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知條件與要達到的目標都比較含糊,問題情境不明確、各種影響因素不確定,不易找出解答線索的問題稱為( )。
A.有序問題
B.無序問題
C.有結構問題
D.無結構問題
答案與解析:選D。研究者一般將問題分為有結構的問題與無結構的問題兩類。其中無結構的問題是指已知條件與要達到的目標都比較含糊,問題情境不明確、各種影響因素不確定,不易找出解答線索的問題。因此,答案為D。
2.專家與新手相比,專家在專門領域的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能力都更強。最適當的解釋是( )。
A.專家有更敏捷的記憶品質
B.專家掌握了一般的記憶策略
C.專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較高
D.專家在專門領域有更豐富的知識與特殊的記憶策略
答案與解析:選D。已有的知識經驗影響問題的解決。專家不僅擁有某一領域的大量的知識經驗,&考&試大$而且這些知識經驗在頭腦中的組織是非常合理的,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快速地被提取和應用。專家不僅擁有豐富且組織合理的陳述性知識,而且也擁有解決問題所必須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認知策略。因此,答案為D。
3.下面哪一個是“問題解決”?( )
A.回憶一個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個詞來造句
D.蕩秋千
答案與解析:選C。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問題的解決具有目的性、認知性和序列性的特點。因此,題中只有C選項符合要求,答案為C。
4.關于問題情境與問題解決關系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問題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B.問題情境中的刺激模式與個人知識結構是否接近對問題解決沒有影響
C.問題情境中事物的空間安排與問題解決沒有關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問題解決
答案與解析:選A。問題情境與問題的解決密切相關。問題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況都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問題情境中的刺激模式與個人知識結構是否接近、問題情境中事物的空間安排都影響問題的解決。因此,答案為A。
5.常常用電吹風來吹頭發,卻沒想過用它烘干潮濕的衣服,這種情況屬于( )。
A.思維定勢
B.原型啟發
C.功能固著
D.醞釀效應
答案與解析:選C。功能固著是指當一個人熟悉了某種物體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時,就很難看出該物體所具有的其他潛在的功能。常常用電吹風來吹頭發,卻沒想過用它烘干潮濕的衣服,這種情況正是功能固著的表現。因此,答案為C。
6.問題是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問
C.思維狀態
D.思維起點
答案與解析:選A。大多數心理學家都認為,任何問題都含有三個基本的成分:一是給定的條件;&考&試大$二是要達到的目標;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礙。為此,可以把問題定義為: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因此,答案為A。
7.問題解決的過程包括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和( )。
A.思維程序
B.調查研究
C.驗證假設
D.論證假設
答案與解析:選C。問題解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綜合有關研究,可以將問題解決的過程分為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四個階段。因此,答案為C。
8.關于問題的種類,對代數式a2-2ab+b2進行因式分解屬于( )。
A.一般問題
B.有結構問題
C.無結構問題
D.特殊問題
答案與解析:選B。有結構的問題是指已知條件和要達到的目標都非常明確,個體按一定的思維方式即可獲得答案的問題。對代數式a2-2ab+b2進行因式分解正屬于這類問題。因此,答案為B。
9.態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認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為成分
D.能力成分
答案與解析:選B。態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態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態度發生變化時,情感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因此,答案為B。
10.( )決定個體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務,即決定行為的選擇。
A.能力
B.道德
C.態度
D.情緒
答案與解析:選C。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決定個體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務,即決定行為的選擇。因此,答案為C。
11.下列哪種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結構( )。
A.道德認知
B.道德觀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為
答案與解析:選B。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三個成分,道德觀念并不屬于品德的心理結構。因此,正確答案選B。
12.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認知
B.道德觀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為
答案與解析:選A。道德認知是對道德規范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道德認知的結果是獲得有關的道德觀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認知是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因此,正確答案選A。
13.皮亞杰認為形成兒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
A.0~5歲
B.6~8歲
C.8~10歲
D.10~12歲
答案與解析:選B。在皮亞杰的理論中,兒童道德發展的權威階段(6~8歲)又稱他律道德階段,兒童的道德判斷受外部的價值標準所支配和制約,表現出對外在權威的絕對尊敬和順從的愿望。因此,正確答案選B。
14.愛國主義情感屬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覺的
B.想象的
C.行為的
D.倫理的
答案與解析:選D。在道德情感中,愛國主義情感表現為對祖國的真誠熱愛和無限的感激,這樣一種情感屬于倫理的道德情感。因此,正確答案選D。
15.一個人的對人對己、對事、對物的態度是( )。
A.與生俱來的
B.在先天因素基礎上形成的
C.是實踐鍛煉的結果
D.通過學習而形成的
答案與解析:選D。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各種態度都是通過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變的。因此,正確答案選D。
16.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 )。
A.與他人基本相同
