齊,整齊中又富有變化的特點。
狐假虎威優(yōu)質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個多音字。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復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學準備:圖片、狐貍和老虎的頭飾、課件。
教學流程:
一﹑設置懸念 導入新課
出示狐貍和老虎的頭飾:假如一只狐貍和一只老虎相遇,會發(fā)生什么事呢?我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知道的。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2、了解初讀效果。用課文中的一句話概括這個故事。
三﹑精讀課文,指導朗讀。
(一)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思考:讀了這一段你覺得老虎和狐貍誰厲害?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說一說原因。
2、指導朗讀:在讀狐貍話時要讀出害怕和緊張,而在讀老虎的話時要讀出兇猛的氣勢。
(二)、感悟狐貍和老虎的對話(學習二~七自然段)
1、自讀課文2—7自然段,用筆劃出狐貍說的話。
2、出示第一次說的話“你敢吃我嗎?”指名讀,質疑:狐貍說這句話時有什么動作?
(1)、“狐貍眼珠子骨碌一轉”做做動作,狐貍為什么要這樣做?(想辦法對付老虎)(想鬼主意)誰能上臺來表演一下?大家一起表演。
(2) 、學生再次讀書理解“扯”字的意思
(3) 、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讀好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骨碌一轉”、“扯”等詞語來讀好狐貍的話。
3、出示第二次說話。“老天爺……膽子”。
(1)、想象:狐貍說這句話時的有什么樣的動作和表情?
(2)、這時老虎怎樣?(被蒙住了)“蒙”什么意思? (騙)這時,老虎心里在想些什么?它相信狐貍的話嗎?以怎樣的語氣說話才能把老虎給蒙住?
(3)、感悟 “半信半疑”(板書)
4、出示第三次說話“我……威風”
做一做,演一演,指導學生得意地讀一讀這句話,感受狐貍的狡猾。
(三)、讀演結合體會寓意(讀演第8、9自然段)。
1、自讀課文,圈出描寫狐貍、老虎和百獸不同表現的詞語。
2、指名讀描寫狐貍的詞,邊讀邊做動作。
3、指名讀描寫老虎的詞,邊讀邊做動作。
4、森林中的百獸看到狐貍都怎樣?(感到納悶)“納悶”什么意思?為什么感到納悶?(因為狐貍跟往常很不一樣)往常的狐貍是什么樣子?(鬼頭鬼腦)
5、再讀課文第8、9自然段,選自己喜歡的動物演一演
(1) 指名表演
(2) 采訪 狐貍:看到百獸撒腿就跑的樣子,你心里想什么?
老虎:看到百獸撒腿就跑的樣子,你心里想什么?
(四)、總結回顧 領悟中心。
1、齊讀“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
2、小結:后來人們就把借著別人的威勢嚇唬別人的這種行為叫做“狐假虎威”。
四﹑重視求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
1、你想對課文中的誰說些什么?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點撥,而后總結: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學聰明的狐貍用智慧與壞人作斗爭,千萬不要學狡猾的狐貍去騙人,這樣才是人人喜歡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
8 、 狐假虎威
竄(狐貍圖) 撲 逮(老虎圖)
神氣活現 半信半疑
搖頭擺尾 東張西望
大搖大擺
教學反思:
《狐假虎威》一篇成語故事,講的是一只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借著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并沒有本事。這樣的課文,教學的重點放在哪兒?又該如何突破?想了又想,覺得還是該回歸“原始地帶”——體驗角色,深化情感。
1、查一查。
語言是反映客觀事物的.,要讓兒童真正理解語言,除了聽一聽、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以外,還得讓學生做一做。本文中有好多詞語的意思,學生是一知半解的。如 “假、蒙、竄……”我一直認為低年級的學生應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因為能為我們的閱讀教學“插上翅膀。”因此在課上,我讓學生獨自查了“假、扯” 的意思,并選出符合文意的正確解釋。
2、演一演。
情境表演是兒童最受歡迎的表現形式。《狐假虎威》是篇聲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教學課文的7-8小節(jié)時,我請5位學生分別戴上了老虎、狐貍、小鹿、兔子和野豬的頭飾表演,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余的學生當導演。學生把狐貍的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的半信半疑、東張西望表演得活靈活現,維妙維肖,這也就反映出學生已經把課文內容讀懂了。
3、說一說。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信息的輸出了,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我們低年級語文組本學期的教研課題。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讀與說結合起來并加強訓練。學生表演7-8小節(jié)時,我讓臺下的學生當導演,說一說:狐貍和老虎誰在前,誰在后?小鹿、兔子和野豬應在什么地方?采訪了小鹿,問它究竟為什么跑?害怕誰?還采訪了老虎,問它東張西望什么?
