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筆法是正確使用毛筆的筆鋒在紙面上完成點畫時,墨跡顯現出來的起、行、止的運筆方法。筆法包括指法、腕法和運筆。這三者之中,用筆最為承要。書法貴在用筆,用筆貴在用鋒。在運筆過程中,主要有起筆、行筆和收筆這三個連續的動作。換句話說,就是采爪落鋒、行鋒、收鋒三個連續動作的用鋒方法,才能完成一個筆畫。要寫好一個完整的筆畫,就要處理好落鋒、逆鋒、藏鋒、頓鋒、折鋒、提鋒、行鋒、回鋒等用筆過程的處理方法。下面逐一介紹常用的18種運筆鋒法。
1.落鋒:又叫起筆、落筆、下筆。落鋒就是筆尖落在紙上,就叫落鋒。落鋒之時將動未動,運筆開始的最初動作,任何筆畫最初下筆落紙,顯現墨跡就是落筆。
2.頓鋒:頓鋒又叫頓筆、按筆。就是略加力向下按筆的一種用筆方法,即按筆力注毫端,水墨下注,其勢如釘釘木,唯恐不深,但不能過重,過重點畫肥滯,成為病筆。頓筆一般用在藏鋒后的落筆,回鋒之前的停頓筆鋒,橫折和豎折的轉折點就用這種筆鋒。
3.蹲鋒:又叫蹲筆。用筆如頓筆,唯不重按。蹲筆時,水墨緩下,用筆似蜻蜓點水,上下輕輕顫動,筆在紙上著力與不著力之間,多用于筆畫的轉折處。如豎提,在轉折外,輕輕頓筆,突然提筆出鋒。用蹲筆要干凈利落。
4.中鋒:又叫過鋒、行鋒、走鋒、正鋒。筆毫鋪開,筆尖居中,由此到彼,不曲不折,其勢如弦,貴在遲疾。書寫時,經過指腕的運筆動作,使筆鋒有提有按,筆毫圓潤,均勻地向兩邊鋪開。在每一點畫之中,筆尖沿著筆畫的中間路線運行,才為中鋒。
5.挫鋒:又叫挫筆、推筆。是頓筆略提之際,使筆鋒轉動,略微向左與頓筆處錯位的方法叫挫鋒。挫鋒多用于筆畫的轉折處,其勢如錯齒磨牙。只挫半筆之差,挫有分寸,過多會脫節;過少則牽拘死板。寫豎鉤時,頓鋒后不提不挫就向左出鉤就顯得難看。因此,頓鋒后略向左下微抨半筆,運滿后再提筆得勢向左迅速出鋒。
6.折鋒:又叫折筆。筆鋒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下先上,欲上先下,謂之折鋒。書寫圓筆字體,用折鋒才能藏頭藏尾,其勢如曲指成拳,自然圓勁。書寫方筆字時,要求轉換筆鋒則剛勁有力,有棱有角。如寫橫畫時,由左上向右下露鋒直落筆,頓鋒后,折鋒向心行至尾部,略提鋒再向心下斜頓筆,折鋒向左回收完成。寫豎畫時,由左上向心下橫落筆,頓筆折鋒向左挫鋒,調換中鋒直下至尾部,再向左挫鋒作頓,折鋒回收完成。
7.搶鋒:又叫搶筆。筆鋒不落紙,盤旋在空中作折勢迅速落紙,謂之搶鋒,是一種快速下筆的方法。書寫時,凌命作折勢,迅速觸紙落筆,其勢如馳馬者揮鞭凌令作響,速而有力。折鋒實,搶鋒虛;折鋒重,搶鋒輕。搶鋒實宜寫行草。
8.回鋒:回鋒又叫回筆。回鋒是點畫終止時,筆鋒的處理方法,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方法是無往不回、無垂不縮的方法。“無往不回”是指在書寫橫畫時,中鋒啪左到右運行到尾部。轉換筆鋒,先由左上下圓轉駐筆后,再由右向左回鋒收筆藏鋒。“無垂不縮”是指在書寫豎畫時,如“垂露豎”,當中鋒下行到末尾時,轉換筆鋒,向左或向右圓轉向上回收,把筆鋒隱藏在豎畫之中,這種方法稱為實回鋒。第二種姑空中回鋒收筆方法,如懸針豎、撇、捺等筆畫,快到末尾處,邊行邊提,力在筆尖,快速出鋒脫離紙面又在空中迅速回鋒,這種方法稱為虛回鋒。
