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劇照
劉邦笑了笑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寡人之所以得天下,是因為用了三個人,蕭何、張良、韓信。蕭何負責糧草兵源,張良出謀劃策,韓信攻城略地。此三人都是人杰,寡人能用之,所以打敗了項籍,奪取了天下。
那么,劉邦說的對不對呢?實際上不全對,比如蕭何確實解決了糧秣問題,可是在兵源上的貢獻并不算大,按照王立群教授的說法就是質量不高,一堆老弱病殘。事實上,劉邦至少有兩次把韓信的全部兵馬直接帶走,去與項羽對抗,所以劉邦有隱瞞事實的嫌疑,畢竟那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兒。不過,這倒不是重點,重點是劉邦的謙虛。
從公元前209年起兵,到公元前202年稱帝,在這七年時間里,前三年屬于滅秦戰(zhàn)爭,劉邦沒有用韓信。在后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中,與項羽正面交鋒的人一直是劉邦本人,韓信則帶著另外一支人馬去開辟北方戰(zhàn)場,直到垓下之圍時,韓信才在項羽面前出現(xiàn),隨后以絕對優(yōu)勢的兵力,滅掉項羽。所以,縱觀整個楚漢戰(zhàn)爭,韓信只是劉邦布下的一枚棋子,起到的只是輔助作用。
劉邦稱帝之后,在公元前201年到公元前195年這個時間段內,平定了燕王臧荼造反,北征匈奴,平韓王信、代相國陳豨、淮南王英布等等叛亂,而在這歷時六年高密度的戰(zhàn)爭中,劉邦也沒有用過韓信。當時韓信在做什么呢?失國怏怏,牢騷滿腹,由楚王被降為淮陰侯,生悶氣呢,他更愿意看劉邦出笑話,而不是為劉邦出力。
通過上述實例,我們需要認清兩個事實,一是劉邦的軍事水平,二是韓信的價值。
首先,劉邦的軍事才能可圈可點,除了打不過項羽,他基本上沒有對手。值得一提的是,項羽當初分封的18個諸侯,有一半還是被他降服的。
其次是韓信的價值,體現(xiàn)在了北方戰(zhàn)場上。彭城之戰(zhàn)結束后,劉邦與張良制定“下邑之謀”,派韓信北上取魏、代、趙、燕、齊,然后將西楚國孤立,這才有了鴻溝議和,項羽罷兵。
因為當韓信占領齊國之后,項羽的大后方已經被掏空,外加彭越斷了楚軍糧道,英布、劉賈等人在側翼的威脅,一個大的“十面埋伏”局面已經形成。
接下來,項羽東歸,劉邦尾隨。項羽在固陵打了一個回馬槍,劉邦大敗,之后深溝高壘,等待援軍。隨后,韓信、彭越等人率軍趕到,滅掉項羽。
綜上所述,韓信的作用雖然在整個楚漢戰(zhàn)爭中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劉邦正面對項羽的牽制,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百折不撓,死纏爛打,可能項羽就不會讓韓信輕易鉆了空子。所以打敗項羽,是劉邦和韓信及其他人相互配合的結果。
那么,沒有韓信,劉邦后來又是怎么打敗英布的呢?
要說英布的造反,同韓信還有一定的關系,因為他與韓信及彭越性質相同,都是異姓諸侯王。公元前196年,韓信與彭越被殺,英布立刻產生了一種唇亡齒寒的感覺,他預感劉邦遲早會早上門兒來,所以開始備戰(zhàn)。英布起兵時,對部下說,如今皇上已老,厭倦帶兵打敗,何況我平時最忌憚的人是韓信與彭越,如今二人已死,我還有什么好擔憂的,此次起兵必大獲全勝。結果劉邦來了,英布敗了。
英布劇照
英布敗在哪里呢?性格上。一位叫作薛公的人說,英布這個人自私自利,目光短淺,心里沒有黎民百姓,所以也不會做長遠的打算,也就是說沒有與劉邦爭天下的心胸格局。緊接著,他又分析了三種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一、如果英布能夠占領吳、楚、魯三國,再震懾住燕國與齊國,那么崤山以東就是他的天下了;二、如果英布占領吳楚,再攻占韓魏,解決糧草問題,陳兵于成皋,那么他和劉邦一時很難分出勝負;三、如果英布將金銀珠寶等家當運往南越,然后退往長沙國,那么他必敗無疑。這就是英布所謂的上中下三策。
劉邦問薛公,英布會怎么選擇。薛公說英布必用下策。結果是,英布攻下了吳國楚國后,開始向西進軍,而不是繼續(xù)向北拓展領地。于是便與劉邦在在蘄縣以西的會甀相遇,雙方開戰(zhàn),英布兵敗,再戰(zhàn)士衰,一敗涂地,之后逃往長沙國。
如果英布選擇上策與中策,最終的結果即便不如薛公所預測的那樣,但他不會敗的如此之快,因為上中策的實質是主動進攻,而下策的實質是消極防守,既然沒有取勝的勇氣,又談何勝利。
所以,劉邦之所以能戰(zhàn)勝英布,是由于英布本身的戰(zhàn)略失策有很大的關系。另外就是,劉邦手下還有一幫久經沙場的猛將,比如樊噲、周勃、灌嬰等等。謀士方面則有陳平。再就是,劉邦代表正的一面,得道,有底氣,士氣高昂,英布則是謀反作亂,失道,底氣不足,士氣低迷。
總之,劉邦的軍事謀略被低估了,通常人們在仰視韓信、項羽的時候,都沒有正眼瞧過他一眼。表面上看,韓信聯(lián)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項羽叱咤風云,縱橫捭闔,劉邦只有狼狽逃跑的份兒,但事實是無論楚霸王項羽還是淮陰侯韓信,以及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荼等等所有梟雄豪杰,無一逃過他的手掌心。
劉邦曾坦言,一生最懼怕的兩個人就是項羽和韓信。如果客觀地講,除了項羽,他誰都不應該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