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老虎告訴我:它在看看小動物們是不是真的怕老虎。小鹿告訴我,它其實不怕狐貍,最怕的是老虎。學生的回答對于寓意的理解已經勢如破竹。
《琵琶行》優(yōu)質教案設計
《琵琶行》,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來描寫琵琶樂曲,表現了其樂曲的不同特點,分享了《琵琶行》的教案,歡迎學習參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蘇教版第四冊的講讀課文。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古典詩歌理解。本詩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的敘事長詩,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在白居易死后,當時的皇帝唐憲宗寫詩悼念:“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說明遠在作者逝世前,本詩已經風行全國,很有影響了。
(二)教學內容安排
本文擬用三課時完成。我說課的內容為第三課時——小結課,前兩課時在學生整體感知和局部研讀的基礎上,本課時對本詩進行綜合領悟:包括分析詩歌的結構,概括中心思想,歸納寫作特點,并通過比較閱讀進行詩歌鑒賞能力的遷移提高。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欣賞并學習本詩運用形象比喻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了解運用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手法。
2、能力目標:①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②培養(yǎng)學生概括課文的能力。③培養(yǎng)學生分析鑒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實,激發(fā)學生熱愛社會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包括明暗線結構、情景交融的特點,特別是對音樂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層次的描寫技巧。
2、教學難點:
理解琵琶女和詩人的悲劇造成的原因及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認識。
四、教學方法:
1、教法:擬采用“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悟——遷移提高”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1)通讀:要求朗讀全文,讀準字音,讀出語氣、感情,初步了解全文。
(2)精度:重點閱讀第二詩段,思考:這一節(jié)作者是怎樣把無形的琵琶聲用文字描繪出來的?琵琶樂曲是怎樣變化的?
(3)解讀:通過板書結構分析及學生的討論分析,掌握本詩的特點。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導入課文。
教師充滿激情的吟頌唐憲宗的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并簡要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讓學生重新認識本詩的寫作目的和意義。
(二)、板書小結課文結構。
通過學生對前兩節(jié)課的回顧復習,在整體閱讀、局部研讀的基礎上,分析本詩的明暗線交織的雙線式結構,要求學生順著本詩“詩眼”: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梳理全文,搞清本詩明暗對照式的類比式結構寫法。
(三)、概括分析寫作特點
在理清課文結構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歸納本詩的寫作特點,并請學生找出例句加以說明,以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師進行板書歸納:
(1)結構嚴謹。全詩以人物為線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線,詩人的感受是暗線,明線從現象反映主題,暗線則從本質上揭示主題。一明一暗,一虛一實,明暗相寸虛實相生。情緒表現波瀾起伏,過渡自然。
(2)情景交融。善于運用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氣氛。
(3)音樂描寫出色。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
(三)、對比閱讀,遷移提高。
讓學生閱讀白居易的另一首五言古詩《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于鄂州》,分小組討論它和《琵琶行》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何異同。相比較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么?通過比較,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詩歌的特點及表現手法。
(四)、布置作業(yè),拓展訓練,綜合領悟。
作業(yè):1、熟讀本詩,背誦第二段。
2、完成思考練習和同步訓練。
3、自讀白居易的另一首長篇敘事詩《長恨歌》。
附:《琵琶行》默寫題
1.詩歌中點明詩人秋夜送別友人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涼氣氛的詩句是:潯陽江頭夜送客,
楓葉荻花秋瑟瑟。
詩歌中第一次寫到琵琶女演奏音樂的詩句是: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2.《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不愿出場但又盛情難卻、猶豫不決的矛盾心情的詩句是:千呼萬
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3.《琵琶行》一詩寫琵琶女出場時,表現琵琶女欲說還休的心態(tài)的句子是:尋聲暗問彈者誰,
琵琶聲停欲語遲。這與下面琵琶女出場后: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態(tài)一起,把琵琶女復雜的
內心情感十分傳神地表現出來了。
4.表現琵琶女年長色衰后寂寞處境的詩句是: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
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借月烘托琵琶女獨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詩句是:去來江口守空船,
繞船月明江水寒。
5.《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樂音和旋律的變化,如表現急切而愉悅情調的句
子是: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表現旋律婉轉而流暢的句子是:間關鶯語花底滑。
表現熱烈緊張場面的句子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樂曲的終止也寫得很好: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使聽眾繼續(xù)沉浸在樂曲的境界里。
6.運用側面烘托的方法描寫琵琶女技藝高超、美麗出眾的詩句是: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
每被秋娘妒。
7.琵琶女年輕時人們對他的態(tài)度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而當她年老色衰
之后則: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8.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懷自己的身世之后,詩人請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詩句是:莫辭更
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而琵琶女面對詩人的邀請: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
轉急。
9.在琵琶女第三次音樂演奏之后詩人的表現是: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青蛙和小鳥的對話。讓學生理解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故事,題目是《坐井觀天》。
師:“井”是生字,看老師寫,大聲念——井。對,是后鼻音。
師:“觀”是什么意思?
生:看。
師:那“坐井觀天”連起來的意思就是……
生:坐在井里看天。
師:誰坐在井里看天?
生:青蛙。(板書:青蛙)
師:怎樣記住這個蛙字?
生:左邊一個“蟲”,右邊兩個“土”疊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