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授課
新授課以學習新知識為主要任務,它既是學生獲取新知識、改善知識結構的過程,也是學生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的過程,因此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去展開教學。
(1)備課:
作為新授課,在備課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同時也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編寫學案時,教師要做雙重角色,既要依據新課標要求站在老師的高度理解所要學習內容,還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來解釋一些問題。
①學習目標:新課程把教學目標分為三類,包括知識與技能的知識目標;過程與方法的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情感目標。每一目標都要用具體的限定行為動詞表示,如了解水平的可用:描述,簡述,識別,列出,列舉,說出,舉例說出,指出,辨別,寫出;理解水平的可用:說明,舉例說明,概述,評述,區別,解釋,選出,收集,處理,闡明,示范,比較,描繪;應用水平的可用:分析,得出,設計,擬定,應用,評價,撰寫,利用,總結,研究等。
②重難點:列出學生將要學習的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在學習時做到心中有數。
③學習內容:包括知識點,讀書思考題,觀察思考題,歸納與結論幾項。其中讀書思考題、觀察與思考一欄是老師重點下功夫的一欄。一般要考慮到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自學課本;給學生創設一些情景,或者提供一些媒體資料要學生觀察并作思考;隨后將有關思考題目的看法或把觀察思考進行交流內容并填寫在學案空白處。學生歸納的一些知識點主要以填空的形式出現,只讓學生填出一些重要的關鍵的詞語即可。
④反饋訓練:反饋訓練并不是隨意的找幾個題目湊數,而是要完成2個功能:一是教材中比較簡單的知識點,學生一看就會,教師不用講,通過設置練習題考查即可掌握;二是對教材中的重難點進行變式訓練,通過設置一組題目(3-5個),讓學生進行強化練習,從而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其題目可以是選擇題,也可以是非選擇題,題目的數量取決于學案紙的空白(根據學案紙的多少設計),學生能當堂完成最好。
⑤補充材料:補充材料主要是給學生補充交叉學科的知識;相關學科最新發展的知識以及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已經忘記的知識等,該欄目并不是每一個學案都要有的欄目。
(2)課堂實施:
①導言:導言的設計首先滿足的一個原則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導入新課,如實驗導入法、直觀教具導入法、故事導入法等等。
②課堂教學:提出要求讓學生做學案,并提示學生,若有不會的問題可以與同學研究或請教老師。教師在學生做學案時,要巡回走動,輔導學生,發現學生在做學案時存在的問題,為后面的講解做準備。用學案的時候一定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動起來,動眼動腦動手,待學生做完一部分后,可以提問學生讓學生展示自己做的學案情況,請其他同學幫助分析,該同學所做的問題是否正確,若不正確請改正。教師常用的是“誰有不同意見?”“誰還有不同解法?”“誰來談談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要予以肯定,同時要對提出不同意見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
教師在課堂上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整個課堂是以學生為主的課堂,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按照“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認知過程來學習。
課堂上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做反饋訓練,基本題目要人人達標,同時要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整理、深化。
2、復習課
復習課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課堂教學模式,復習課要達到鞏固并進一步加深課本知識的目的,要對已學過內容進行綜合、歸類、轉化和辨別,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起來,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準確,從而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備課要求:
①要做到“四點排查”,即排查知識重點、章節連接點、考點、疑點。通過平時的作業或錯題集設計填空、表格比較、概念圖、問題探究等客觀題目做到四點清查,逐步清查。如果內容較多也可以專門用一節課來完成這項工作。
②能夠指導學生用點面結合、記憶、比較等方法多管齊下,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性、理解及把握上,通過學案的整理使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知識網絡,構建成知識框架。
③學案中配套的反饋練習,要做到精選、精練、精講。要選取學科知識點、能力點、學科思維特點和考點的題目。
④注重“兩中”,大面積提升教學質量?!皟芍小奔粗械壬蜻吘壣?、中檔題。教學目標、教學進度、訓練量都以適合中等生為原則,抓住邊緣生,創造整體最佳效益。
⑤學習過程及反饋訓練中的習題要精選,每選一個題目要有較強地目的性,選取經典題目、歷年中考試題等有一定代表性的題目強化訓練。對部分學習好的同學,鼓勵他們自己依據資料來選題,培養發展他們的能力。
(2)課堂實施步驟:
①先讓學生采取嘗試回憶,來填寫及分析學案中的內容,不明確的再結合課本整理,這樣才能檢測出自己知識掌握的情況,明確自己需要進一步復習的內容。
②教師分板塊組織學生,就學案中所設計的重點問題分組進行討論,每一組要對所分的任務題目做詳細分析并歸納為結論或者是解題方法,然后各組進行交流,從而達到能力的共同提升。
③學生做反饋練習。要定時定量的進行課堂訓練,并要求學生精力高度集中,讓平時的訓練達到考試的臨場發揮狀態。
3、講評課
講評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鞏固雙基、規范解題、熟練技巧、開闊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學科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等有著特殊意義。
(1)備課
教師首先要根據所學的內容,有目的地進行選題、組題,使考試題目有較強地針對性,反對使用成套題目。學生做完題后,要認真改題,及時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在試卷講評時,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引導學生查漏補缺,引發其深入思考,發散思維。因此教師更多的是做幕后工作,認真組織實施。
①測試后及時批閱,并進行分類統計,作到“三統”:一統學生的考試成績,二統各題得失分人數,三統各題失分具體原因分析。尤其是第三統,對典型錯誤要找準病根并探究創新解題思路和方法,并要求學生將這類題目上錯題本。
②典型錯誤按知識點歸類,在黑板上制定一個大致的學案。
③搜集資料,設計變式訓練。
(2)課堂實施過程
①學生自查,交流、討論:分發已批閱后的試卷和答案,首先讓學生對照答案審查試卷的錯誤,找尋錯因并重新組織答案。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活動交流,互相幫助,探究錯因所在,并共同拓展思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
②學案展示:教師在學生討論時將學案板書于黑板上,錯誤集中點顯而易見。
③講評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集中的階段。按知識點順序,分組討論,各小組派代表發表見解。就一個知識點的問題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討論、發散、解決問題。讓學生舉一反三,集思廣益,會發現許多新問題和新方法。當然教師在此期間要適度穿針引線,并適時總結肯定。總之要讓學生在問題引導的前提下,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個個可充當“小先生”。
④變式訓練:對每個點整理清晰后及時訓練,鞏固戰果。這也是小組間比較課堂效率的一種方式。
⑤矯正補償:盡管課堂中學習氣氛,學習效率看似都比較好,但真正落實還要體現在動手整理改錯的這一階段?!昂媚X筋不如個爛筆頭”,而且按照知識遺忘的規律,此時應是“黃金記憶時間”,因此講評課一定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去整理、記憶。改錯本及試卷上交教師批閱。
說明:集體備課的5點要求:
①列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點;
②找出這些知識點的前掛后連;
③按照知識點的重要程度、難易程度將知識點進行排序;
④設計突破各個知識點的方法(習題法、學生討論法、爬黑板法、實驗法、多媒體演示法、講述法等)
⑤確定出每一節課只處理最重要的2~3個問題,其余的知識點主要以題目的形式在課堂上、課下作業或單元練習題中處理;
學生:保留各個學案,就是以后的復習資料。學生可以不訂成套資料或少訂資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
教師:保留好教案和學案,建立自己的教學資料。
學校:選擇優秀的教案和學案存檔,編寫自己的校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