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描寫指對人物音容笑貌、服飾姿態等方面的描寫。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個性特征、喜怒哀樂等,常常從肖像中表露出來。因此,古今中外塑造人物,常常借助于肖像的描寫,我國古典小說中的肖像描寫既有一般肖像描寫的共性,更有著強調繪神、寫意和講究褒貶的特點,展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
1、繪形與繪神:
肖像描寫首先是形似。通過寥寥數筆,展現一個人的主要特征,古典小說給我們提供了范例。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店小二向林沖講述陸虞侯的形象:“五短身材,白凈面皮,沒甚髭須,約有三十馀歲。”簡潔的語言點出陸謙的身材、面顏和年齡等外貌特征,其形立現于讀者眼前,也讓林沖馬上明白來者正是仇人,于是買刀尋仇,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形似之外,更要神似。精神氣韻才是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根本特征。如《林黛玉進賈府》中對迎春、探春、惜春姐妹的集體介紹:
“不一時,只見三個奶嬤嬤并五六個丫鬟,簇擁著三個姊妹來了。第一個肌膚微豐, 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釵環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妝飾。”
三位貴族少女身份地位相同,故只說“簇擁而來,“釵環裙襖”“妝飾”一樣,略寫;而面容和神韻卻不同,寫迎春是“溫柔沉默,而探春則“顧盼神飛”,二人不同的神采和性格便立現于讀者眼前。
2、寫態與寫意:
古典小說描寫肖像不僅注意現實形態,更常常采用寫意的筆法。借助聯想和想象,通過比較或對比,表現出人物的個性特點,從而展現出所描寫人物更多的內涵特質,帶給讀者更多的審美體驗。
如《林黛玉進賈府》中寶玉眼中的林黛玉: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最后兩句即是典型的寫意,通過比喻和比較,展現了黛玉容顏的美麗和體質的孱弱,更突出了她聰明美麗以及多心多疑的特點。
再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對杜十娘的描寫:
“渾身雅艷,遍體嬌香,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臉如蓮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櫻桃,何減白家樊素。可憐一片無瑕玉,誤落風塵花柳中。”
中間部分全是寫意,也是比喻和比較的結合,突出其容顏的美麗,留給讀者更多的回味空間。
3、褒揚與貶抑:
更重要的是,古典小說還常常寓含褒貶,帶有鮮明的感情傾向。這一傾向有的直白,有的婉曲,有的甚至還需要讀者逆向理解。
如上例寫杜十娘最后兩句“可憐一片無瑕玉,誤落風塵花柳中”,直接表達了作者對杜十娘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而《林黛玉進賈府》中對王熙鳳肖像描寫時就有很明顯的貶抑。作者先用大量篇幅寫其衣著佩飾,與寶玉出場時的打扮相呼應,以突出賈府的富貴榮華以及他們地位的尊貴;接著寫到:“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聞。”“三角眼”突出兇殘,不露而“威”體現壓下,“笑”聲先聞展現媚上,展現她美麗外表下隱藏著的刁鉆和狡黠,是作者對王熙鳳的明顯貶抑。
而對賈寶玉則是贊美:“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贊其“外貌最是極好”。又用兩首《西江月》詞,展現其行為及性格特點: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這兩首詞表面上作者用世俗觀念批判賈寶玉不順從于封建統治者要求,不安于本分的種種“不肖”,實則是褒揚他厭棄功名利祿,要求獨立不羈、個性解放的叛逆性格。正文反作,似貶實褒,突出了作者對封建叛逆者賈寶玉的贊頌之情,需要讀者逆向理解。
4、反復與詩化:
此外,從形式看,古典小說描寫肖像時,常對重要人物反復描寫,刻意渲染強調。如寫黛玉,有眾人眼中的,也有寶玉眼中的;寫賈寶玉,既有剛回家時候的,也有換了裝束再次登場的;對杜十娘也是眾人眼中的和孫富眼中的。同時,古典小說在描寫肖像時還具有詩體化傾向,如駢文介紹結合古典詩詞,讀來瑯瑯上口,音韻和諧,容易記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