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龍邦教授:用先進的技術平臺開展miRNA研究
【字體: 大中小 】 www.ebiotrade.com時間:2011年03月24日來源:生物通
摘要:
miRNA與多種疾病包括癌癥的發生發展機制的研究是近年來生物醫學家的前沿熱點課題。然而利用常規的方法進行miRNA篩查與功能分析存在步驟繁瑣、周期性長、工作量大等問題,從而為研究人員深入地開展miRNA及相關疾病的研究帶來大很大的障礙。為此生物通特采訪了陳龍邦教授以及論文的第一作者王銳博士,向他們了解了這一研究的創新思路,以及采用的獨特技術。
近日來自南京大學醫學院、南京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取得了microRNA(miRNA)與肺癌研究的新突破,在新研究中他們發現miR-451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并證明miR-451可通過靶向RAB14而顯著抑制非小細胞肺癌生長,從而為非小細胞肺癌的預防判斷與生物治療提供了新的潛在靶標。這一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致癌基因》(Oncogene)雜志上。
如何加速細胞培養與分析和蛋白純化流程,請關注Millipore新產品,索要相關技術資料
領導這一研究是南京大學醫學院的陳龍邦教授。陳龍邦教授早年畢業于南通醫學院,長期從事腫瘤內科臨床及實驗研究工作,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較深的學術造詣。在國內外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00多篇,SCI論文20多篇。
miRNA與多種疾病包括癌癥的發生發展機制的研究是近年來生物醫學家的前沿熱點課題。然而利用常規的方法進行miRNA篩查與功能分析存在步驟繁瑣、周期性長、工作量大等問題,從而為研究人員深入地開展miRNA及相關疾病的研究帶來大很大的障礙。為此生物通特采訪了陳龍邦教授以及論文的第一作者王銳博士,向他們了解了這一研究的創新思路,以及采用的獨特技術。
生物通:你們的研究組在國內實驗室完成如此高水平的研究工作,這并不容易。在這一研究過程中,您印象中最深刻的研究環節是什么呢?其中有哪些值得大家借鑒的經驗?
王銳博士:我覺得難度最大的環節是尋找microRNA-451調節的靶基因的驗證。利用生物信息學并結合microRNA-451在NSCLC中的功能初步篩選了15-20個可能靶基因,通過熒光素酶報告基因試驗及突變試驗進行了體內的結合驗證,并進行深入的功能驗證,這個工作量很大,同時也是難點。
除此之外,我們還借助了美國LC science的microRNA芯片技術(進行microRNA的篩選),從而降低了工作量,節約了我們的時間和研究成本。
生物通:那可否詳細介紹一下這一技術平臺嗎?相對于其他常規的技術方法及平臺它具有哪些獨特的優勢呢?
陳龍邦教授:我們采用了高通量的microRNA芯片技術平臺(LC science公司)進行NSCLC腫瘤組織及相對應的癌旁組織中microRNA差異表達譜的篩選。該技術平臺優勢:對樣品等需要量非常小;可同時研究上萬個microRNA的表達變化,研究效率明顯提高;檢測microRNA表達變化的靈敏度高,可檢測豐度相差幾個數量級的表達情況;節約費用和時間((如想獲知LC science microRNA表達譜更多服務內容,請點擊咨詢 ))。
生物通: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肺癌類型,約占肺癌總數的80-85%。由于大多數患者在患病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確診時多已進入中晚期階段,治療預后較差。您的研究組發現了一個對非小細胞肺癌的發生發展起重要的miRNA,在未來如能將這一研究成果推動進入臨床,對于肺癌患者的預后判斷及找到有效的治療靶標開發出新型的治療策略無疑具有極大的意義。從基礎研究到進入臨床應用,您認為還需要克服哪些困難?為此研究組將開展哪些工作呢?
陳龍邦教授:通過大規模臨床樣品的收集及深入驗證,從而判斷miR-451能否作為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早期診斷、預后及治療評估的一個分子靶標;深入分析miR-451在非小細胞肺癌中表達水平下調的分子機制,包括表觀遺傳學及轉錄水平分子調控機制等。
生物通:在此我們非常感謝陳龍邦教授及王銳博士與大家分享他們的研究歷程、創新思想及技術經驗。相信他們的研究經歷將給廣大從事miRNA以及癌癥相關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帶來新的啟迪。
(生物通:何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