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輪流照顧式的農村養老,子女都看似很孝順,可老人卻這樣說
當年八九十年代年輕拼搏的一代農民工,現在已經漸漸走向了人生的夕陽。同時80后、90后一代已經成長起來了,在結婚生子等大事都忙完之后,當年的年輕人已經到了五六十歲的年紀了,在為自己養老做打算的時候,他們發現,上有八九十歲的老父親老母親,下有子女的瑣事要更加操心。自己又該如何去養老呢?
農村的養老不比城市,城市職工年老之后有社會保障金,每月都能領取一部分作為日常開銷。而農村則還是以家庭養老為主。家庭養老主要是靠著子女和其他親戚在經濟上提供資助,生活上進行照料。這也就是老話說的“養兒防老”。
以前爺爺奶奶那輩兒人,兄弟六七個很普遍。為了照顧老人方便,也為了讓每個子女都能盡孝,一般約定俗成的都采用了“輪流照顧”老人,看起來很“公平”,因為每個子女都盡孝了。但是老人心里的感受有人了解過嗎?
老人想,前幾天還在閨女家,過幾天又到了兒子家,感覺自己晚年整個人都在流浪,這并不是老人心中想要的生活。有老人這樣總結了一下這種養老方式的弊端,句句戳心。
首先,老人感覺哪里都不是自己的家,到了老,竟然變成了一個沒有家的人。
不可否認,公平起見,輪流照顧老人的確公平。在現在青年人生活壓力大的情況下,輪流照顧能給每個子女家庭都減輕很大的負擔。但是對老人來講,面對的就是三天兩頭的搬家,經常更換住宿位置,這樣讓自己晚年的心中有一種失落感,并且會產生自己是累贅的想法。
其次,生活的照料貧富不均讓老人心中不是滋味。
在以前,拉扯孩子只要不病有飯吃能長大就好。家里稍微有點什么好東西吃,有點好東西喝,也都是給孩子們的。自己則是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最好的給孩子,自己吃糠咽菜,落了一身毛病。而對于有重病在身的人,由于輪流贍養,誰都舍不得花錢,讓老人心里難過。
最后,兄弟姐妹們的相互照顧,很容易出現推諉扯皮。
尤其是當老人身體有問題的時候。農村有句老話'好的崽女不要多,一個不止頂十個',孩子多,在父母養育的過程中,就會對最小的孩子或者小女孩產生一些溺愛。隨著時光的流逝和孩子們的長大,這種溺愛就會無限的被放大。有些其實都是無心的,無意的,也會成為子女間爭吵的爆發點。以至于最后沒人精心照料父母,子女間相互推諉、攀比、扯皮,把老人的贍養當成一份“工作”。而老人更多的是選擇了沉默。
人們都說“父母在人生尚有歸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當父母不在的時候,千萬不要后悔莫及,因為父母的那份愛,是人世間最真實的,沒有了他們,一切都是那么的蒼白無力。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