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經濟增長方式也在持續轉變,區域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一體化發展已經成為新趨勢。
從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大格局來看,可以分為東部、中部、西部以及東北地區“四大經濟板塊”,由于受到交通區位、生態環境、自然稟賦、產業結構等因素影響,使得區域板塊之間發展存在一定差異,整體呈現“東部引領、中部提升、西部追趕、東北振興”的發展特征。
東部地區主要包括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北、福建、海南、上海、北京、天津、海南等省市,以10%的國土面積,養活了40%的人口,創造了超過50%的經濟總量,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浙江省,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是我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綜合性交通樞紐,同時也是長三角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浙江地勢較為復雜,主要由山地、丘陵、平原、河湖等構成,其中山地、丘陵占全省總面積超過70%。
浙江境內錢塘江、甌江等八大水系穿境而過,再加上受東南沿海季風氣候影響,降水量充沛,形成了浙江“抱山擁海”之勢,另外浙北地區還是著名的“江南水鄉”“魚米之鄉”。
浙江總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周邊與江蘇、福建、安徽、江西、上海等省市接壤,下轄11個地級市,共22個縣級市、33個縣(自治縣)和37個區。
浙江常住人口6457萬,相較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凈增加了1000多萬,是我國的人口凈流入省份,也充分可以看出浙江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
2021年經濟數據顯示,浙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516元,人均GDP為113859元,總量位居全國第4位,人均第5位。
總體來說,浙江綜合經濟實力發達,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樣板,從創新能力、商業消費、產業制造、科研教育、民營經濟以及數字金融等方面,浙江均表現出優秀的一面。
隨著“十四五”的全面開啟,浙江將持續深化改革創新,不斷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著力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為全國樹立可供借鑒的典范。
根據浙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新型城鎮化規劃,提出唱好“雙城記”,支持杭州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杭州市,浙江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是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和長三角經濟圈副中心城市,同時也是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
2021年杭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18109.4億元,人均GDP為151290元,總量居全省第1位,全國第8位,人均居全省第2位。
近些年,隨著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和競爭力持續增強,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在產業、科研、教育、金融等方面,而是追求更高的城市定位。
國家中心城市已經成為我國各省市展開競爭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國確定或支持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共有9個,分別市上海、北京、天津、重慶、廣州、武漢、西安、鄭州、成都。
在“十四五”規劃或“十四五”綱要等文件之中,多省提出支持所在的省會城市爭創國家中心城市,除了杭州,還有南京、濟南、福州、合肥、長沙、沈陽等等。由于國家中心城市數量有限,未來到底哪些城市能夠順利晉級我們拭目以待,但杭州一定是一個有力的“競爭者”
寧波
根據浙江省發展規劃和城市發展實際,未來5-15年浙江將充分發揮杭州、寧波兩大核心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并支持建設成為特大城市(城區人口500萬—1000萬)。
從目前浙江城市建設情況來看,杭州以總人口1194萬,城區人口874萬,輕松晉級特大城市,也就是說杭州已經提前建成特大城市。
在我國公布的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名單之中,寧波并不在列,也就意味著寧波暫時還不是特大城市,仍屬于I型大城市(城區人口300萬—500萬)。
從上述2個城市經濟、人口、商業、產業等要素來看,未來寧波建成特大城市已經是“板上釘釘”,并積極爭創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而杭州也將向超大城市(城區人口1000萬以上)發起沖擊。
根據浙江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將支持建設杭州都市區、寧波都市區、溫州都市區和金義都市區。
杭州都市區,主要以杭州市為中心,包括杭州市轄區以及德清縣等周邊區域,更廣的范圍來看,未來還包括湖州、紹興、嘉興等地級市,是浙江綜合經濟實力最強的都市區。
寧波都市區,主要以寧波市為中心,還包括舟山市,是浙江第二大都市區,未來寧波還將與舟山聯合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溫州
溫州都市區,以溫州市為中心,按照規劃,浙江將支持溫州打造成為引擎全省經濟發展的“第三極”。
金義都市區,以金華市區和義烏市區為中心,聯合打造成為浙江四大都市區之一,金義都市區將成為未來引領浙江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義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