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我寫故我在:優秀教師的第五堂必修課——積極寫作。
高校長認為寫作是實踐和思考的結晶,建議教師要堅持寫作,真誠寫自己的生活和感想。說中國最好的老師,一定是最能寫作的老師。還沒有哪一個老師課上得非常得好,不會寫作的。名師都是著作等身。能不能寫作是一個教育家和一個教書匠的基本區別。不能寫一手好文章的教師,只能是一個教書匠,一個從事教育的簡單勞動力。勤于思考,勤于動腦動手,方能進步。特別是在教學工作中,在一天的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如果能對一天的教學工作有一個深刻的反思并堅持把它寫下來,天長日久必然會有進步。寫作不僅能鍛煉教師的語言表達,更重要的是讓教師在寫作中獲得進步。
作為知識分子,一個優秀的教師的全部尊嚴在于擁有思想。如果說人的身體是軀體的存在,那么文字所承載的思想就是精神的存在,而寫作為思考和思想的物化,是一種永恒的生命價值和存在。在這方面蘇霍姆林斯基是我們的大師,他幾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從5點到8點寫教育手記,點滴積累加上長期的堅持不懈,便有了他身邊的傳世著作。李鎮西能成就非同一般的事業,也和他長期勤奮寫作教育隨筆分不開。李鎮西老師一直堅持寫教育日記、教育手記和教育隨筆。
書中高校長給我們介紹了寫作的方式:1、像寫情書那樣真誠,日記隨筆寫作;2、教師應該是反思者,學生個案寫作;3、詩意地生存,文學和學術寫作。
口才是人的第一能力,談吐是人的第二外貌。口才的背后是學識、教養、自信和自我實現。現今的時代是個性張揚的時代,能說會道、能言善辯,有一定的人際溝通能力,應當是現代人文明素養的重要表現,也是一個國家文明進步和繁榮昌盛的重要標志。
七、細節就是力量:優秀教師的第七堂必修課——注重細節。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細節就是文化,細節決定成敗。
人格濃縮在細節里,大愛濃縮在細節里,學校的精神和風貌也可以從通過細節處透視。人格都是通過一件件具體的生活瑣事表現出來的。高校長在學校管理和學生教育中往往抓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細枝末節,善于小題大做。在決定學校教育和管理成功與否的各種要素中,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也許是第一位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品德基礎的建立不是靠長篇大論的說教,而是用榜樣的磚塊一天一天地鋪砌起來的。”
高校長在書中談到這樣一句話:“教師和教育工作最大的特點,正是寓偉大與平凡,寓崇高于瑣碎,寓日月永恒于朝暮細節。”教育,應該是一種朝朝暮暮,集腋成裘的過程,是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教育應該是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一次次情緒感受心靈顫動的過程。無論是做班主任工作,還是做任課教師,只要堅持把每件事做細做實,就一定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如果我們不能做偉大的事情,那就懷著一顆偉大的愛心,去做好平凡的小事。”特蕾莎修女的話,為細節決定一切的行為理念作了最好的注釋。
八、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優秀教師的第八堂必修課——家校合作。
高校長深刻闡明了家校溝通的重要性。對一個人的成長和人生的影響而言,家庭教育遠比學校教育更重要。而真正良好的學校教育,也一定會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認為人接受的教育有三種,一種來自家庭,一種來自社會,一種來自學校;而前兩種教育往往是和學校教育背道而馳的。如果沒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學校教育的成果就會功虧一簣。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保持和諧一致,才能有理想的教育效果。家校溝通是雙贏的好事。再給家長帶來幫助的同時,也有利于教師開展工作,有利于學校教育目標的順利完成。教師的最重要的任務是教會家長怎樣教育孩子。
現在家長的素質越來越高,許多優秀的父母往往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有部分家長急功近利,分數至上,這些都需要學校和老師的正確引導。教育是創造人生幸福的事業,首要和主要的目的是學會做人。人生是否幸福最重要的是人品而不是分數。孩子成績差些,不應該讓他如此的焦慮恐懼,如果人品不端,才是真正的可怕。中國教育常常以基礎扎實自詡,其實是自欺欺人。基礎不是指的基礎的知識,而應該是做人的底線。
