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好快,轉眼就要2020年了,再過幾個月便又是新的一年,大家今年的目標實現了多少呢?
小的時候我們總期盼著長大,等到真的長大成人,參加工作之后又開始懷念過去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正所謂“時間一去不復返”,希望大家每一年都能實現一個小目標,離自己的夢想更進一步。現在很多人都不喜歡聽家里面的老人說老話,他們認為老話很多都是講的封建迷信,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了。
實際上,俗語對我們還是很有意義的,它的涉及面特別廣,小到人們的衣食住行,大到如何與人交往。
還有的俗語是可以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比如說關于節氣的俗語。俗語作為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之一,它能夠流傳到現在不就是因為它可以給予人們很好的生活建議嗎?接下來筆者跟大家講的是一句話關于農歷的俗語,說的是“七年難遇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大家知道這句俗語是在說什么嗎?
說到這句俗語,筆者首先要和大家說一下歷法,畢竟它是全國通用的。其實歷法指的是陽歷,比如我們國家規定的某些法定的節假日,都是根據陽歷來算的。說到陽歷筆者就要說和它對應的一種,它就是陰歷,也就是農歷。比如大家所知道的二十四節氣,就是根據農歷來算的。這句俗語就是如此,它就是根據農歷來說的,懂歷法的人一定對農歷也很熟悉。
農歷當中人們為了讓日期保持平衡,就有了閏年和閏月。然后我們來看這句俗語的上半句,它是在說閏九月很少見,七年才能遇見一次。當然這個七年并不是指的一個準確的數字,我們可以理解為很多年。
和我們生活年代比較近的一次閏九月是在2014年,上一個閏九月是在1830年,比較這兩年你就會發現它們竟然相差了一百多年。要是想要等到下一個閏九月,那就到了2109年了,可見閏九月實在是少見,百年都難遇一次,那么今年能遇到閏九月嗎?大家應該很清楚了吧。
再說我們所熟知的二十四節氣,它也是被老祖先創造出來的,這句俗語的后半句是說一百年都遇到一次初一和立春在同一天。
初一指的是就春節,立春老百姓們應該很熟悉,這是一個很特殊的節氣,從這天開始大地就會回暖,很多農村人都喜歡在立春這天慶祝一番,然后開始了新的一年的農活。
在2019年的2月4號是立春,5號是春節,這兩個日子中間只差一天,這已經是十分巧合的事情了。有人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在最近的兩百年里,春節和立春在同一天的機會一共才有四次。
他們算出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立春與春節重合的日子在2038年,也就是說我們還需要經過二十年才能遇見那一天。
都說二十四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他們把一年分成了四個季節。春天人們需要播種,到了夏天人們需要到田地里面澆灌莊稼,還要施肥。到了秋天人們就要開始收獲果實了,冬天可以休息,也是土地緩和的季節。
聽完這些,大家應該已經理解了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不是你也對古代人民流露出許多的敬佩,他們的智慧值得我們去學習傳承。
先不說別的,就只說他們創造的陰歷,里面包含那么多的日期,而且沒有一絲差錯。還有二十四節氣,把一年天氣所有的變化都包攬在其中,實在是了不起。
這不僅在世界上得到了很大的認可,還幫助我們點亮了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