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雅行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造雅行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儒雅之風
從細節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養成教育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需要著眼細節,從學生點滴的養成教育抓起。小學生因知識淺簿,經驗欠缺,經歷短淺,對事物的認識不夠深入。因此,應要求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生活習慣抓起,從學習用品的擺放、坐立姿勢、作業、書寫的規范到升旗、進出門的禮儀,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環節都進行訓練,培養他們從小養成文明禮貌、儀表端莊的品質。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的行走,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 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臺起于壘土”,良好的道德素質是建立在種種良好的道德習慣之上的。如彎腰撿起地上的雜物這以看似微不足道到的小事,并非人人能做到,處處能做到的。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彎腰,只是一個小小的紙屑,但卻折射著一個人的道德品質。
二、營造雅行空間,在日常踐履中養成高雅之習
1、活動引導即提供實踐機會,設立雅行崗位。我們在校園里也會常常看到亂丟廢棄物的現象,或者對地上的廢棄物視而不見。一味的說教甚至批評教育已不見成效。有的放矢的開展各種教育活動能利于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如:學生愛表揚的特點,我們可以進行評比活動,評出衛生表現好的同學,站隊、做操表現好的同學,進行表彰。讓他們在評比的活動中去體驗,去理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班中樹立遵守紀律的榜樣,學生的好勝心被激發了,他們也會努力遵守紀律,希望被老師表揚,也成為榜樣,讓他們時時處處向榜樣學習,帶動這些學生。要發揮好班長、組長、的帶頭和核心作用。讓其他學生進行對比反省,找差距,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2、家校聯系,家校聯手促進雅行教育。有些學生具有“兩面性”,有的是“在家是個好孩子,在校是個頑皮生”,有的則相反。所以,我們不能單憑學生的在校表現就作出判斷。有的學生的“兩面性”還不是表現在家校的區別,而是表現在“表里不一”。學生雖然大都比較單純,不善于掩藏,但個別學生還是可能因為成長過程、生活環境的某種特殊性而致豐富的內心世界與日常的行為表現不盡相同,甚至截然相反。這類學生還要通過老師的關愛、溝通,或日記交流等等措施去作全面了解。
三、打造雅行精品,在推陳出新中提高德育之效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君子不器”,其意思是教育塑造的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身體健康、人格健全的人。空洞的說教,生硬的條例,冷冰冰的禁令,管、卡、壓似的管理方法,使受教育者完全處在被動的地位接受管束,勢必事倍功半,因此我們努力更新德育觀念,改變這種高耗低效的現象,使學校德育適應現代社會,符合現代青少年的個性心理特征。一是強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識,學校無小事,事事育人。教師無小節,節節楷模,二是強化“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意識,做到尊重學生的人格和主體地位,找準自己的位置,當好“導師”和“朋友”,不當“法官”和“保姆”,了解小學生身心特征,學習有關知識,與學生平等相處,使學生愿意傾吐自己的心事,敢于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輔導學生正確處理生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三是強化科研意識,引導教師將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轉化為科研課題,在實踐中分析情況,研究問題,探索規律及要求方略。走進學校,可以聽到師生平等交流的對話,見到的是學生“小眼發亮,小臉通紅,小口常開,小手常舉”的情景,課間多種形式的文娛活動廣泛開展,傳來陣陣歡歌笑語,無論你是放眼望去,還是俯身細看,你都不會看見紙屑廢物,這些都不是人為清掃,而是學生們在充滿人文情懷和生活氣息的健康自然的生態環境中用他們的心靈保潔著這方“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