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常見考點及答題策略歸納總結
現代文閱讀,幾乎成為教師、學生最棘手的事了,尤其是記敘文閱讀幾乎無章可循,令大家束手無策,面對中考似乎只能盡人力聽天命,以題海戰術為手段聊以自慰。其實,面對試題,我們并非只能坐以待斃,只要開動腦筋,認真研究,還是可以發現一些規律性的東西,用于指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技巧。學生掌握的知識規律越多,復習效果就越好,應試能力也就越強。
切記:現代文閱讀部分把握“考點”、掌握答題技巧,找準答題角度是關鍵。
(一)記敘文閱讀
考點一:敘事線索
考查類型:直接讓考生回答“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對策:
1、了解敘事線索的幾種類型:
?、偃宋锞€索:人物的見聞感受或者事跡(小說中的“我的所見所聞所感”《孔乙己》《故鄉》、《背影》)
②物品線索:某一有特殊意義的物品。(小橘燈——含義深刻、象征意義)
?、鄹星榫€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荔枝蜜》中“我對蜜蜂的感情變化”)
④事件線索:中心事件
⑤時間地點的轉換為線索
⑥以題目為線索(《皇帝的新裝》)
2、尋找線索的幾種方法:①文章的標題②各段反復出現的事物③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⑤某一人物的見聞感受
考點之二:表達方式的考查
類型1、直接考查某個具體句子或文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
對策:了解表達方式的幾種類型:記敘、議論、說明、抒情、描寫
類型2、本段(本句)運用了哪些描寫?簡要說明這些描寫的作用?
對策:1、了解描寫的幾種形式
?。?/span>1)從不同的感覺來描寫(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
?。?/span>2)以動襯靜,動靜結合
?。?/span>3)正面與側面,直接與間接
?。?/span>4)人物描寫的多種方法:語言、動作、神態、肖像(外貌)、心理(正面、側面、細節)描寫。
這些方法都是為刻畫人物服務的,塑造了……形象,表現了……性格,體現了……精神品質等
?。?/span>5)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與社會環境描寫)
2、重點了解幾種描寫的作用及答題格式。
?、傩は瘢ㄍ饷玻┟鑼?/span>[包括神態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情況。
?、谡Z言(對話)描寫和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坌睦砻鑼懀盒蜗笊鷦拥胤从吵鋈宋锏摹痢了枷?,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④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天氣、季節、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預示人物的××命運、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布局、陳設):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渲染××環境氣氛。襯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
類型3、體會文中的細節描寫,用一段話描寫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動
對策:聯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動,緊扣語境展開描寫
考點之三:表現手法
類型:直接讓考生歸納文段的表現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對策:1、了解襯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揚結合、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卒章顯志、巧設懸念、首尾呼應、鋪墊映襯、一線串珠、明線暗線等常見的表現手法。
2、掌握幾種重要表現手法的作用
如:襯托(側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設制懸念:引起讀者的注意與思考,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使文章情節曲折
考點之四、含義作用題型
類型1、直接讓考生回答人稱在文中的作用
對策:了解人稱的作用,再根據具體內容答題。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于心理描寫,便于刻畫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稱: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不受時空限制,便于敘事和議論。
類型2、讓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結構或內容上起什么作用
對策: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開頭中間結尾的作用:
開頭:總領全文,引出下文,為后文打下伏筆,做鋪墊,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或思考。
中間:呼應前文,承上啟下段末起總結作用;(總結上文;引出下文)
結尾:照應開頭;篇末點××題;總結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應;回味無窮。
類型3、對具體句子的品析。
對策:聯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注重抓中心詞、關鍵詞、有關議論抒情描寫等詞句。在句子前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需要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類型4、記敘文中議論句段的作用?