中國教育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落后,更重要的是母親教育的落后。當代學生學習兩大障礙:一是動力不足;二是缺乏興趣。改變這些需要提升教師的職業修煉,即要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資源,增強合理的家校溝通能力和合作的藝術。帕夫雷什中學家長學校在學生入校兩年前就開始了。英國著名的伊頓公學的入學報名從母親懷孕時就要去學校登記,然后接受學校的審核和早起跟蹤關注,錯過了0-7歲這72個月的早期教育,一生無法彌補。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對人的世界的認識,是從父母開始的。他首先認識的是媽媽怎樣跟自己說話,爸爸怎樣對待媽媽,由此而生成了他關于善和惡的最初概念和理解。”為了幫助和指導孩子閱讀,為了滿足和發展孩子的求知欲,父母應多讀一些好書,多思考一些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家長的教育修養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書籍在他的生活里占有何種地位,如果家長熱愛和尊重書籍,兒童就會熱愛他們。”蘇霍姆林斯基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跟蹤記錄1200余名學生,在品行和精神方面的發展情況,在分析了這些學生成長個案材料后,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凡是道德修養好的,有自主精神的優秀畢業生,都是在對書籍抱著深刻尊重的家庭里長大的。我們老師應當告訴家長,讓學生充分閱讀,不僅是進行智育,而且也是進行德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學校應當指導學生應當在家里做哪些家務勞動,并培養孩子創造性的勞動,應當讓孩子有熱愛勞動、崇拜勞動的思想,讓孩子在勞動中體會到快樂,在勞動中學習并體會到關心體貼別人。在勞動中形成高尚的思想,并用這種高尚的思想和動機去激勵這種勞動。
對一些不通人情的家長,教師只能用真情和素養去感化他們。教師要用不同的鑰匙開啟家長心靈之窗,用真情去傾聽、理解和啟迪,用真情去架起教師、學生、家長情感的橋梁。懷著一份愛心便有了一份寬容氣度,家校溝通和家長交往的過程,也是教師成長成熟的過程。
有一種觀點認為:對于父母來說,在孩子15歲以前要做的唯一的事就是鼓勵。父母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方法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方法,孩子第100次摔倒了,做父母的都堅信他第101次能站起來,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關鍵是讓他找到天才的感覺,讓孩子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覺,教育的任務就完成一半了。這種好父母好孩子的全部秘訣就在于欣賞、鼓勵、堅信!如果父母看自己孩子只看到缺點,看不到優點,他們每天最熱衷最樂此不疲的事是糾正孩子的缺點,那么他們的孩子長大后身上最多的將是缺點。
九、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優秀教師的第九堂必修課——追尋快樂。
“有史以來,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都是因為熱忱而成功的。”(愛默生)一個人能不能做成一點事情,能不能有一點人生的成功,不完全是有能力決定的,甚至也不是有機會決定的,而是有熱情決定的,由想做成大事情的熱情決定的。擁有熱情的人,一定會堅持自己的信念。擁有熱情的教師,一定不會受消極環境的影響。教師的工作平凡、瑣碎、辛苦,只有擁有熱情的教師,才能享受教育工作獨有的快樂。在我們的工作中,如果遇到不順心的事情,那種煩躁、不安的心情常常影響了工作和生活,事后想想其實沒有必要在這些無所謂的事情費心勞神,關鍵是我們自己調整好心態,心態是你真正的主人。真正地快樂一定屬于擁有良好心態的人。
教師的自我意識和職業認同是教師人生幸福感的基礎。換句話說,尊重自己的教師職業,是善待生命、尋找工作熱情和人生快樂的最好方式。教師隊伍中那些上不好課、帶不好班的教師,大部分是因為缺乏職業熱情。他們把教育當作謀生的手段,馬馬虎虎應付工作。長此以往,學生不喜歡他,家長不信賴他,學校不認可他,同事瞧不起他,當然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殊不知,最幸福的人是對自己的職業感興趣的人。認同自己的職業和社會角色,才能擁有工作激情和人生快樂。教師的人生和生活,可以不快樂,但不能沒有熱情和樂觀的心態。教育之樂在于盡情地投入,用欣賞的慧眼去觀察,就會發現,世界上最真最美的地方,就在孩子的世界里,就在孩子的心田里。欣賞孩子是快樂之源,欣賞自己的工作也是快樂的最好秘訣。
珍藏美好是尋找和制造快樂心態的良方。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捕捉學校和學生中美好的故事,善于珍藏和學生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和點點滴滴,從而使自己永遠快樂和幸福。珍藏美好不僅是一種處世方法,也是一種心理狀態和思維方式。如果你擁有積極地心態,那么,你無論走到哪里,你的世界都會是天堂。
優秀的教師不僅擁有人格魅力,而且具有專業品格。我們有太多的教師習慣于重復,重復過去的方法,重復過去的經驗,重復過去的思路。于是,激情在重復中逐漸消失,理想在重復中逐漸泯滅,信念在重復中逐漸淡化。告別重復,意味著教師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要有自己的獨特風格。改變自己,錘煉自己的專業品格,是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優秀教師的必然路徑。
只要咱們按照高校長提示的九件事去踐行,也許我們成不了名師,但我們可以做優秀的教師,退一步說,做不了優秀的教師,還可以做快樂的教師,至少在自己原有的專業基礎上,水平有所提升,教出的學生能有更大的進步,進而你也就快樂了,下一步你也就優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