9.衄鋒:又叫衄筆、縮筆。是頓筆后突然回逆的一種用筆方法。有蝸牛入殼的意趣,不同于折鋒和繞行圓轉的回鋒。
10.轉鋒:又叫轉筆。筆鋒回旋為轉鋒,鋒折必先轉,方能不露棱角。其勢如循規作圓,轉鋒用于圓筆,在筆畫的起止轉折處,不須提筆換鋒,不頓不切,圓轉運筆,均勻過渡。書寫圓筆字時,關鍵在一個“轉”字上,例如打太極拳,即“一招未完,另招又起,綿綿而生”的運轉動作。在書寫一幅書法篇章中,圓筆和方筆多為兼用,因為方筆太多不耐看,而圓筆過多容易滑氣,兼而用之,就避免了兩者的短處。
11.縱鋒:又叫縱筆。筆鋒且行且提,去而不返,謂之縱鋒。其勢如放鳥出籠,凡點畫收筆處,露鋒不藏,迅速收筆,干凈利落。
12.駐鋒:又叫駐筆。不提不頓,不轉不走,筆鋒著紙,停以取勢,名為駐鋒。勢如駐馬四顧,欲進還留,駐鋒是為了下一筆動作運氣施力做準備工作,不能有誤。
13.藏鋒:又叫藏筆。藏鋒是落筆和收筆時的筆鋒不顯露在筆跡之外,而是隱藏在筆畫之中的用鋒方法。藏鋒的起筆方法是:“欲下先上,欲右先左”的運筆方式,是一個行筆重復的過程。寫豎畫時,先用筆尖落紙逆鋒向上行,順勢腕調順筆鋒中路下行。寫橫畫時,先安排筆尖落紙逆鋒向左,迅速調順,筆鋒向右,中鋒運行。這種起筆方法運筆的方向才正確,如果落筆找錯或者找不到方向,行筆就會發生困難,寫不出好的筆畫來。
14.露鋒:又叫露筆。就是一種筆鋒外露的用筆方法,在一個筆畫中有露頭不露尾,有露尾不露頭,有頭尾都外露的筆畫。尤其是歐陽詢的揩體字中,以頭尾都外露的為主體,在書寫歐體時,以“欲橫先豎,欲豎先橫”的落筆露鋒法為準。寫橫畫時,筆上蘸夠墨水,調好筆鋒,快速直豎落筆,用腕換順筆鋒,中鋒運行,折筆回收。寫豎時,橫落筆,調順筆管中鋒下行,收筆要哲收有露。露鋒寫字,鋒芒外露,寫起來輕快自如。
15.順鋒:又叫順筆。筆管下臥,是順著筆畫運行方向“尖落筆”的方法,順鋒落筆,無轉無折換鋒的任何附加動作。下筆前,墨水蘸得合適,筆鋒務必調順、調尖。以反捺為例,下筆時,掌心向上,筆管斜臥,筆尖向左上順右下落筆,中輕到重,且行且按,均勻施力到尾部,輕提筆鋒,后再叫心下輕頓,回鋒藏筆則成。寫點、尖頭橫、彎頭豎、蘭葉撇等。都采用順鋒筆,特顯鋒芒外露,淸秀俊美。
16.逆鋒:又叫逆筆。與順鋒相反,通常多用于圓筆,逆鋒下筆吋,向著相反的筆畫方向落筆。按筆,圓轉后調順筆鋒,再順著筆畫方向運行。前人所說:“欲下先上,欲左先右”,就是這個道理。如寫橫畫,橫畫的運筆方向本來是向右行的,首先就要逆鋒左行落筆,向下按筆后再轉鋒向右運行,到尾部再將筆鋒折回逆轉向左作回收,才算完成橫畫。前人又總結出“無往不收,無垂不縮”的精煉語言。因此,凡書寫岡筆的點、橫、豎、撇、捺等筆畫,起筆和收筆都要用逆鋒來完成。
17.提鋒:又叫提筆。提鋒有兩種用筆方法。第一種是寫橫、豎的中部輕微提起筆鋒運筆,把中間一段有意識地寫得瘦細一些,這樣才好看。相反,把筆鋒寫得一樣人,無粗細,顯得呆板,不耐看。第二種是寫方筆橫折時,橫畫的中鋒運行到尾部,駐鋒后又略輕提起筆鋒,再向右下頓筆,挫鋒后正鋒下行,方能使橫折的內角成90°,外角鋒芒凌厲,剛勁有力。
18.裹鋒:又叫裹筆。主要用在起筆和收筆的藏鋒中,不予散開筆毛的用鋒方法。多在用羊毫書寫圓筆字時運用,因羊毫彈性差,下按鋪開的筆毛難于收緊而散亂,采用轉筆裹鋒的用筆方法才能收到筆畫圓滑、緊湊、干凈、美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