對策: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類型5、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
對策: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考點之五、結構層次
考查1、給文段劃分層次結構,并歸納層意或段意
對策:1、劃分段落層次的方法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span>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span>4)總分總(掐頭去尾)
2、概括層意的方法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為段意(有時要中心句進行適當的刪改)。
(2)概括法:例1:(記敘的段落)記敘了+××人(組織或單位)+××時××地+何種情況下+做××+結果。(注意原文強調的是什么)
例如2:(描寫的段落)描寫了+××景物+××特征。
例如3:(抒情的段落)抒發了怎么樣的感情。
(3)疊加法:有些文段有兩個以上的主要內容,就要把表達這些內容組合成句就行。
考點之六、內容及中心的概括
考查1、直接復述故事或概括內容
對策:了解內容概括方法:①文章標題法;②疊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③一線串珠法④六要素法
考查2、直接讓考生概括人物性格
對策:
1、可以從原文中直接摘取對人物的評價性詞語;2、結合文章中描寫的重點,自己概括總結;3、遵循“找原文——細分析——得結論”思維的過程。
考查3、直接讓考生概括主旨
對策:1、掌握概括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2、注重格式:此文記敘了(描寫了、刻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等),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發了作者……的感情。
提示:強調三個部分:內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樣,作者怎么樣。
考點之七、語言賞析
類型1、分析某個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對策:(1)了解用詞之美------動詞形容詞精辟準確,把事物說得形象具體;使用成語,為文章增色;關鍵詞能為中心服務。
?。?/span>2)掌握答題技巧:把握詞語的比喻意、引伸意、雙關義。如阿來的《詞典的故事》中“營業員臉上顯出了更多的憐憫,這位阿姨甚至因此變得漂亮起來”?!捌痢币辉~就要從它的引伸意義去答題,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來,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憐憫使我對阿姨產生好感的內心活動。
類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理由。
對策:(1)了解語言美的幾種形式及作用
①修辭之美------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排比:增強文章氣勢,增加感染力、說服力
對比:突出描寫對象的某種特點
反復:有強調語氣,強化內容的作用
夸張: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對偶:語句整齊、意韻鏗鏘
反問:增強語氣,強烈抒情。注: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诰涫街?/span>------如駢句、長短句、對偶句、也有排比句,還有運用一組關聯詞語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達的效果就不同。疑問句造成懸念,反問句加強語氣,也可以從靈活多變、富有表現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處)
?、壅芾碇馈蜗蠖?,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開頭結尾。(作用:可以給人以啟迪教育作用。)
?、軆热葜馈獌热葚S富題材新穎又與中心連接緊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穎,能很好地為中心服務。)
?。?/span>2)注意答題格式:我喜歡xx句,因為它xx。
考點之八、結構和思路
類型1、直接讓考生回答故事(事件)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對策:這類題目更強調學生對文章整體思路的把握,是目前考試中使用率比較高的題型。做這種題目時,要注意題目中有限制和提示作用的信息。思考順序:概括的是什么內容——是文章的哪些段落案——怎樣概括。
考點之九、分析情節、結構內容、概括段意:
記敘文注意記敘的六要素(以起因、經過、結果為依據),小說注意情節發展的幾個階段(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散文注意形散神不散的特點,要善于抓線索。
答題技巧:
A參照題目: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分兩部分內容。
B抓住線索:例《背影》開頭設疑(點背影)——中間敘事(引背影)——望父買橘(寫背影)——結尾思念(照應背影)
C抓核心人物:例《小橘燈》初遇小姑娘——看望小姑娘——懷念小姑娘
《藤野先生》 (1)遇藤野前(在東京) (2)在仙臺與藤野相識相處
D注意時間地點的變化:例:《魯提轄……》在酒樓上——客店里——鄭屠肉鋪前
E寫景散文注意畫面的分割:例:《春》盼春——繪春——贊春,
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F其他:
a善于抓住中心句和總括句。
b找提示性詞語(“總之”、“所以”等);
c找承上啟下的過渡段(例《從百草園……》第9段是過渡段,自然把文章分為兩部分。)
d概括段意時可參照標點,分層歸納,摘要綜合;
e可摘引原文回答。
考點之十、考察主旨:
涉及兩種題型:
(1)歸納主旨:
A要抓住中心人物與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傾向。(例《一面》通過寫作者與魯迅先生的一次會面,表現魯迅熱愛勞動人民,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質,表達了作者作為青年一代,期望踏著魯迅先生足印繼續前進的思想感情。)
B抓住文中議論抒情句(例:《一面》結尾“前面是一條路,先生沒有走完就倒下了,我們只有踏著他的血的足印,繼續前進。”就可以作為總結中心的參照)(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中心就是最后一段議論抒情的文字)
C掌握常用句式:“通過寫……歌頌、批判了、或揭示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皇帝的新裝》文章通過寫一個窮奢極欲、昏庸虛偽的皇帝受騙出丑的故事,揭露并諷刺了封建統治者奢侈、昏庸、愚蠢、虛偽的丑惡本質。)
(2)談感悟及收獲:先把握好中心,然后將其升華或深化,或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經歷,結合現實談一談重要性、必要性等等(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判。)
考點之十一.標題考查。
類型1、直接讓考生給文章擬標題:
對策: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類型2、判斷已有標題是否正確,并另擬幾個合適的標題。
對策:從多角度擬題,但要緊扣中心?! ?/span>
考點之十二.知識拓展題
類型1、人物事件拓展。如:本人主人公是一個愛國將領,你還能舉出哪些?
對策:弄清人物身份、性格,或把握事件的性質,再根據自己的積累尋找合適答案。
類型2、主旨拓展:用廣告、宣傳語、對聯體現主旨
對策:掌握廣告、宣傳語、對聯的寫作方法,再根據主旨而定。
類型3:請你聯系實際談談你的體會
對策:聯系生活實際從多個角度思考,說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如《詞典的故事》(2006年廣東),可以從現代人、貧苦兒童、女營業員等角度去談體會。
類型4、仿照文中某個句子再寫兩個句子。
對策:1、分析文段中的句式特點、表達方式、修辭及感情色彩;2、展開聯想,梳理大腦中儲備的相關信息進行仿寫,力求形神兼備。
(二)說明文閱讀
考點之一:說明對象
考查類型:直接讓學生回答:“這篇文章(或文段)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對策: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
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
(例:《中國石拱橋》、《看云識天氣》介紹云和天氣的關系及怎樣看云識天氣。)
考點之二:說明對象的特征
答題技法:
盡量從原文中找原詞原句,若沒有,則注意段意、中心句。
類型1、直接找出說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對策:A、看題目B、在首段中找C、抓關鍵詞句(比如:運用了說明方法的語句、中心句)
類型2、概括說明事物的特征
對策: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考點之三、說明方法
類型1、直接讓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說明方法
對策:了解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列圖表、引用說明、摹狀貌)的主要特點,然后根據文段內容分析判斷。
類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運用何種說明方法,簡要說明它的作用?
