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處于長身體,長知識,同時也是人生各種價值觀形成的時期。在這時期如何規范他們的行為習慣,培養優秀的品質,讓行為習慣上升為內心的道德要求呢?
首先,抓好課堂教育主陣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現編的各學科的教學內容,都具有德育的功效。為此課堂上各學科的教師都是德育要工作者。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引導學生向真、善、美發展。同時注意學生行為指引,訓練,明辨是非,達到知行統一 ,從而提升道德情感、認知,把外在行為深化為內心道德要求,指導自己的言行。
其次,通過開展主題活動,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例如:利用國旗下的講話,以及班級主題班會開展有關:安全,學習,紀律,守法,感恩,誠信,衛生意識,自重自愛,禁毒,艱苦樸素,紅色愛國主義,文明禮儀等內容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還可以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黑板報等陣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各種團隊活動,演講比賽,成立各種興趣小組來豐富學生的生活內容,讓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加強品德修養。
再次,加強家校合作。對學生的教育離不開社會,家庭的合力。為此努力創辦好家長學校,制定合理的家訪制度,具有必要性。同時學校虛心聽取家長意見,集思廣益,加強與家長溝通,合作,共同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最后,創設良好的讀書育環境,為青少年的成長創設良好的條件。這需要政府大力投入,學校創辦宜人的育人環境,各級機構大力支持,德育工作者同心協力,為青少年成長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青少年思想素質的提高,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