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8日下午,廣東省律師協會公司法律專業委員會、深圳市律協公司法律專業委員會、廣州市律協法律顧問業務專業委員會聯合舉辦的“公司法律服務產品研發與市場拓展”研討會。會議由廣東省律協公司法律專業委員會李立坤主任主持。
研 討 提 綱
1、法律顧問業務的“拓”與“展”
2、中小企業法律服務營銷策略
3、法律顧問業務的市場開拓與服務產品
全文5559字,宜收藏后精讀
鐘鐵蕙律師
◆對從業1-5年,起步期的律師來說:
定位客戶——初創型企業
開拓客戶——一體三會(通過自媒體,商會,行業協會,校友會等途徑,從開展公益講座、小的案件訴訟介入,接觸潛在客戶)
對定價因素——不計較費用,但不等于低價競爭
◆ 對從業5-10年,成長期的律師來說:
定位客戶——中小型企業
開拓客戶——媒體(參與法制節目錄制)、論文(撰寫論文)、講座(參加論壇,進行法律講座)
對定價因素——考慮性價比
◆ 對從業10年以上,成熟期的律師來說:
定位客戶——類型企業(如電力行業,化妝品行業等)
開拓客戶——等客戶找你,不主動開拓客戶,做精做專
對定價因素——規模。
◆ 法律服務產品化——以勞動法為例
風險管理體系:流程性風險梳理
入職/合同管理/調崗
工傷/懲戒/離職
特定問題風險處理:隨意辭職
無期合同/不簽合同
不辦社保/職業病預防
競業限制
以上均可以流程圖、實操指引、實用工具的方式給到客戶
◆ 法律文書規范化
法律服務方案(所有的方案都以書面形式給到客戶)
A法律意見書/合同修改
A總結報告
注意:口頭咨詢也一定要給書面的東西—將服務轉為有形,即使是電話咨詢,也事后補上郵件說明。因為口頭和電話事后很快忘記。
特別
提示
客戶最大的抱怨不是敗訴,也不是律師費高,而是不知道律師在做什么!因此,整個服務過程的可視化非常重要!
(1)建立溝通平臺:
人員對接:決策人員、法務人員都拉到一個工作群里,決策人員(老板)可以不發言,但他一定看得到律師做了什么。完成某項工作,包括發了郵件都在群里通報。
及時響應:及時回應客戶問題或需求,并告知客戶回復時間。日落原則、48小時原則、上門原則(重大事件上門解決)
書面函件:法律咨詢書面化
(2) 開展培訓:根據公司需要定期開展培訓
(3) 拜訪:定期拜訪、年中拜訪、年尾拜訪、臨時拜訪、突發情況。
曾常青律師
巨星天價片酬4天¥6000萬
而普通律師呢?可能很多都是處于搬磚的狀態。
我像誰?
美國法學家安尼-克羅曼在《迷失的律師》里將律師分成如下幾類:
政治家律師
工匠型律師
仆人型律師
必須做好律師方面的營銷,才能實現“非大牌律師”理想
A簡介VS B簡介,哪家強?
A律師簡介
A先生是國內最著名的公司及證券業務律師,他的業務主要集中在處理陷入金融困境的企業業務上……”
B律師簡介
時刻記住你為誰而工作
“這一天,在決定醫院最終命運的重組聆訊之前,我在醫院大堂散步。我看到病人們坐著輪椅走動;我看到護士、技術人員和醫生匆忙地從這個病房到下一個病房;我還看見醫院的其他雇員在休息室里,或休息,或悠閑地談笑。在散步的過程中,一個念頭忽然撞擊著我大腦的每一個神經細胞:‘這數以千計的醫院工作人員,還有他們所照料的病人,他們所服務的這個機構,都必須依靠我明天的勝利!’于是乎,我夜不能寐,但是我想,正是這必勝的堅定信念,讓我得以在次日的法庭聆訊上敲響最適當的法律之音,最終,我們贏得了這次聆訊的勝利。”
律師營銷要有針對性
深圳是南中國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大型企業為防范法律風險,都建立了法務部和律師團隊。作為還不是“非大牌律師”的我們,只能盯著中小企業。
市場營銷觀念認為,實現經營目標的關鍵,在于正確確定市場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競爭者更有效地傳送目標市場所期望的產品或服務,進而比競爭者更有效地滿足目標市場的需要和欲望。
▲ 中小企業的現狀
中小企業,是與所處行業的大企業相比,人員規模、資產規模與經營規模都比較小的經濟單位。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已經成為繁榮經濟、增加就業、推動創新、催生產業和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截至2017,深圳共有中小企業149.8萬家,約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9.7%。深圳中小企業共上繳稅收2910.45億元,約占深圳全市企業上繳稅收的51.5%。
▲ 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
