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譜包括了顱腦七層和腦部分葉及每個層面的腦動脈血供分布。
記住腦部從上到下的七個層面:頭頂部腦溝水平、半卵圓中心水平、放射冠水平、基底節水平、中腦水平、腦橋水平和延髓水平是非常簡潔和實用的。因為,它們顯示了腦部的主要結構,同時也是最容易出現病變的層面。
無論是閱讀CT圖像,還是閱讀MRI圖像,堅持這顱腦七層的閱讀,都會給臨床醫生帶來很大的方便!
一、頭頂部腦溝層面
這個層面從整體上看,頗似“洋梨”的形狀,故得名“洋梨樣層面”。我研究過,洋梨,即“乳山陽梨”。乳山陽梨,原名洋梨。在文革期間,為避“崇洋媚外”之嫌才改“洋梨”為“陽梨”的。
在這個層面可以看到著名的中央溝、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還有頂葉聯絡區。
1、中央溝
是大腦最為顯著的腦溝,我們以此來分割兩個主要的腦葉:前面是額葉,后面是頂葉。“Ω 征”是 指中央溝的走行,與中央前回后面凸向后方形成溝形, 酷似倒置的 Ω,是確定中央溝較為熟知和常用的征象。
2、中央前回 第一軀體運動區。倒“Ω”形的凸出部分是支配手的區域。而支配下肢運動的區域位于大腦半球圓頂部至半球內側區。該區由大腦中動脈或大腦前動脈皮質支供血。如果該部位部分受損,患者會出現手部麻痹等局限性運動障礙。
3、中央后回 與中央前回隔中央溝相并列。是第一軀體感覺區所在處。支配區域的分布類似于中央前回。如果該部位部分受損,患者會出現手部感覺障礙等局限性感覺障礙。
4、頂葉聯絡區 包括頂下小葉(角回、緣上回)、頂上小葉等,負責整合并處理各種感覺。主要由大腦中動脈皮質支供血。如果該部位受損,患者會出現失用、失認、失讀、失寫等大腦高級功能障礙。
二、半卵圓中心層面
該層面整體看起來類似雞蛋的形狀。因此,也叫雞蛋樣層面。該層面略高于放射冠水平,側腦室體部已經消失。需要注意半卵圓中心和頂葉聯絡區,前者是梗死的好發部位,后者的損傷會造成更高級別的腦功能障礙。
1、半卵圓中心
錐體束(運動神經纖維)、感覺神經纖維通過該層面。 主要由大腦前動脈或大腦中動脈皮質支供血。是腦梗 死的好發部位。 如果該部位受損,患者會出現面部麻木或偏癱以及半 身感覺障礙等。
2、頂葉聯絡區
包括頂下小葉(角回、緣上回)、頂上小 葉等。負責整合和處理軀體感覺、視覺、聽覺等各種 感覺。主要由大腦中動脈皮質支供血。 如果該部位受損,患者會出現失用、失認、失讀、失 寫等大腦高級功能障礙。
三、放射冠層面
有類似香蕉形狀的側腦室體部的那個層面就是放射冠層面,我們叫它做香蕉樣層面。在這個層面,可以觀察到放射冠,是腦梗死的好發部位。頂葉聯絡區則位于該層面的皮質區。
1、放射冠 錐體束(運動神經纖維)和感覺神經纖維通過該層面。是由豆紋動脈、大腦中動脈或大腦前動脈 皮質支等供血。是腦梗死的好發部位。如果放射冠受損,患者會出現偏癱或半身感覺障礙等。
2、頂葉聯絡區 包括頂下小葉(角回、緣上回)、頂上小葉等。是負責整合并處理軀體感覺、視覺、聽覺等各種感覺信息的區域。主要由大腦中動脈皮質支供血。如果該部位受損,患者會出現失用、失認、失讀、失 寫等大腦高級功能障礙。
四、基底節層面
這個層面是每位神經科醫生都非常熟悉的。該平面的標志是形似獨角仙角的側腦室前角。因此,可以說它是獨角仙樣層面。
在這個層面中,有許多非常重要的神經結構。額葉、顳葉和枕葉的皮質區、白質區都有重要的結構存在。額葉與顳葉的分界是大腦外側裂,其周圍區域是語言中樞。
尾狀核、豆狀核、丘腦、運動性語言中樞、感覺性語言中樞、第一視覺區都在這一層面。
1、尾狀核
與豆狀核(包括殼)一起構成紋狀體,是錐體外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生病變時出現錐體外系癥 狀。主要由豆紋動脈供血。
2、豆狀核
由內側蒼白球和外側殼構成,并與尾狀核一 起共同構成錐體外系的一部分。主要由豆紋動脈供血。如果這個部位受損,患者可能會出現不自主運動。
3、丘腦
是感覺傳導的中繼站,同時還有維持意識、睡 眠/覺醒生理鐘的作用。主要由大腦后動脈穿支供血。如果單側丘腦受損,患者容易出現一側肢體的感覺障礙。
4、運動性語言中樞(Broca 區)
位于優勢半球(通常為 左側)的額葉。由大腦中動脈皮質支供血。如果該部位受損,患者會出現運動性失語癥。
5、感覺性語言中樞(Wernicke 區)
位于優勢半球(通 常為左側)的顳葉。主要由大腦中動脈皮質支供血。 該部位受損,患者會出現感覺性失語。
6、第一視覺區:位于枕葉內側,由大腦后動脈供血,如果該部位單側受損,患者會出現偏盲(影響雙側)。
7、內囊
在尾狀核、豆狀核和丘腦之間是內囊。是這個層面中最著名的結構。左、右側分別呈“<” 和“>” 形。
