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么擺脫不了貧窮》。這是一本揭示窮人的生活,分析窮人的選擇,挖掘窮人的思維模式,剖析窮人的經濟學原理的著作。這里所說的窮人,其實也包括我們大多數人。
作者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經濟學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和扶貧與發展經濟學教授埃斯特.迪弗洛兩人合著,他們分別是印度人和法國人。
一、貧窮的人
為什么窮人無法擺脫貧窮:人們對貧窮的理解不夠深刻,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
貧窮的人到底是什么樣子?
他們的經濟狀況如何?
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幫助處在貧窮狀態下的人,就需要先摒棄貶低窮人的習慣,花點兒時間真正去了解他們的生活,包括這種生活的復雜與多彩。
作者用了十五年的時間,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觀念、健康、創業、援助和政府、政策等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
擁有相同的欲望和弱點。
窮人在生活中最大的困擾,是我們大多數人會忽略的那些小花費、小障礙和小錯誤。
預防的好處、保險的益處、教育的重要性等等。
二、信息的限制,造成思維的局限
他們接收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信息的限制,就會造成思維的局限。
三、貧窮陷阱
窮人的思維模式和觀念會使得他們無法跳出貧窮的漩渦。
我們對于生活的觀念、對于醫療的認識、對于教育和家庭的看法、對于貧窮的認知,以及對于節省、存款、創業、生意的感覺,都對我們的人生有影響。改變窮人狀態的思維模式,就要從了解它們開始。
思考:
1、你是一個貧窮的人嗎?
2、你在生活中,是如何看待享受的?
3、你在工作中,是如何看待機遇的?
4、你在家庭中,是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的?
三大問題:意識形態、無知、慣性。
窮人需要不斷運用時刻決斷和自控的能力。
實現目標的路上,會遇到很多很多誘惑。
給自己一點兒希望、保障及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