據統計,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9年。60%的中小企業將在5年內破產,85%的中小企業將在10年內消亡,能夠生存3年以上的中小企業只有10%,其中有40%的中小企業在創業階段就宣告破產。
每年約有100萬家中小企業破產倒閉,每天有2740家中小企業倒閉,平均每小時就有114家中小企業破產,每分鐘就有2家中小企業破產。
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中,法律風險占了較大比重。
中小企業的法律需求
1、在設立和治理中的法律需求。
2、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法律需求。
3、市場交易中的法律需求。
4、知識產權保護中的法律需求。
5、危機處理中的法律需求。
6、訴訟與仲裁中的法律需求。
▲ 我目前的業務狀況
類型結構比例,主要為中小企業
▲ 我在中小企業開展律師營銷的體會
要有專業定位(貼標簽),讓企業認定你就是他要尋找的人。能夠產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感。
專業人士是靠“玩這個”吃飯,而非專業人士則是吃完飯“玩這個”。
以聰明的方式展示你的專業水平
展示企業管理和商務運作的才能和經驗,最好能與企業主有感同身受的共同經歷,獲得企業認同。有一句話說:“愿跟著當過病人的醫生,不愿跟著當過醫生的病人。”正是這個道理。
要直接與企業總經理或實際控制人保持溝通聯絡。
法律服務也講究原滋原味。
用處事技巧和人格魅力影響企業主。
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
展示認真勤勉、積極向上、不懼任何困難的形象。
有所為,有所不為,在合作中培養默契。
(1)作為律師,你應該獨立地思考和判斷,你是企業的謀士,是企業的客卿。但更為重要的是,在運用法律去處理實際問題時,要符合企業的真實意圖和經營習慣。律師只為企業提供法律意見,切不可越俎代庖,為企業擅作決定,因為你不能對決策的后果負責。
(2)最新法律法規和相關司法解釋出臺后,及時針對企業實際編寫《法律法規簡報》,必要時還可“法律搭臺營銷唱戲”。
在法律服務中與企業主建立私交,擴大交際圈。
企業是產業鏈上的一個點,在它的上下游及其周邊,都蘊含著不少潛在客戶。企業內部每個成員及其親朋好友個人生活中涉及的法律事務,都將成為你的“案源”。
只有走創新之路,形成自己的營銷特色,才能真正得以生存與發展。
“律師營銷并不只是讓大家知道,更重要的是讓大家認可”By 原《中國律師》雜志總編劉桂明
27種營銷方式,可組合進行
1、廣告營銷;2、新聞營銷;3、服務營銷;4、事件營銷;5、事后營銷;6、選舉營銷;7、管理營銷;8、案件營銷;9、案例營銷;10、風險營銷;11、熟人營銷;12、展會營銷;13、網絡營銷;14、嫁接營銷;15、品牌營銷;16、客戶營銷;17、整合營銷;18、文化營銷;19、培訓營銷;20、會議營銷;21、關系營銷;22、專著營銷;23、專家營銷;24、顧問營銷;25、電話營銷;26、咨詢營銷;27、合作營銷。
綜上,中小企業法律服務不僅僅是被動地解決法律糾紛,代理訴訟、仲裁業務。更多是一種以預防法律風險為核心的診斷式法律服務。從這一點來說,目前的中小企業法律服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等待著我們去營銷、去開發。
張揚律師
一個同時有60余家顧問單位且仍能輕松自如的、著書五本的法律顧問專家律師、學者律師。服務企業客戶達100多家,以法律 商務模式進行。每年以法律顧問服務60余家企業,其中包括眾多諸如:南方都市報、珠江經濟廣播電臺、樓上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品牌。
究竟是什么樣的營銷方式能讓張揚律師做的如此出色呢?
■ 法律講座
每月多場講座,2017年講了50余場,2018年1-5月講了近20場。(不同平臺、不同主題)——法律講座是讓企業認識你的最好方法。
■ 企業通過什么方式尋找法律顧問?
根據廣東摩金律師事務所2016年發布數據來看:
排名第一的是朋友介紹,占據59.62%;而排名第二的就是講座,占26.92%。這個比例遠遠高于排名第三的網絡搜索。
講什么?
課程要系統化、階梯化。(從勞動法到公司股權再到財富保護傳承)
讓行政總監、人事總監認識你、認可你,從而讓公司老板敲定你。
勞動法講座最重要——進入企業的敲門磚
講座順序:先勞動,后治理
誰向公司推薦和決定法律顧問人選?
按照廣東摩金律師事務所2016年發布數據來看:
推薦人選排名比例最高的是人力資源負責人,所占比例接近一半
在哪里講?