對策:找出運用的說明方法,再根據下列說明方法的作用具體回答。
1、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2、列數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3、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4、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5、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6、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7、列圖表:直觀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征,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9、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10、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考點之四、說明順序
類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對策:1、了解說明順序的基本常識:說明文有三種寫作順序。⑴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多在建筑物的結構,如上下、遠近、左右、內外、東西南北中等。⑵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⑶邏輯順序:說明事理,多說明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邏輯順序的具體分析: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征——用途、一般——個別、概括——具體、整體——局部、總—分
2、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說明順序對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于讀者理解。(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近幾年說明文選段多為科技類說明文,此類說明文一般是事理說明文居多,故多用邏輯順序。
考點之五、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
對策:抓住說明文語文準確這一特點答題,格式:準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并說明理由。
對策:(1)不可以。(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4)換了后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類型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1)表態(刪還是不刪)。(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多”“有余”等表數量。(3)若刪去,原來什么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么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4)xx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
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特點的詞句,并體會。
對策:找出語言準確的詞句,然后說明其作用。找準確詞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確數據的句子;②找有概數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詞語的句子。
類型5、指示代詞的含義
類型: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么。
對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點之六、段意概括:
句式:說明了……介紹了……
方法:找中心句;結合本段說明特征概括,摘要聯合,結合標點(尤其注意分號),認真提煉。抓過渡段,抓住了這個過渡段,文章前后兩部分的主要內容就一目了然了。
考點之七、概括信息
認真仔細閱讀原文,一般都能從原文中找到答案。
類型:概括提煉相關信息
對策:①提取要點,直接找到有關中心句。這種方法適合于中心明確、論述簡潔鮮明的文章。
?、诔橄笳f明,即自己組織語言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揭示。這種方法適用于評價事理、剖析事理、闡明特性等各類文章。抽象說明的關鍵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內容,抓住本質。
③綜合歸納,。這種方法適用于比較復雜的內容。它要求首先明確有關的若干要點,然后再把幾個要點歸納起來進行整合。
考點之八、段落語句順序:
為什么不能調換段落順序
不能調換:原文采用由……到……的順序介紹事物,調換后不合邏輯。
考點之九、文段作用
類型:說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對策:這種題目答題的角度有二:
?。?/span>1)、結構、內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啟下、總結全文/前文。有時在文章在開頭,還起著引出說明對象/說明事理的作用(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span>2)、結合說明方法談。
通過……的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說明……(作用)。
考點之十、補寫相關語句
類型1、在空格處補寫一句話,與下文語意相連貫
對策:空格在開頭結尾處往往是要補寫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內容再思考。
類型2、請你運用畫線部分運用的說明方法補寫一段話。
對策:補寫內容緊扣所說明的事物,并且準確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說明方法。
考點之十一中心句
類型1、直接讓考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對策:在開頭結尾或中間找,個別的在文段中間。
類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對策:(1)思考該段說明的內容,不僅要注意主要的,還要注意次要的。(2)緊扣表秩序的詞語,如“首先”“其次”“還有”等詞語,參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進行概括。
考點之十二、拓展題型
類型:對選文的某一內容或形式,發表自己的看法;結合選文的某一內容展開聯想;就……談一點看法或設想等。
對策:結合實際,結合原文,根據庫存,按文章所介紹的事物的特征去寫。
《童年》:在苦難中長大
1、作者:高爾基 前蘇聯(俄國)作家
2、主要內容:小說講述阿廖沙三歲到十歲的童年生活。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如寫“我”剛到外祖父家時見舅舅們為爭奪家產而爭吵斗毆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寫“我”在母親死后與外祖母相依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畫了外祖父的貪婪吝嗇(該他出錢買的那天,午飯照例要壞些;十分注意倒給他的茶的濃度;連敬圣像點的長明燈的油也是各買各的),外祖母的寬厚善良(該她出錢買的全是好肉;對著“我”掙來的錢默默流淚)等等
3、閱讀感受:讀來令人感到悲哀但不過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劇的氛圍中感受到人們戰勝悲劇命運的巨大力量。
4、人物形象——典型情節——性格特征:
阿廖沙:聽外祖母講故事,還有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獻身于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都給過阿廖沙以力量和幫助,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并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外祖母: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他聽。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胸懷寬大、善于忍讓
外祖父: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如阿列克謝因染壞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過去;狠心剝削工人,暗放高利貸,慫恿幫工偷東西。吝嗇、貪婪、專橫、殘暴
“我”: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