B.與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認可
D.與他人相接近
答案與解析:選D。認同的含義是指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考&試大$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因此,正確答案選D。
17.與依從相比,認同更深入一層,它不受外界壓力控制,行為具有一定的( )。
A.自覺性、主動性和穩定性
B.積極性
C.適應性和社會性
D.內化性和意志性
答案與解析:選A。與依從相比,認同更深入一層,它不受外界壓力控制,行為具有一定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穩定性等特點。因此,正確答案選A。
18.心理健康的人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 )。
A.積極的社會功能
B.應有的責任能力
C.應有的責任義務感
D.道德精神面貌
答案與解析:選A。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因此,正確答案選A。
19.可采用( )來治療失眠。
A.系統脫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為療法
答案與解析:選B。肌肉松弛法通過改變肌肉緊張,減輕肌肉緊張引起的酸痛,以應付情緒上的緊張、不安、焦慮和氣憤,而失眠狀態的出現就是由于情緒上緊張、不安,心里產生的焦慮,肌肉松弛法剛好能夠治愈這一癥狀。因此,正確答案選B。
20.小王總是懷疑自己家的門沒有上鎖,因此常常要反復檢查,它的這種行為屬于( )。
A.焦慮
B.強迫行為
C.強迫觀念
D.強迫恐懼
答案與解析:選B。強迫行為是情緒障礙的表現,主要是指產生一系列呆板、機械的重復行為,&考&試大$在受到他人干涉時,就會感到焦慮不安,甚至發脾氣,小王反復檢查門是否上鎖的行為就是強迫行為的表現。因此,正確答案選B。
21.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 )。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極端焦慮
答案與解析:選D。強迫行為是情緒障礙的表現,主要是指產生一系列呆板、機械的重復行為,在受到他人干涉時,就會感到焦慮不安,甚至發脾氣,也就是產生焦慮行為。因此,正確答案選D。
22.在心理測驗中,智力測驗屬于( )。
A.認知測驗
B.能力測驗
C.人格測驗
D.智商測驗
答案與解析:選A。心理測驗是為心理評估搜集數量化資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測驗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認知測驗包括智力測驗、特殊能力測驗、創造力測驗和成就測驗。因此,正確答案選A。
23.在心理測驗中,成就動機測驗屬于( )。
A.認知測驗
B.能力測驗
C.人格測驗
D.智商測驗
答案與解析:選C。心理測驗是為心理評估搜集數量化資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測驗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人格測驗包括多相人格調查表、興趣測驗、成就動機測驗、態度量表等。因此,正確答案選C。
24.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基本方法是( )。
A.會談
B.傾聽
C.鼓勵
D.詢問
答案與解析:選A。教師通過會談既可以了解學生的心理與行為,也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緒、態度施加影響,&考&試大$會談是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基本方法。因此,正確答案選A。
25.肌肉的松弛訓練法是由( )首創的。
A.皮亞杰
B.雅各布松
C.艾里斯
D.沃爾茨
答案與解析:選B。肌肉的松弛訓練法是通過改變肌肉緊張,減輕肌肉緊張引起的酸痛,以應付情緒上的緊張、不安、焦慮和氣憤,這種方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紀20年代首創,經后人修改完成。因此,正確答案選B。
26.預期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獲得的學習結果稱之為( )。
A.學習目的
B.教學目的
C.學習目標
D.教學目標
答案與解析:選D。教學目標是預期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獲得的學習結果,在教學中,教學目標有助于指導教師進行教學測量和評價、選擇和使用教學策略、指引學生學習等功能。因此,正確答案選D。
27.將教學目標逐級細分成彼此相聯的各種子目標的過程稱之為( )。
A.目標分類
B.目標表述
C.任務分析
D.任務執行
答案與解析:選C。任務分析指將教學目標逐級細分成彼此相聯的各種子目標的過程,在進行任務分析時,教師要從最終目標出發,一級子目標、一級子目標地揭示其先決條件,力求使任務變得細化可行。因此,正確答案選C。
28.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的是( )。
A.弗洛伊德
B.布盧姆
C.皮亞杰
D.杜威
答案與解析:選B。布盧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對每一個領域進行詳細的分類,使之形象化、條理化,成為一個教育目標體系。因此,正確答案選B。
29.在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中,最低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是( )。
A.知識
B.領會
C.綜合
D.評價
答案與解析:選A。知識是認知領域的構成部分,指對所學材料的記憶,包括對具體事實、方法、過程、概念和原理的回憶,其所要求的心理過程是記憶,這是最低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因此,正確答案選A。
30.在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中,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是( )。
A.知識
B.領會
C.綜合
D.評價
答案與解析:選B。領會是指把握所學材料的意義,領會超越了單純的記憶,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因此,正確答案選B。
31.教師組織課堂空間的方法一般有兩種,即按領域原則和按( )。
A.功能
B.大小
C.用途
D.年齡
答案與解析:選A。一般說來,教師組織課堂空間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按領域原則來安排課堂空間,即將課堂空間劃分成一個個領域,某些領域只屬于某個人;第二種是按功能安排課堂空間,即將空間劃分為各種興趣范圍或工作中心。因此,正確答案選A。
32.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稱之為( )。
A.教學策略
B.教學方法
C.教學目標
D.學習方法
答案與解析:選B。教學方法指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考&試大$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它是整個教學過程整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正確答案選B。
33.以學習成績為中心、在教師指導下使用結構化有序材料進行的課堂教學是( )。
A.發現教學
B.指導教學
C.程序教學
D.合作教學
答案與解析:選B。指導教學是以學習成績為中心、在教師指導下使用結構化的有序材料的課堂教學。在指導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清楚地說明教學目標;在充足而連續的教學時間里給學生呈現教學內容;監控學生的表現;及時向學生提供學習方面的反饋。因此,正確答案選B。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