電視電臺常規節目:新聞觀察、以案說法、財經訪談一小時。做一小時的財經法律節目,等同于做了一場講座或沙龍
挑選節目的目的:精準定位人群(熱線法律節目的衰落與專題法律節目的崛起)
財經節目的常規化——財經 法律
建立粉絲人脈圈(線上互動,線下活動)
■ 出書
出書作為輔助性宣傳——最好的“見面禮”、增強信任度
● 法律顧問為企業做什么
廣東摩金律師事務所2016年發布數據:
A:法律咨詢:90.82%
B:法律文件:74.83%
C:法律培訓:37.76%
D:法律資訊:31.29%
E:其他:8.84%。
將A、B、C、D常規化和標準化,深挖E,法律顧問才能脫穎而出。用C、D、E來打敗競爭對手,獲得客戶。
● 基礎服務的標準化、流程化
解決時間與成本的問題
法律顧問基礎服務的極致:“免費”
企業日常法律咨詢“百問百答”
公司具體崗位員工的培訓、專門行業的培訓
行政、人事、總助、董秘等崗位,涉及股權、融資借貸、合同、勞動糾紛…
每個月月底法律簡報的推送
在法律顧問服務的基礎上開發專項服務產品,發掘二次收費的可能性:
(1)員工激勵制度(股權激勵)
(2)人力資源崗位員工提升計劃
(3)企業薪酬體系優化與改革
——法律顧問服務的二次收費,除了訴訟外,一般在人力資源管理
(4)HR崗位提升計劃專項
(5)薪酬體系優化與改革——可行性方案報告以及落地實施的輔導
現服務團隊提供的企業薪酬優化專項服務范圍已涵蓋外資企業、服務類企業、建筑行業、化工行業等多個領域。
針對一些特定客戶,思考給予具有特色的服務,發掘二次收費的可能性。
【例1】給一間小學提供法律顧問服務,該如何做?
存在的問題:沒事做、收費低—很多律師認為:雞肋
實際操作:1、日常咨詢、法律課堂、模擬法庭——基礎收費:2萬元。
活動素材整理及匯報,“家校教育”申報經費:2萬元。
廣州市法律援助基金會“陽光護苗”項目計劃:總經費16萬。
【例2】為廣州番禺區物業協會提供法律服務
三個月一次的區住建局大課(公司、物業管理、業委會)
每個月法律沙龍——“從發通知要別人來聽課“,變成”“下街鎮講課”
基礎服務是根本,增值服務是關鍵
企業最關注什么?
產品怎么賣出去?
員工如何激勵?——“虛擬股份制的設計“永遠是律師的賣點。
需要清晰一個問題:老板關注什么?——賺錢
企業老板都是最積極的“銷售”。
日常咨詢服務、審查合同、修改文件(常規性工作:不值錢)
在常規性工作之上,思考為企業賺錢的方法(法律顧問的“價值”)
增值服務永遠是吸引客戶的關鍵點
法律顧問要想賺錢,就要做“增量”,而非做存量。
做增量的意義:讓公司賺到錢的基礎上,將賺到的錢支付律師費
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互通有無
例如:律師代理的客戶和客戶之間是可以合作,比如你同時作為印刷廠和瓷磚生產商的法律顧問,可以介紹他們認識,讓印刷廠做瓷磚生產商的業務,促進顧問單位間的合作提升業務量。
協助“買殼”
陳華庭律師
1.法律服務是精細化的操作,持續堅持下去才能出效果。
2.大企業靠公關,中小企業靠營銷。
3.律師營銷不僅是讓大家知道,更要讓大家認可。律師業務營銷的基礎是專業,不能只顧拉業務,不管能不能做好服務。
4.法律服務產品要標準化、流程化。從法律服務談流程問題,以前做衣服都是量體裁衣,但是進入工業化之后,只能根據大體的市場數據做成不同的版型和尺碼,在所劃定的標準挑選版型。而法律服務產品,實際上就是梳理服務的各個環節和流程,將服務進行標準化的過程。但產品要推向市場,要比別人又好又便宜才能推向市場,法律服務做產品化一定要做規模化,只有規模化收費才能下降。法律服務產品化需要伴隨著規模化和費用下降。
鄭緒華律師
律師服務要精細化還是產品化呢?
在具體的細節里要做到精細化,量就會下降;而量大產品化呢,就都是一些標準化服務。其實精細化和產品的量化之間并不矛盾,有一些文件是可以做到定型化的,如果精細化的過程中分解成更小的單元,就越來越能夠進行到產品的標準化了。如何在產品的精細化上進行產品化,就是越來越小的模塊就是可以精細化了。
如何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設計產品,但是客戶是否需求,要以客戶為導向,客戶有需求,量化容易推廣,設計可以復雜,但是一定要操作簡單,要讓企業和助理都能操作,才能大量推廣。
李立坤律師
律師營銷沒有高低端之說,剛開始的律師是要做量,后期要做質,沒有高低端的區別,只要推廣之后客戶可以接受,就是成功的。公司法律顧問是一個大的領域,除了用鏈條式的全過程法律服務,是不是也可以考慮對業務進行細化?我理解如果可以細化就是一個法律產品,例如公司章程的個性化設計等。
到底要不要做精細化,是不是應該針對客戶的區別,設置不同階段的精細化標準,如果只是針對小規模私企,做精細化未必適用。要區分客戶層次,而不僅僅用一個標準去衡量,要讓客戶切實感受到精細化的意義,可能需要對客戶進行分層。
-特別說明-
與會者觀點僅代表自己的觀點,
并不代表律協觀點。
活動詳細視頻可登陸云律師學院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