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分享《菜根譚》。
也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一本處世奇書。書的名字聽起來有點怪,其實是來自一句古代俗語:“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意思就是,適應清貧生活的人,才能夠成就大事。
作者洪應明是明代的,他把一輩子的經歷和學到的道理都寫進了這本書里。
比如怎么做人,怎么處理事情,怎么對待自己,怎么對待別人。
它教你堅強,要能吃苦,要學會從困難中找到出路。生活不總是順風順水,但只要你有心,有勇氣,就能把日子過好。
日本著名實業家稻盛和夫曾說:“企業管理的專著可以不讀,但《菜根譚》不可不讀。”
所以,不管你是誰,做什么的,經歷過什么,這本書都值得一看。
#01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微風拂過竹林,竹影婆娑,沙沙作響,然風去之后,竹林復歸寂靜,無聲無息。
大雁掠過寒潭,潭上映出它的影子,但雁飛之后,潭水重歸平靜,了無痕跡。
竹與潭,都能隨遇而安,順其自然,不為外物所動。做人做事,也應如此,不為過往執念所困,不為未來憂慮所擾,活在當下,心無掛礙。
人這一生,來去匆匆,若事事掛心,豈不疲于應對?
佛家講,事情來了,是因為因緣際會,所以我們要應對它;事情過去了,因緣盡了,就該放手。
如此,人生方能過得輕松、自在、快樂。
#02
人生太閑,則別念竊生
人太閑,則無所事事,易生雜念
人生恰如一臺天平,閑暇過多,則天平傾斜向雜念,奇思異想紛紛涌現;忙碌過度,則天平傾向疲憊,本性迷失方向。
生活必須有度,既不宜過于松弛,亦不宜過于緊張。
閑一點是福氣;太閑,就會變成一場災難。
人生最好的狀態,是在繁忙中覓得閑暇,于閑適中保持忙碌。如此,既能有事可做,不至無聊空虛,又能在忙碌中找到幸福之感。
#03
土床石枕冷家風,擁衾時夢魂亦爽
麥飯豆羹淡滋味,放箸處齒頰猶香
生活不一定要錦衣玉食,簡單也可以很幸福。
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現在社會,大家都在追求高大上的生活,房子要大,床要軟,吃得要高檔,但真的幸福嗎?不一定。
土床石枕,聽起來好像挺艱苦的,但在這樣的床上睡覺,夢里都感到爽快。說明真正的幸福不是由物質決定的,而是由心態決定的。
心態好,睡土床也能做美夢;心態不好,睡金床也失眠。
麥飯豆羹,這是古時百姓粗茶淡飯,遠不及我們現在的大魚大肉。但即使如此簡單的食物,吃完了嘴里還留有香味。
幸福有時候就在這些簡單的生活里,我們不需要太多的奢華,只需要懂得珍惜和感恩。
#04
花開花謝春不管
水暖水寒魚自知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體,自己的感受和經歷只有自己最清楚。
春天不會因為花開花謝而有所改變,水里的魚兒只能自己感受到水的冷暖。
人生也一樣,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別總想著依賴別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壓在別人身上,關鍵時刻,還得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他們最多只能在你需要的時候拉你一把,但不可能一輩子都扶著你走。
在這個世界上,最能依靠的人,其實就是你自己。
#05
福生于少事,禍出于多心
人生中最大的福氣就是沒有煩心事,而最大的禍患來源于多心猜疑。
莊子,逍遙于天地之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心意自得。
陶淵明,隱居山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幸福,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心里裝的事少。
災禍,不是外頭來的,而是你自己心里想出來的。疑心病太重,能把你自己逼瘋。
曹雪芹寫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一手抓權,一手抓錢,費盡心機,什么都想要,可到最后什么也沒有落下,反倒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把世事看淡點,隨遇而安,放下那些無謂的瑣事,讓自己的生活簡單一些;放下那些無謂的猜疑,讓自己的心境平和一些。
專注于當下,做好自己該做的,好事壞事,不如無事,善念惡念,不如不念。
END
感謝喜歡,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點個關注或贊
延伸閱讀
關注我↑,欣賞經典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