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奇石欣賞
認為奇石作品中人的創作作用不大的石友是這么認為的:奇石是渾然天成的,在被我們發現的時候,它的外在形式已經定格,奇石作品的主體已經不能改變,因此人對奇石作品的創作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提出這樣觀點的石友對于賞石文化的內涵和藝術作品創作的認知是非常淺薄和偏激的,為什么這么說,我們接著繼續討論。
賞石文化的內涵是觀賞石與人文內涵的有機結合,是人對觀賞石自然形態的欣賞和升華。我們都知道奇石是一門發現的藝術,一塊奇特的石頭如果沒有人發現或者即使發現了也看不懂話它的奧妙之處,那么這塊石頭就僅僅是一塊奇怪的石頭。藝術的產生都與人類的活動相關,奇石作品被稱為天然藝術品也是因為人的創作參與,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搞清楚。一塊被稱為藝術品的奇石,除了奇石本身相對完美的形態以外,文化內涵的精心賦予才是奇石成為藝術品的關鍵因素。
一塊具有奇石潛質的石頭被人發現,然后找出石頭的看點,然后立意、取名、配座、闡釋、展示,作品藝術性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樣的奇石作品才能被稱為藝術品。藝術品是藝術創作者在一個時期內意識形態創新的作品,并且這樣的作品要得到大多數專業人士的肯定。比如說梵高的油畫作品是劃時代的藝術品,他的作品在梵高生前并不被繪畫界承認,因為他的繪畫風格不被當時的業界主流所接受。但是梵高的繪畫成為藝術品也正是因為他的繪畫技法所呈現的繪畫風格獨樹一格。梵高以后模仿梵高的畫家多的去了,很多人畫的甚至比梵高更好,但是他們的作品卻很少能成為藝術品, 就是因為他們的繪畫在藝術形式是上沒有大的突破。藝術作品即要特點鮮明,也要在技法上達到一定的高度,又要具有思想內涵,還要符合人們一定時期人們的主流審美價值觀。
精品奇石欣賞
繪畫等人為的藝術品有相對統一的評判標準,但即使這樣藝術品的邊界仍然是相對模糊的,更別說奇石這種天然藝術品了。奇石的外在形態到達相對完美的程度以后,能不能成為一件藝術品就在于:奇石的擁有者或創作者能不能很好地賦予奇石人文內涵并很好的宣傳它們。奇石作品成為藝術品的4個因素:1,具有藝術品的特質;2,被巧妙地賦予人文內涵;3,被很好地闡釋、展示和宣揚;4,被業界主流認可。4個因素中奇石的先天條件只占一個因素,也可以說是基礎因素。奇石成為藝術品,人的因素成為決定因素,第2個因素和第3個因素是奇石擁有者或創作者對奇石作品的創作和宣傳。最后一個因素是社會環境因素,不同時期人們的主流審美會有所變化。
精品奇石欣賞
創作者對奇石作品的作用有多大?用一句話可以很好地概括人的意識對奇石作品的影響,這句話就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當然前提是石頭必須是奇石,并且到達相對完美的程度(就是要達到精品的級別)。精品奇石被賦予巧妙的人文內涵很重要,精品奇石在誰的的手里很重要,精品奇石的宣傳推廣也很重要,精品奇石的外在美和內涵美符合人們的主流審美也很重要,幾種因素集中在一塊精品奇石上,這塊精品奇石最終會成就多大的影響力就不是我們可以預測了的。奇石《人之初》當時賣價1800元錢,如今估價上億;奇石《歲月老人》被發現時被發現者3000元轉讓給朋友,如今是四大奇石之一,估價超過1個多億。這兩塊石頭命名者也是做夢也想不到它們如今會成為賞石界的標桿。

精品奇石欣賞
奇石和其他藝術品一樣都是人們為了滿足審美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媒介,通俗的說就是一些高雅的玩具,因為玩法和標準都是人定的,因此人不僅是奇石的發現者也是奇石文化內涵的賦予著,更是奇石價值的決定著。因此可以這么說,奇石創作者的作用對于奇石作品而言是大于奇石本身價值的,并且是遠遠大于奇石本身。

精品奇石欣賞