內囊分為前肢、膝部和后肢,包含大量上、下行纖維。 一側內囊小范圍(如后肢)損傷時,可引起對側肢體偏癱(皮質脊髓束、皮質核束損傷)和偏身感覺障礙(丘腦中央輻射受損)。大范圍損傷還可以引起對側同向性偏盲。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偏盲組成內囊“三偏綜合征” 。是神經系統非常著名的綜合征之一。
該層面的殼和丘腦是高血壓腦出血的好發部位。
五、中腦層面
從基底節層面往下,可看到中腦層面。該層面整體看起來類似簡筆畫笑臉的樣子。我們叫它為笑臉樣層面。
既往有人曾描述中腦的形狀像“桃心形”,那是指中腦本身的橫切面形狀。這里的“笑臉樣”則是包括了中腦及其附近結構的整體形狀。
在該層面可以觀察到中腦下部、額葉和顳葉下部。顳葉內側鄰近側腦室下角的區域是海馬結構。
在中腦層面,可以觀察到側腦室下角。就是“笑臉”中的眼睛部分。是腦卒中急性期應該觀察的結構之一。腦積水時該部位會出現早期擴張。
另外還可以觀察到基底池(又稱鞍上池),其內有大腦動脈環(Willis 環)走行。在該層面,常常還可觀察到大腦中動脈或基底動脈。
1、中腦
形狀恰似米老鼠的頭部。腹部(米老鼠的耳朵部分)是大腦腳,背側(米老鼠的面部)是中腦被蓋。
動眼神經在中腦起始。海馬溝回疝時會造成壓迫。如果該部位受損,患者會出現動眼神經麻痹。單側大腦腳受損,患者會出現對側偏癱。這里受損時出現的重要綜合征是 Weber 綜合征和 Benedikt 綜合征等。
2、基底池
呈五角星形,腦底動脈環在其中走行,是動脈瘤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好發部位。在這里,可以觀察到大腦中動脈或基底動脈。有時在腦梗死急性期還可以觀察到血栓(如 CT 大腦中動脈高密度征)。
六、橋腦層面
我們可以把腦橋連同同層面的小腦整體上想象成晴天娃娃的樣子。稱腦橋水平為晴天娃娃樣層面。
既往有人提出腦橋像 “蘋果或橋” ,說是腦橋在腦橋臂層面可見明顯的第四腦室,把第四腦室想象成一條河, 在河上的結構自然就是橋了。這里把腦橋切面比喻晴天娃娃,是從整體上看的。腦橋像晴天娃娃的頭部, 小腦則是晴天娃娃的下擺。
日本的晴天娃娃大家可能不會陌生。在一休哥的故事中就有提到的。
記得小時候,天下雨時間太長了,母親就會做一個“掃天媳婦”掛在屋檐上,祈求上天不要再下了。
我在研究那種萌萌噠日本晴天娃娃時,才知道日本的晴天娃娃就是學習了中國的掃天媳婦并發展后形成的。 日本人真是善于學習。
1、腦橋
腦橋的腹側為基底部,背側為被蓋部。腦橋基底部有錐體束通過,背側有感覺神經束或小腦神經束通過。腦橋是高血壓性腦出血或分支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中腦梗死的好發部位。
如果該部位受損,單側損傷會導致患者偏癱,雙側損傷會導致四肢麻痹(最令人痛苦不堪的閉鎖綜合征), 還有可能導致感覺障礙、運動失調或眼球運動障礙。暈眩和發音障礙也經常發生。該部位受損所出現的重要綜合征有 Fovil 綜合征和 Millard-Gubler 綜合征等。
2、小腦
主要負責協調隨意運動、調節肌緊張和維持身體平衡。 小腦是高血壓性腦出血的好發部位。 如果該部位受損,患者會出現眼球震顫、構音障礙和 行走障礙等小腦性共濟失調。暈眩也經常發生。
3、第四腦室 第四腦室閉塞時,患者會出現腦積水。
七、延髓層面
這是顱腦 MRI 的最低一個代表性層面。這個層面粗略看起來有些像蝴蝶的樣子。因此,我們稱其為蝴蝶樣層面。
曾經有人把延髓比作“蒼蠅” ,說看到“蒼蠅”就是延髓。是因為在延髓處有繩狀體(又稱小腦下腳),它是連于小腦和延髓的腳,延髓和繩狀體合在一起的橫截面有點像蒼蠅的樣子。
不過, “蒼蠅”是非常令人討厭的東西。蝴蝶就文雅多了。我認為,從整體上看,把延髓層面比作蝴蝶更合適。
我在網上搜集到 100 張最美蝴蝶照片,還真是有點兒像。
在這個層面上可以觀察到延髓和小腦。蝴蝶樣層面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里是延髓所在地。
1、延髓
是呼吸和循環的中樞,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部位。包含與頭頸部感覺及運動相關的腦神經核,與高位中樞進行感覺及運動信息交換傳導的神經通路通過該區域。
如果該部位受損,且累及呼吸和循環中樞的話,病情會危及生命。延髓外側受損會導致 Wallenberg 綜合征。是非常著名的腦干綜合征。 如果病變位于延隨前部橄欖體內側,損害了一側錐體束及舌下神經根,出現病灶側周圍性舌癱、對側偏癱的臨床表現時,稱為 Jackson 綜合征。
2、小腦
主要負責協調隨意運動、調節肌緊張和維持身體平衡。 小腦是高血壓性腦出血的好發部位。 如果該部位受損,患者會出現眼球震顫、構音障礙和 行走障礙等小腦性共濟失調。暈眩也經常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