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預習指導課
讓學生自主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但學生往往認為預習就是把老師要講的內容先看一看,了解一下,這其實是淺層次的學習活動,要讓學生的潛能得到更大程度的開發,確實實現預習的目的,初中初始階段的教學必須上好預習指導課,做好預習指導工作,及早達到教為不教的目標。
一、要讓學生有明確的預習目標任務。教師應當把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要認真研究新課程理念,分析課程標準,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在給學生一定看書了解教材內容時間的基礎上,給學生以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作為學生研讀教材的方向,也作為檢測自學效果的標準。
二、讓學生自主預習。預習指導課上,教師要給學生以足夠的自主研讀教材的時間,在學生自主預習教材的過程中,教師也不應袖手旁觀,而要引導學生(或組織學習小組)研討教材中的一系列問題,尤其要巡視指導,對程度較好的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只做簡單提示,而對程度較差的學生要做為重點指導的對象,盡可能讓他們解決更多的預習問題。
三、讓學生圍繞學習目標處理一定量的練習。練習是學生把握知識、深化要領、學以致用的一個過程,也是檢測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在預習指導課上要給學生設計一定量的練習題。設計練習題一定要注重緊扣學生的認知實際,注意上下牽連,最好是讓學生邊看書邊練習,使之成為“學生自主預習學案”的一部分,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會認真看書、認真思考的習慣。切記練習題一定要精選,讓學生精選精練,反對雜亂繁多。
四、給學生以足量的議論時間。議論是預習指導課的關鍵環節。可把學生分成有明確分工、有明確職責的學習合作小組(6-8人為宜),通過議實現“兵教兵、兵學兵、兵強兵”,通過議讓學生交流思想,通過議讓學生發現方法,通過議讓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方法的歸納,使學生積累學習經驗和方法,來個取長補短,從而獲得成功的經驗,找出失敗的教訓,使學生學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